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會讀書會打仗,不會做生意?

湖南人會讀書會打仗,不會做生意?

有人說,湖南人會讀書、會打仗,但不會做生意,那一定是不夠了解湖南人。

都9102年了,如果還不能信手拈來幾個湖南Boss,那恐怕是活在上個世紀。

不然你怎麼能愉快地聊著微信,發著快手短視頻,坐在立珊專線上打開58同城順便就把房給租了,這裡面都有湖南人的智慧、創新和貢獻。

湖南人會讀書會打仗,不會做生意?

湘商底蘊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是歷史對湘人的讚譽。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蔡倫造紙、茶馬古道、潭州陶瓷、湘女刺繡、魚米之鄉,無不印證了湖南經濟和商業的璀璨。只是與熠熠生輝的“湘軍”“湘政”相比,“湘商”的光輝被掩蓋了而已。

嚴格地講,作為一個近現代概念的“湘商”,興起於清代。當時漢口的“寶慶碼頭”和懷化的“洪江古商城”曾經風靡全國,名噪一時。一座古商城千年的繁華,見證了湖南古代商業經濟的發展軌跡。

湖南人會讀書會打仗,不會做生意?


到了近代,一個叫陶澍的湖南人,以縝密的經濟頭腦和嫻熟的商業運作,對清王朝進行了一次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被譽為近代中國經濟改革的第一人。

陶澍、魏源之後,又出現了以曾國藩、左宗棠為主將,發動了前古未有的“洋務運動”,打破了延續數千年的小農經濟格局,使我國向近代工業化邁出了艱難的一步。

湖南人會讀書會打仗,不會做生意?

湖南人會讀書會打仗,不會做生意?

在過去的100多年間,湖南這塊熱土上不斷湧現了“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範旭東、新中國第一任輕工業部部長李燭塵這樣著名的實業家、民族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也誕生了梁渙奎、梁渙彝這樣的著名礦業主、民族冶礦工業先驅。

可以說,湘商的崛起,是經過湖湘先輩們百餘年努力的結果,更是湖湘文化順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是湖湘文化所賦予的心憂天下的責任意識、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經世致用的務實風格、兼容幷蓄的開放心態和實事求是的誠信作風。


湖南人會讀書會打仗,不會做生意?

湖湘文化給湘商打上的這些胎記,使湘商具有非凡的學習和創新能力,也有著外人難以理解的文化性格。

新湘商代表

之前流傳一個段子說,千萬不要和湖南人談生意,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太太太太牛了!

問起湖南人的特質是什麼,很多湖南人會用9字概括: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

湖南人會讀書會打仗,不會做生意?

在短短一二十年中,湖南人用行動奮力打造出了一個個產業王國。特別是在最近十年國內創業者中,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現象是,很多創始人都是湖南籍人士,創業成功率相對比較高。

三一重工的董事長梁穩根,從漣源的一個小山村裡走出,被譽為“中國民營重工第一人”;

新華聯集團董事長傅軍,醴陵人,橫跨陶瓷、化工、酒業、地產、汽車、城市燃氣等多個行業,銅官窯古鎮是他回到家鄉長沙完成設計的第一個項目;

藍思科技有限公司創建人周群飛,湘鄉人,在2015胡潤女富豪榜中,以500億元財富,成為新一屆內地“女首富”。

遠大集團董事長張躍,郴州人,張氏兄弟是國內乃至世界空調界直燃機的領先者。

還有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湘潭人)、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益陽人)、“微信之父”張小龍(邵陽洞口人)、金蝶軟件董事長徐少春(益陽人)、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常德桃源人)、陌陌創始人唐巖(婁底人)……成為引領國內互聯網發展的主力軍。

在洶湧澎湃的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湖南人才群體正在迅速擴展,新湘商已然崛起。

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我就是你的人了,你還在等什麼!

(注: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