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丨首發於搜狐號:百匠茶學院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銀瓶瀉油浮蟻酒,紫碗鋪粟盤龍茶。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立冬剛過,冬已至。早臥早起,秋燥養陰;紅柿當季,甜棗滿倉。石榴清肺,聞果香,念舊事,又是一年最美時(我自認為的)。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身體,與大自然一同進入冬眠的狀態。

入冬後,陽氣內伏、收斂、聚集,易引發內火,此時應繼續遵循“秋冬養陰”之原則。適當食用滋陰之物,有助於減少內熱的產生。同時,溫中是整個冬天都需貫徹的飲食原則,溫養脾胃,護顧陽氣。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立冬時節我們喝的茶:紅茶、黑茶、熟普、老白茶基本上適合大部分人。熱性體質或出現上火症狀的人未必適合,應觀察自己的身體和飲用後身體的感覺,以脾胃無不適為度。

可以開始煮老白茶了,炭火燒紅了嗶嗶剝剝,滾水在壺裡咕咕嘟嘟煮水、泡茶就像談情,小火慢煨,才會特別持久和香甜。

冬日煮茶話前事

新白茶和老白茶有點像鮮魚與臘魚之間的區別,對煮茶來說也是一樣的,煮老茶時茶湯滋味會更稠滑。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老白茶都適合拿來煮:

1、煮茶,肯定優先選擇緊壓茶,不像散茶那樣直接,在小火慢煮的過程中,慢慢舒展緊壓的茶葉,葉面的溝壑裡藏著的茶氣茶香暴露出來,跟著沸水釋放出自己的芳香物質和葉梗裡的內含物,這樣的茶滋味才更加稠厚,漿感也是這樣出來的。當然,年份更加久遠的老白茶最好先醒醒茶,再拿去煮,會更有利於滋味的釋放。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2、葉大梗粗的老白茶無論散餅都挺適合煮,比如壽眉與菜茶(貢眉),葉片粗老,梗多,耐煮,煮的時候更容易出味道,甚至有巖茶風骨,也能品出紅茶的甘醇。

3、芽茶不太建議煮,主要是芽茶陳化的速度實在太慢,在陳化過程中,內含物的轉化不如老葉茶;其次芽茶用的茶青原料都比較嬌嫩,不適合反覆的沸水煮茶,容易煮爛,滋味全部釋放出來,苦的澀的物質能立馬釋放在湯裡,一般人也扛不住。

再者,新茶也不建議煮,新茶沒經過轉化,煮出來湯不夠滑潤,沒有陳香,不建議煮。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2007壽眉磚

今天在茶室就煮了一款07年的壽眉磚,這款壽眉磚原料取自福鼎天頂650-800米的茶山,是由黃老師傅甄選優質壽眉壓制成磚,稜角分明,平整緊實。接近13年的陳化,整體色澤呈灰褐色,略有白毫,葉張肥嫩,完整的轉化中散發淡淡的藥香味,茶韻十足。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2007壽眉磚

這款2007年壽眉是當時無意中留存的,因為當時銀針和白牡丹產量少,大部分品級高的茶被茶商收走了,壽眉做了沒人收就留下了,一直散茶形態放到2012年,家裡茶葉多了家裡空間有限,便將這一批散壽眉壓制成小磚,這款極老的壽眉陸陸續續有朋友拿走一些,還剩一些,今日開煮分飲饋茶人。湯色橙黃明亮,內質豐富,甜爽明淨,茶底尚算乾淨平整,葉片柔軟紅色鐮邊,茶芽略顯。

陳化關鍵——含水量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除了茶青和工藝都完滿的基礎,還得非常良好的存儲,才能得以留存住這樣上等的老白茶,在白茶的貯藏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水分、溫度、溼度、異味等方面的影響,就可能使得白茶會在湯的顏色、口感、味道等方面發生變化。

