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創造更寬鬆環境

作者李鳳文系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近日召開第九次會議指出,要重點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優化資本結構。

此前,金融委在第七次會議上明確,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在第八次會議上指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為何金融委高度關注中小銀行資本補充?

首先,從當前看,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用銀行業四分之一左右的資產規模,紮根服務基層實體經濟。但目前,我國經濟增速下行,加之金融防風險、治亂象、嚴監管態勢持續推進,相應業務回表,使商業銀行尤其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波及對民企小微融資支持。

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創造更寬鬆環境

雖然近年來,央行通過降準、開展借貸便利操作、提供再貸款支持等措施,為中小銀行釋放大量流動性,且監管部門將撥備覆蓋率由150%調整為120%—150%,貸款撥備率由2.5%調整為1.5%—2.5%,以促使銀行及時處置不良貸款,為民營及小微企業騰出更多信貸規模,但後者仍常覺貸款難,一個原因就在於中小銀行資本不足,成了制約其放貸的“瓶頸”。由此,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以更好服務民企小微等實體經濟勢在必行。

其次,根據銀保監會統計數據,2019年二季度城商行不良率2.30%,環比上升0.42個百分點;農商行不良率3.95%,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可見,通過補充資本增強抵禦風險能力,乃中小銀行的迫切需求。

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創造更寬鬆環境

不過,相對於國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銀行尤其非上市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較少。雖然銀保監會、證監會已明確對非上市銀行在滿足發行條件和審慎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可直接發行優先股,但仍有不少中小銀行無法跨過這道“檻”。筆者建議,為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創造更寬鬆的市場環境。各部門應出臺相應配套政策,加快中小銀行上市進程。同時,探索創新更多適合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工具,如發行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並給予差異化資本補充門檻政策。

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創造更寬鬆環境

好消息是,11月7日徽商銀行公告將公開發行不超過100億元永續債,11月8日台州銀行宣佈央行已准予該行公開發行不超過50億元永續債,意味著城商行正式加入永續債發行陣營。監管部門則需進一步通過嚴格考核、窗口指導等措施,鼓勵中小銀行積極核銷不良,降低風險資產,優化資產結構,更好服務民企小微。

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創造更寬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