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巴基斯坦新任驻华大使:巴中关系无与伦比

专访巴基斯坦新任驻华大使:巴中关系无与伦比

专访巴基斯坦新任驻华大使:巴中关系无与伦比

9月26日,巴基斯坦新任驻华大使纳格赫曼娜·哈什米女士接受《北京青年》周刊专访。

专访巴基斯坦新任驻华大使:巴中关系无与伦比

哈什米大使于7月12日抵京,刚到北京即马不停蹄展开工作。她不仅走访了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还在北京主持巴基斯坦独立日、国防日活动。10月1日,她获邀出席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并观看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采访当天已经接近傍晚,工作了一整天,但在镜头前,哈什米大使并没有表现出疲惫,而是精神饱满地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

专访巴基斯坦新任驻华大使:巴中关系无与伦比

我从中巴关系开头,问到“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哈什米大使说,巴中关系无与伦比,没有找到任何其他双边关系中,有与巴中关系类似的关系。巴中两国友谊是两国人民用彼此心灵凝结而成的。她还就中巴文化相似与不同,对中国发展的观感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哈什米大使是资深外交家。1983年加入外交部,在外交部,她曾任美国事务助理秘书,政策规划、公共外交、伊斯兰会议组织司长,并在人力资源和职业规划、联合国和非洲事务、外交秘书办公室等部门担任不同职务。她熟练使用法语、英语、乌尔都语和旁遮普语,可以使用德语交流。

她曾编著并出版多本书籍,包括《壮美的巴基斯坦:我们的苏菲传统》《巴中全天候伙伴关系》等,她也是《被遗忘的印度河城市》一书的副主编。

在就任驻华大使前,哈什米大使在布鲁塞尔任驻欧盟、比利时、卢森堡大使。这不是哈什米大使第一次常驻北京,她曾在2003年至2007年任巴基斯坦大使馆副馆长。

专访巴基斯坦新任驻华大使:巴中关系无与伦比

9月20日,哈什米大使在巴基斯坦国防日活动上发表演讲。供图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

Q -《北京青年》周刊

A - 巴基斯坦新任驻华大使哈什米

双边关系无与伦比

Q 如何整体评价中巴关系?

A 这个问题问得很简单,但答起来相当不容易,因为你要将巴中关系和其他关系相比较,才能回答得出来。然而巴中关系无与伦比。我真没有在其他双边关系中,找到有与巴中关系类似的关系。巴中两国友谊不仅是在政治层面,更是巴中两国人民用彼此心灵凝结而成的。

巴中友谊与两国几代领导人的努力分不开。我小时候经常唱一首歌,“巴中友谊比山高、比海深”。而今巴中友谊更进一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两国是“铁哥们”。的确,我们就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回到你的问题,如何整体评价中巴关系,我觉得巴中关系无可比拟,真是很难评价。

Q 中巴关系的机会和挑战在哪里?

A 我不觉得巴中关系面临挑战。两国的交往基于共识,两国对和平、发展、繁荣有着强烈共识。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发展和消除贫困,我们的领导人也是同样观点。

共识下,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展开合作,两国人民自由交往,人员自由流动。要多说一句,人民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初期,当时,中国文明和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古印度文明之间就已经彼此联系了。

“一带一路”带来发展

Q 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

A “一带一路”倡议既古老又现代,它的理念来源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体现。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进行货物贸易和思想交流。“一带一路”倡议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沿线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一带一路”倡议是面向未来的,因此巴基斯坦支持“一带一路”。

很荣幸,我们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伙伴,在巴基斯坦,我们称为“中巴经济走廊”(CPEC),其规模和已取得的成就被誉为“一带一路”的旗舰。目前我们将要完成CPEC第一阶段的建设,包括道路、电力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接近完工。货物和人员流通需要有连接中巴两国和巴基斯坦内部的高速公路,而发展经济要以充足的能源供应为保证,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一阶段取得的成就让我们更有信心进行第二阶段的建设。

Q 你如何评价CPEC?

A 我曾经参观过正在建设当中的CPEC项目,我也看到媒体有关CPEC的报道。我自己曾沿着喀喇昆仑公路,从红其拉甫(中巴边境)一路开车过去。我很想去瓜达尔港看看,可是过去5年我作为驻欧盟大使一直难以从工作中抽身。

现在,CPEC就要进入第二阶段建设,这将更值得期待。第二阶段的主题是建设走廊经济特区,届时将有很多中国投资者入驻经济特区,这对两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现在我看到有成千上万的巴基斯坦人投入到CPEC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将来经济特区建立后,将有更多人在那里找到工作,很多巴基斯坦家庭将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中国企业家从投资中获得收益,从而达到双赢。“一带一路”倡议是对未来的承诺,沿线各国展开合作,达到共赢。

Q 我在巴基斯坦采访时,人们表达了希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迫切愿望。然而从中国经验中我看到,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巨大挑战,你怎么看?

A 中国经济取得成就。前些天,我们使馆组织参观国家博物馆,很多馆员带着家眷孩子一起。我们需要弄明白,中国是怎么用几十年时间成长为世界强国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还重视环境的保护。我有一个亲身体会。2003-2007年,我曾常驻中国,当时我去八达岭长城游览,景色非常壮观,但放眼望去见不到绿色。今年我再次去了八达岭,我很惊奇地发现,满眼全是绿色,这深深打动了我。还有,我在河南看到了世界最大的人工造林计划,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习主席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深表赞同。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政府也在致力于保护环境。伊姆兰·汗总理在竞选时承诺,要带领民众为巴基斯坦植10亿棵树。现在,巴基斯坦人,不管是年长还是年幼,尤其是学生们,他们都投入到植树运动中。我觉得,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很多时候并不矛盾,人们可以找到平衡,使双方相互支撑,向好发展。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Q 中国和中国人给你什么印象?当你作为大使再次来到中国,哪些印象发生了改变?

