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玻璃橋被關停 網紅玻璃橋要“涼涼”?

玻璃棧道類項目一度成為熱門打卡地,但在近期,河北、湖南等地掀起了關停玻璃棧道等項目的風潮,玻璃棧道的安全問題是最大隱憂。北京的玻璃棧道項目是否開放?一刀切關停有否真的有用?北京交通廣播記者蘇婉報道:

平谷區京東大峽谷景區內的玻璃棧道修建於2016年,2017年正式開放。玻璃棧道長200多米,走上棧道會看到“禁止跳躍”,“注意落石快速通過”等標語。對於玻璃棧道的安全性遊客們說:“我比較害怕,但是人家說這個安全性比較好,說錘子砸都沒有問題,這都已經驗證過的,不安全的話沒人上。”

在玻璃棧道上方的山體上,安裝有監控攝像頭,京東大峽谷景區負責人白女士介紹:“當時委託了專業的機構對我們的設計進行了勘察,對鋼結構玻璃材料進行了安全的技術檢測,玻璃是三層玻璃之間的還有一層膠,不能超過200人,我們有監控,整個都能監控到,監控上顯示人流量夠了,自動就不讓遊客進了。”

多地玻璃桥被关停 网红玻璃桥要“凉凉”?

玻璃棧道的巡視員說:“天天檢查玻璃,如果要是有壞的,當時發現當時就換,人多的話不讓扎堆,疏散開了。”

目前北京景區內的玻璃棧道類項目都還在正常運營。京東大峽谷景區負責人白女士表示,沒有接過到要關停玻璃棧道的通知,鎮政府、文旅局等部門會定期進行檢查。據瞭解,北京從2017年以後,便沒有再新建玻璃棧道類項目,相關部門要求,在玻璃棧道的安全管理措施出臺前,相關旅遊企業要停止建設這類旅遊設施。

2016年張家界修建全國第一個玻璃棧道,至此,玻璃棧道類項目在中國遍地開花。但安全問題也頻頻出現。2016年9月,張家界天門山玻璃棧道上,遊客被懸崖上方滾下來的大石頭砸中右腳,成粉碎性骨折;2017年,多名遊客在湖北木蘭勝天景區由山頂沿玻璃棧道下滑遊玩時發生事故,造成一死三傷。遊客們說:“肯定是要日常維護的,不出事還好,一出事肯定危險,恐怕不僅僅是受傷的問題了。在其他景區不會再走玻璃棧道,我覺得沒大有意思。”

從2018年三月起,河北省發佈了關於玻璃棧道類“高風險項目”的安全整治令,河北省25家景區的32處玻璃棧道類項目全部停運。記者聯繫了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紅崖谷景區,景區告知玻璃吊橋還沒有開放日期。

今年三月,文旅部下發了《關於加強A級旅遊景區玻璃棧道項目管理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對轄區內A級旅遊景區的玻璃棧道項目進行檢查,發現風險隱患的玻璃棧道項目,要立刻停止運營並整改,在通過技術檢測和風險評估後才能繼續開放。黑龍江、江西、福建等地的一些玻璃棧道項目也陸續停業。

雖然有了文旅部這份通知,但是目前玻璃棧道項目還是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仍舊處於真空狀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雲說:“玻璃棧道其實是沒有標準的,大家建完之後,它是不是符合相關的規定,那現在沒有一個部門出來對這個事負責任。”

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創產業研究中心旅遊研究所所長劉思敏認為,目前一些省市選擇對玻璃棧道類項目一刀切的停止,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這個必要性是有的,但是政府部門在沒有出臺相關法規的情況下,是不是有權利一刀切地進行叫停?它只是產品,不能證明這個產品違反了國家的哪條國家安全標準的情況下,特別已經建好的情況下,讓它停止營業是與法無據的。”玻璃棧道類項目需要儘快出臺國家標準來把持,讓健康發展代替野蠻生長。劉思敏說:“當中國出現第以條玻璃棧道的時候,是不是就應該馬上出臺的法律規定,這樣的話就可以讓技術安全、資金各方面門檻相對提高,就不至於現在叫停。不能有新的出現,那些舊的還存在安全隱患怎麼辦? 我覺得現在沒有更好的辦法,需要景區的管理者以及旅遊行政管理安全管理的多方面都是應該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怎麼以此為戒,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

今年8月,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成立了棧道遊步道專業委員會,主要工作就是儘快制定一項關於玻璃棧道類項目的建設標準,為國家有關部門作參考。除了亟待出臺的標準,景區該如何創新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雲說:“很多企業缺乏創新,看哪個單品熱了開始抄襲模仿,全國至少有幾百個玻璃棧道。剛開始建的時候是新鮮的,建多了夠引起的關注度也會大大降低。個人覺得玻璃棧道就是簡單的抄襲,這種做法一定是不可持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