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引熱入鄭”管道也是管理能力的“考題”

一條“引熱入鄭”管道也是管理能力的“考題”

11月12日,河南發佈下半年首個寒潮預警。

鄭州約10萬戶“準用暖戶”犯了難,什麼時候小區能首次供暖,他們心裡沒底。

鄭州市熱力總公司也犯了難,原定供暖季前連通的裕中二期工程不能按期交付,拖了全市供熱保障的“後腿”。

作為引熱入鄭的新生“主力”,被寄予厚望的裕中二期工程延期,直接打亂了約100個小區加入集中供暖的計劃。

這些小區裡,有人早早地拆掉家中的壁掛爐,有人滿心歡喜帶著一家老小搬進新小區,他們從初春盼到深秋,眼看著暖氣試壓還在進行,如今卻盼來一個如此冰冷的結果。

一項民生保障工程,路過三區市,拆遷、徵地、綠化帶移栽……跨部門、跨區域,千頭萬緒,一項工作推進不利,就全盤皆晚。

裕中二期工程背後,是約10萬戶居民的用暖渴望。這是一條35公里的“輸熱線”,更是考驗多個政府部門的系統工程。

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步伐正在加快,政府部門怎樣高效配合,“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

在重大民生工程上,怎樣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保障各環節順暢推進?是否有明確的責任主體,推進不利是否有問責機制?一個工程的延期,新密、新鄭、管城三地政府是否已經反思自查,接下來怎樣調整加速?更值得期待的是,在重大民生保障工程面前,政府各部門怎樣形成合力,是否能在更高層面形成更為完善的長效工作機制,避免更多延期的民生工程出現?

接下來,新密、新鄭、管城三地政府怎樣“高度重視”“快速推進”?約10萬戶鄭州居民在期待他們的“最終答案”。

市民聲音

@李女士:“熱源緊張是客觀現實,畢竟鄭州發展快,用暖用戶多,我們能體諒,但馬上天就冷了,也希望領導們抓緊時間,重視這個問題。”

@偵察貓:我家是壁掛爐跟集中供暖併到一起,集中供暖效果不好或其他原因停曖我就起用壁掛爐供暖,早就知道集中供暖經常出問題,夏天壁掛爐只當熱水器使用真方便。

@緋花玉仙人球:逼迫熱力公司擴大供熱面積不是好辦法,熱力公司應該先做好老城區的供熱,然後尋找新的熱源再擴展供熱區,不然的話新老用戶都享受不到供熱,去年城區大面積供熱不達標。熱力公司不能只收錢不負責任。

延伸閱讀

新華社:暖氣片就是全面小康的一支溫度計有人說“溫飽溫飽,北方入冬,才知道溫在飽的前面不無道理”。正在入冬的北方城市,要守住臥室、起居室及衛生間不低於18℃的供暖標準,同時直面新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溫暖過冬的美好向往。

大國取暖,頭緒萬千。我國北方集中供暖體系是按計劃經濟模式建立起來的,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市場經濟轉型,新時代又增加了節能減排剛性要求。室內要溫暖、室外要藍天,以頂層設計推動基層實踐,多年呼籲的供暖立法時機已經成熟。丹麥1979年通過第一部《供熱法案》,石油危機後德國推出第一部《節能法》和《保溫條例》,俄羅斯2010年實施《供熱法》等,世界採暖大國經驗表明依法供熱的迫切性和有效性。

供暖保障既是民生又是國計,要通過立法,明確政府權力與責任、企業權益與責任、個體權利與義務,統籌效率與公平,兼顧生產、生活、生態,協調不同利益主體,為困難家庭提供採暖保障,供暖時間、供暖標準、供暖界線等問題都可以在實踐中依法、有序解決。

暖氣片就是全面小康的一支溫度計。冬天的城市,冬天的鄉村,都應當溫暖、潔淨而舒適。(據新華視點)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