A 我和你谈谈我第一次常驻中国的感受。2003—2007年,我在中国常驻4年多。在到北京的头三个月,我感觉就像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主人公。来之前,我知道中国经济发展了,但没想到会看到惊人的成就。我很快就喜欢上中国,喜欢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我还发现中国人很勤劳。

2007年之后的12年,虽然离开了中国,但我经常会访问中国。而这次被任命为大使再次来到中国,让我有机会再一次感受中国。我不免将现在的北京与我离开时的北京做比较。当时北京有很多塔吊,很多地方在施工,而现在,北京已经建好了。当时北京交通很拥堵,现在车更多了,但政府治理得好,交通变得更有秩序了。我还发现,中国人更开心了,更聪明了,更自信了。很多中国人走出国门,你能从他们脸上看到自信,自信于自己是中国人,自信于自己的文化。这些变化不仅是中国领导人努力的结果,更是中国人民辛勤奋斗的结果,这让中国成为超级大国成为可能。

Q 怎样比较中国文化与巴基斯坦文化的相似与不同?

A 和中国一样,巴基斯坦是一个多元的国家。我们每个省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甚至在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同时,巴基斯坦作为整体,有着国民认同的文化。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邻居,历史上双方交流不断,尤其是丝绸之路让我们的交流更加顺畅。因为丝绸之路,让我们彼此拥有了更多的相似性。比如在民族性格上,举例来说,中国人待客慷慨大方,愿意接受不同的文化;巴基斯坦人同样热情好客,也愿意接受不同的文化。唐朝玄奘法师曾来到塔克西拉学习佛教,并将佛经带回中国,让佛教广为传播。比如在服饰上,中国丝绸传到巴基斯坦,丝绸成为巴基斯坦服饰文化的重要部分。再比如饮食上,中国菜来到巴基斯坦,无论是小城镇还是大都市,你都能找到中餐馆,因为巴基斯坦人接受了中国菜。

双方文化交流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巴基斯坦,中国人将时尚服饰、时尚发型介绍给我们;很多巴基斯坦年轻人正在学习中文;我很小就爱看中国杂技,直到现在仍有巨大的观众群;而我祖母最喜爱中国瓷餐具,这些瓷餐具成了我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认同与外界偏见

Q 你觉得在哪些方面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在哪些方面你觉得外国人对巴基斯坦存在偏见?

A 我很骄傲我们巴基斯坦人的国民性格:开放与包容。你看印度河(巴基斯坦境内主要河流,编者注),它就是文化融合的象征。外国人来到此地,带来他们的文化、思想和哲学,这些外来文化很好地在本地生根发芽,成为了巴基斯坦文化的一部分。

我很骄傲我们孕育了世界两大宗教——印度教和佛教。人们可能认为印度教起源于恒河流域,这是不正确的,印度教起源于印度河流域。2500 年前,佛教在巴基斯坦这片土地上发展起来,并从这里传播到世界。我们还成功引入了两大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宗教在巴基斯坦这片土地上被广泛传播。

现在,我们是一个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但不同宗教信仰在此和睦共处。在军队、政府部门和其他地方,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巴基斯坦人享有相同的权利,这也是巴基斯坦的韧性所在。我们的人民和平、谦逊、包容,我们的国家也更加开放。

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

Q 不仅是巴基斯坦和中国,保护女性权利应是全球性的问题,连希拉里·克林顿都立志要打破玻璃天花板。作为一位女大使,你有什么体会?

A 我想说,巴基斯坦女性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巴基斯坦是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在农村,女人和男人肩并肩一同劳作,共同打造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在城市,你会看到女作家、女科学家、女学者。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女性官员群体,在教师和医生这些职业当中,女性占了大多数。

在传统是男性的职业中,我们也看到了女性,比如女飞行员、女大货车司机等等。在现代生活中,女性也在从事很多新职业,比如潜水教练、空间技术工程师等。在国际舞台上,你会看到很多巴基斯坦女维和官员。我们还是世界上最早选出女总理的国家之一,我们的大使馆有5位女外交官,即将还有一位女外交官加入。可以说,巴基斯坦女性正在各个领域打破玻璃天花板。

巴基斯坦“虎妈”

Q 你的高光时刻是什么时候?

A 从职业上讲,我的高光时刻是两次被派驻到中国。从个人生活上讲,我的两个女儿完成学业,成为受过高等教育的负责任的年轻女性,我为她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Q 谈到教育子女,中国“虎妈”世界闻名,你如何看待“虎妈”教育方式?

A 我想起我的祖母对我们三姐妹说的话。我们很幸运,祖母活着见到我们结婚成家。她对我们说,你可以给孩子更好的东西,但不能只给孩子物质而缺少管教,你必须像老虎一样紧盯着他们。母亲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你要确保他们能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拥有伟大的人格和品质。

我的女儿们常说:“爸爸很好,妈妈很不好!”(笑)为什么呢?因为我总是阻止她们做错误的事情。女儿们问我:“你怎么发现的?”我说:“因为我有8 只眼睛。”

我很骄傲自己是“虎妈”。你刚才问到两国文化的相似与不同,我觉得一点相似之处,两国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认同“虎妈”的方式。

文 《北京青年》周刊记者杨晓

摄影 李英武

专访巴基斯坦新任驻华大使:巴中关系无与伦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