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扶貧幹部陳海英:帶頭幹,破難題,創新經營促增收

陳海英是涇陽縣審計局駐口鎮長街村的第一書記,在近兩年的駐村工作中,他以長街村為家,吃住在村,密切配合村兩委會,用自己的真付出、真作為,感染了群眾、推動了發展,和村兩委班子一同,帶領長街村走上了團結實幹、興村富民的路子,在平凡的崗位上詮釋了精彩人生,唱響了共產黨人的不變初心和使命擔當。

涇陽扶貧幹部陳海英:帶頭幹,破難題,創新經營促增收

2018年2月,陳海英作為縣審計局的下派幹部來到了涇陽縣北塬口鎮一個叫長街的村子,成了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從駐村的第一天起,他就把摸清村情作為開展幫扶工作的第一步,入戶走訪,與村民拉家常交朋友。通過深入調研摸得該村基本村情:長街村素有蔬菜種植的傳統,但在生產經營方式缺乏創新,品種老、盲目跟風,不宣傳、不包裝,自產自銷趕市場,運氣好了就發財,運氣不好全賠光——有的時候菜價太賤賣不出,爛在地裡沒人收。所以,長街人富是菜,窮也是菜。怎麼才能改變這一狀況呢?陳海英在腦海中思索著,他和幫扶工作隊員配合兩委會班子多次組織召開村黨支部、村委會、黨員及貧困戶代表大會,討論解決辦法,通過討論使大家認識到,做大做優主導產業是脫貧致富的基礎和保障,而要做大做優主導產業就必須學先進,換思想,變方法,創新產業模式、延長產業鏈。

涇陽扶貧幹部陳海英:帶頭幹,破難題,創新經營促增收

在此基礎上,陳海英逐步理清了自己作為第一書記的工作思路:即緊緊圍繞全縣“2+1+X(X≦2)”產業發展思路,動員長街村幹部群眾,發展蔬菜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打通電商銷售渠道,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致富脫貧。方向已定,說幹就幹,他提出“讓群眾走出去、把專家請進來”,組織村幹部、貧困戶代表赴雲陽關鴻產業園區、學明蔬菜專業合作社、涇陽縣電商中心和物流分揀中心進行考察學習。請專家、教授對貧困戶進行了4期、60人次的科學種植培訓,邀請雲陽電商辦、西安海底撈生菜供應商等有影響力的電商達人來長街村給村民講蔬菜現代營銷模式,使村民逐步形成了“蔬菜種植科學化、銷售經營現代化”的思想意識。長街村也從此走上了以蔬菜為引領的產業振興之路。

涇陽扶貧幹部陳海英:帶頭幹,破難題,創新經營促增收

產業結構的調整,不是開幾次會、搞兩場培訓就那麼簡單的。發展產業,首先要改變人的思想。說著簡單,做起來就沒那麼容易。尤其是貧困戶的工作更難做。現在的貧困戶都是經過多次篩選留下的“硬骨頭”,要麼懶散,要麼沒有勞力。陳海英配合村兩委會組織貧困戶們參加了培訓、參觀周邊兄弟鎮村的一些典型,這些貧困戶當時看了心頭髮熱,可回來一想要投資要投勞,又不下勢了。真應了那句老話“老陝愛參觀,參觀回來不動彈!”。

涇陽扶貧幹部陳海英:帶頭幹,破難題,創新經營促增收

於是陳海英帶領駐村工作隊承包了長街村耕地3畝,引進種植了1畝苤蓮、2畝黃金白菜;自己先幹起來,做給村民看,風險自己擔。然後和村幹部一起挨家挨戶地去做工作,動員貧困戶發展產業。很快動員了郭選民、馬得龍等11戶貧困戶種植水果苤蓮15畝。為了讓貧困戶把菜種好、作務好,陳海英利用工作之餘經常去田間地頭查看蔬菜的生長情況,幫助貧困戶解決管理難題,經常是忙到半夜才休息。

涇陽扶貧幹部陳海英:帶頭幹,破難題,創新經營促增收

進入收穫季節,工作隊以每斤水果苤藍不低於4角的保護價格進行訂購,同時為該村種植的苤藍申請註冊了“唐鼎州”商標,聘請電影《功夫小鎮》主角、中國大力士龍武作“唐鼎州”牌水果苤藍形象代言人,進行視頻宣傳和精包裝,及時聯繫冷庫、電商,召開“水果苤藍收購、銷售協調會”,據統計每畝水果苤藍可賣3000多元。

涇陽扶貧幹部陳海英:帶頭幹,破難題,創新經營促增收

陳海英他們還著眼培養自己的電商,推進蔬菜營銷。2018年長街村種植露地蔬菜700多畝,銷售總收入260多萬元,平均每畝比上年收入增長百分之11%;種植大棚菜近500畝,銷售總收入1500多萬元,平均每畝比上年收入增長百分之20%。2019年,長街村種植露地蔬菜1000多畝,銷售總收入400多萬元,平均每畝比2017年收入增長百分之14%;種植大棚菜500畝,銷售總收入1700多萬元,平均每畝比2017年收入增長百分之11.7%。

涇陽扶貧幹部陳海英:帶頭幹,破難題,創新經營促增收

與此同時,陳海英積極爭取村黨支部、村委會支持、配合,招商引資,跑項目跑資金,引進西安欣綠禾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在長街村投資1800萬元,即將建成佔地15畝、年產30000噸的芽苗菜扶貧工廠生產線,這個項目每年將為長街村帶來不少於15萬元的集體分紅和土地流轉收入,可提供10多個扶貧就業崗位,每個崗位將可為貧困戶增加2萬到4萬元的年收入。長街村扶貧工廠的建立必將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穩定經濟來源,也為長街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