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盡弓藏與功成身退只在一念之間。

前些日子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

先生退休的消息,一時間佔據了各大新聞媒體的頭條位置。其實現今來講55歲的年齡對一個男性來講說是年富力強並不為過,但是馬雲卻在這個時候選擇了退休。離開這個他親手打造的,有著無比巨大利益的商業帝國。他的這種操作確實是非常抓人眼球,也的確折服了許多人。也可能有人會說這也不算什麼不就是急流勇退嘛,也大可不必大驚小怪!但我卻不這麼認為,要知道從古至今能做到這點的人屈指可數。筆者對有著這樣寬闊胸襟的大智慧者佩服的五體投地!實話實說筆者雖然也自命清高但在看了馬雲的做法後,才真正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鳥盡弓藏與功成身退只在一念之間。

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2000多年前的另一位功成身退的典範,越國大夫范蠡的風彩。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蟄伏多年最終一舉擊敗吳王夫差。其實在歷史記載中,越王勾踐能最終戰勝吳王夫差,和兩個能臣有著極大的關係。他們就是文種范蠡,而在他們功成名就之後此二人的命運卻是截然不同的。

鳥盡弓藏與功成身退只在一念之間。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勾踐成為了新一任的越王,此時吳王闔閭得知消息認為有可乘之機便發兵攻打越國。兩軍在今天的浙江嘉興相遇,勾踐出奇謀擊敗了吳軍並重傷了吳王闔閭。而所謂的奇謀就是勾踐命死士在吳軍陣前集體自殺,當看得吳軍目瞪口呆後趁機以大兵掩殺過來大敗了吳軍。

鳥盡弓藏與功成身退只在一念之間。

吳王闔閭回國後重傷不治死了,在他臨終前囑咐繼任者夫差,勿望國恥一定要向越國報復。於是夫差開始訓練兵馬並做各種軍事部署,很快越王勾踐就得到了消息。這次他決定先下手為強,主動攻擊吳國。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和范蠡說的時候,卻得到了反對的意見,勾踐不聽一意孤行最終兵敗。勾踐被打的僅剩5000餘人退守會稽山被吳國大軍團團包圍,眼見大勢已去勾踐追悔莫及沒辦法又問計於范蠡范蠡建議和吳國講和,並將自己和勾踐都送去吳國當人質,這樣才能使吳王相信越國的誠意,先保性命再圖謀以後。

勾踐答應了並派文種去辦這件事,可是吳國的相國伍子胥也是個大大的能人,他看穿了越國的把戲不同意兩國講和還趕走了文種。當勾踐文種口中得知了吳國的態度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殺掉妻小與吳國決死一戰。文種卻建議勾踐再做一次努力,因為文種認為吳國太宰伯嚭不僅貪財好色而且還能在吳王面前說上話。不如用金錢和美女賄賂伯嚭離間吳國君臣,勾踐覺得有一線生機也不能錯過,於是文種帶著金錢和美女再次來到吳國,這次他成功了。伯嚭欣然接受了所有禮物,還對吳王說了些困獸猶鬥的道理並藉機說了
伍子胥的壞話,吳王還真的相信了接受了越國的請和。

鳥盡弓藏與功成身退只在一念之間。

事情到了這一步越王勾踐就不得不去吳國當人質,在他和范蠡在吳國時期二人均受到了不同承度的羞辱。

勾踐給吳王夫差看過墳地、當過馬伕、更有甚者居然親口嘗過夫差的排洩物!這一系列舉動終於迷惑了夫差,他認為勾踐已經完全臣服於他也沒有任何的鬥志了,就把勾踐君臣放回了越國。

鳥盡弓藏與功成身退只在一念之間。

回國後的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終於使得越國逐漸強大起來,而他心中那團復仇的火焰也越燒越旺了。從公元前482到公元前473年勾踐多次率軍攻打吳國,最終徹底擊敗夫差平滅吳國勾踐也因此聲名大振。而此時文種范蠡兩人也已是功成名就位極人臣,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范蠡卻主動請辭歸隱山林,儘管勾踐一再挽留,范蠡卻不為所動才得以全身而退。范蠡引退後在齊國的時候也曾給好友文種寫過一封信,勸其離開勾踐還講述了著名的“鳥盡弓藏”的理論,怎奈

文種不聽也放不下擁有的一切。直到有一天,勾踐文種上朝對文種說:“你教過我七種滅吳的方法而如今我只用了三種就成功了,後面的四種你到先王那裡演示一下吧”說完他扔給文種一把寶劍,文種只能橫劍自刎!而范蠡在隱退後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成為富甲一方的商人,在另一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裡,再次證明了自己。

鳥盡弓藏與功成身退只在一念之間。

在本文中我不想評價越王勾踐的為人,只想對能做到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的范蠡表達我個人的敬仰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