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明星實驗社交類節目《僅三天可見》,最新一期請到的嘉賓是於正。

節目上線後,“於正曾被捧紅的女演員嘲笑”、“姜思達表情”、“於正姜思達真香現場”等詞條登上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大多數人都表示:通過這檔節目,對於正“粉轉黑”了,同時也覺得他和姜思達能夠共處三天簡直是人間奇蹟。

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所有人都在看節目的時候,巴不得兩人當下就撕破臉皮,他們甚至希望兩人上一秒還在侃天南海北,下一秒就“拔刀相向”。

兩個人算是圓滿地相處了三天,但相信依舊有很多人忘不了姜思達在採訪前期的那句疑問:“於正老師知不知道自己很煩人?”

01

或許從來沒有一個人讓姜思達找不到被採訪人的“短板”。談到於正,姜思達說他像個“AI”,沒有人情味,並且總是想統治周圍的所有人。

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二人第一天的相處是在橫店影視城,是於正的工作場所。兩人剛見面,氣氛就十分尷尬,因為於正讓一個小演員“演”一下姜思達,而這位演員說他模仿不了。或許是因為怕節目播出受到評論的壓力,或許是因為姜思達本人在現場的注視,這位看起來十分受於正重視的演員顯得誠惶誠恐,沒有模仿。

而於正在這時說了一句話:“所以他只能演個龍套了。”這一句話讓現場的氣氛一度十分尷尬,可能聽上去這句話沒什麼,一個演員因為一些原因錯失機會,是應該受到批評的。但是現場支了那麼多攝像機,相關工作人員都擠在那個小棚子裡,這句話聽起來就不像是教育,更像是一種“羞辱”。

姜思達愣在了當場,他試圖打破這份尷尬,但是於正好像並沒與理會他的意思,依舊在滔滔不絕地說,甚至延伸出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問題。

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這是於正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一種表現,如果他口若懸河說得不停,那就代表著他在向外界傳達觀點。就像之後姜思達和於正說自己是第一次來橫店,於正作為一個接待者,本應該和姜思達介紹一下橫店。但他卻自顧自地說起了以前在橫店生活的日子。

在帶領姜思達遊覽橫店的時候,他也一直忙於工作,手機信息的響鈴就沒有斷過。而作為來訪者的姜思達,完全沒有受到於正的招待。二人之間更是很少能夠有你來我往的對話,大多數情況是姜思達問了一句話,回答他的是無限的沉默。這時的於正可能是沉浸在手機中對接工作,可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說一件事。

這種情況下,他或許是沉默不語,或許是對外單向輸出觀點,但是他將自己接收信息的渠道完全關閉了。

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姜思達說,於正對他呈現出了一種很明確的攻擊性,這種攻擊性是帶著調侃但是又認真的態度,從接受者的感受程度來講,這是一種很不舒適的相處方式。

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而於正還不止一次通過這種方式“攻擊”姜思達,他說的話一時間,甚至把姜思達氣得翻白眼。

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通過三天的相處,於正除了在遊樂場和最後接受採訪時放下了手機,其他的時間,手機從沒離手。本以為節目的最後環節,他可以安靜接受採訪,遠離手機,但是鏡頭一帶而過,採訪結束後,站起身的他,第一件事還是從口袋裡掏出了手機。

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02

看完節目的很多人可能也會問一句“於正知不知道自己這麼煩人?”

而歸根結底,其實是因為他和人的相處方式是有問題的,所以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才會覺得十分不適。

首先,於正是個成功的人,這一點他自己也十分自信,他說:“我那麼好,肯定會被很多人不爽。”可能聽了這句話的人第一想法肯定都是覺得於正太過自大了。他為什麼這麼自信甚至以至於變成了自大呢?

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事實上,於正完全可以擔得起這樣的誇獎和頭銜,他說會把所有的壓力和質疑化作工作的動力,會把自己逼得很緊。把自己壓到一個極致的狀態,才會觸底反彈,能有一百分的努力,他要做到一千分,這或許是他成功的原因。

所以對於玩手機和太過專注某事,好像就合情合理了,這種專注是他對於事業專注的體現,也是他抓緊一切空閒時間去工作的原因。但這種習慣並不好,對於受眾來說,這是不尊重的表現,在想要溝通時,回應的只有擋在冷漠的牆。向外輸出卻得不到任何回應,這是最絕望的溝通的狀態。

姜思達作為採訪者,這樣的相處方式,讓他一度十分抓狂。

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成功也導致於正形成了一種,下意識就想說教別人的生活常態。職業的類型讓他將這種對話方式加深了一個層次,身為編劇的他總是有太多的觀點要表達,太多的理論想向外界傳達。

所以這也導致了在節目最後採訪時,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於正在說。而以他的方式,他可以將一個問題延伸出很多層面,很廣的範圍,他幾乎在每個提問中,都在和姜思達說“比如說”、“舉個例子”,然後將問題擴展得很大,以至於將採訪變成了辯論。

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然而,無論作為觀眾還是傾聽者,對於這種時時刻刻都在說教,甚至把普通小問題上升到世界觀價值觀,會很讓人十分出戲。甚至覺得溝通的不是一件事,也不是在一個價值層面上。

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思想,但卻願意將自己的觀點不顧受眾感受進行強制傳播。這種不平等的溝通方式,或許就是姜思達所說於正“煩人”的原因吧,於正像是一個動不動就要上講臺發表演講的老師,而所有的傾聽者則被動地成為了坐在臺下的傾聽者。

於正!你能不能少說幾句?

或許,這可能也是大家都叫他“於媽”的一個原因吧。

我們不能否認於正所獲得的成功,都是他自己赤手空拳博來的,他的努力和成功是值得表揚的。只不過他在與人溝通的方式上,確實會讓外界形成誤解,如果他能夠把自己的立場稍微放一點在受眾上,或許他就不會這麼“煩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