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論壇在港舉行:世界亂象中難得的清流和藍天

中新社香港10月24日電 (記者 劉辰瑤)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論壇24日在香港舉行,國際、港澳、內地政商界領袖,知名社會人士和專家學者等共商大灣區發展及世界開放合作大計。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论坛在港举行:世界乱象中难得的清流和蓝天

資料圖為繁忙的香港航道。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當日的致辭中指出,香港今年面對各種外部和內部不利因素,使她更加相信大灣區為香港的經濟提供了新的動力,併為香港市民創造了發展機會。林鄭月娥詳述了香港未來在大灣區發展中的貢獻,即金融服務、航空樞紐、專業服務、創新科技等。她表示,只有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才能實現上述願景。“香港擁有並將繼續維持與內地不同的經濟和法律制度,擁有一個非常便利和高度國際化的商業環境,資金的自由流動,可信賴的普通法制度和獨立的司法機構及廣泛而牢固的海外聯繫。”林鄭月娥稱,憑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香港可以繼續履行其門戶功能,以實現大灣區的國際化和中國的進一步開放。

此外,林鄭月娥特別強調了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發展中將面臨的機遇。她透露,特區政府將竭盡所能,通過與大灣區內的青年發展基金、創業基地、創新創業聯盟等平臺的合作,為香港青年把握機會。

“粵港澳大灣區是當前世界亂象中難得的清流和藍天,是粵港澳三地的機遇,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謝鋒在開幕式上發表如是演講。謝鋒認為大灣區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新探索。“創新驅動、改革引領”是最鮮明的特色,“有效對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最獨特的優勢。大灣區追求的不只是數量和速度的提升,而是更高質量的發展,不只是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動,而是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伴隨大灣區建設的步伐,中國改革的動力將越來越足、開放大門將越來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23日是港珠澳大橋通車一週年。作為大灣區內的重要交通樞紐,該大橋一年來往來逾150萬車次,超過2000萬人次經大橋出入境。

對此,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24日的論壇表示,在大灣區中,香港具有明顯的總部優勢,即總部設在香港的企業可以通過每天使用火車、高速公路網及大橋來到香港,從灣區市場來看,都不需要大量的間接費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