只有幹度達標的白茶才能最終陳化成一件美物,倉儲對於白茶的後期香氣、滋味影響特別大,所以一般懂得的茶友購茶之前都會測驗一下白茶的含水量。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含水量偏低和偏高都不太能存出好白茶,想要剛剛好又太考驗經驗。含水量偏低轉化過慢,但這並不是致命的,最多是風味轉化緩慢些罷了。

實際存茶過程中還有一些例子是含水量偏高,這類偏高不是主觀上的,而是無意的,而且前半年還不易察覺。這樣的情況多出現在高等級的白茶裡,比如銀針或者牡丹這類的芽茶,過早乾燥,乾燥過程中走水過快,導致白茶外層形成一層堅硬的外殼,茶葉內部的水分出不來,感官評審容易誤判此類白茶幹度達標。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即便當時判斷此款白茶幹度不夠,也不適合即刻處理,需要存放一段時間,自然走水,使茶葉內部水分緩慢向外部擴散,其後再加以處理,才能有效去除多餘水分。

然後含水量偏高會帶來什麼影響呢:茶葉內部水分向外散開後,極易導致茶葉發酸發餿滋味寡淡,香氣淡薄,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基本就廢了一款好茶。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這裡我要提一個事情:就是溼倉復烘茶不得不防,也算做舊的一種!

“復烘老茶”這種現象還是比較常見的,其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很香。通常這類茶的的確確是真實年份,但是在十幾年的存儲過程,受潮了,很可能就是本身含水量過高沒發現出來或者就是過於頻繁開箱導致水汽進入,受潮了,但存了這麼久的茶怎麼捨得扔呢,於是找人復烘。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本身白茶炭焙做的人就少,而多年後再去復焙白茶,這個工藝基本就是補救措施。陳茶復烘在巖茶界屬於正常現象——茶農幾乎每年都會將隔年的陳茶再拿出來烘焙下,這是正常的。但復焙多年的老白茶,就得考量一下白茶的屬性,本身白茶不炒不揉,在存儲過程中還得避光、密封、除溼保存,已經水汽浸染,被汙染後的白茶再去復焙還有意義嗎?還能喝嗎?你自己還敢入口嗎?

白茶的含水量國家標準是小於等於8.5%,但含水量在5~6%之間的白茶存儲多年之後的風味更勝。

自測含水量達標否?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平時在家裡不要頻繁開箱查看白茶的陳化進程,在準備陳化之前,先自己監測一下含水量,一般含水量達標的茶葉,芽葉的完整度比較差,碎葉子比較多,翻動、擠壓都可能導致葉梗乾裂、斷開,這是正常的現象。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另外,可以適當揉捏葉片,幹度夠的茶葉一捏就碎,捻一下就碎成茶沫沫。但幹度不達標的白茶,揉捏的過程中就會展現出一點韌勁,不好捻斷。

當然除了含水量,在存儲過程中還得注意避免過多與空氣中的氧氣或者水汽接觸,水汽侵入茶葉中,白茶就受潮了,有一些茶友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甫一打開,香氣很濃郁,但是一會就消散了。茶葉下水,茶湯滋味很快就釋放出來,但是後面幾泡就滋味寥寥,甚至開始澀口了,這其實都是茶葉受潮的表現,這樣的茶葉再存儲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如果還能看到葉梗腐壞的情況,就是煮茶葉蛋也沒法了。

哪些老白茶不適合煮?為何白茶存儲這麼看重含水量?

所以存茶,也是一門學問,今天是雙十一的剁手節,我們依舊提醒您記得喝茶!

秋色中一杯清茶,沉積著生命的況味

如同秋日深沉的氣質一般

甘甜清香融進了身體與靈魂深處

在喧囂塵世間,人生如白駒過隙

秋日涼風漸習,有一份飲茶的閒情逸致

誰能說那不是一種福氣!

原創說明:本文由百匠茶學院林方致原創出品,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其他平臺轉發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