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蓮葉,映日荷花”,八月的白洋淀水天一色,碧波盪漾。從“遍地都是垃圾”,到“感覺水比以前更清了”,白洋淀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保護的成果正逐漸深入人心。
張小雨 攝
白洋淀地處華北平原中部,是華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淺湖型溼地,在調蓄洪水、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被稱為“華北之腎”和“華北明珠”,並且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生態安全體系建設中也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近年來,雄安新區從保障適宜的水量和保持良好的水質兩方面出發逐步修復和改善白洋淀生態環境,堅持推進唐河汙水庫和納汙坑塘汙染治理和修復、河道垃圾和排汙口清理、畜禽養殖汙染綜合整治、清理圍堤圍埝退出水產養殖、推進澱區78個村汙水、垃圾、廁所等一體化綜合系統治理等工作。
張小雨 攝
經過治理後的白洋淀水生態環境逐步恢復,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水面水量得到恢復。據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程鋼介紹,2017年4月雄安新區成立時,白洋淀澱區水位8.45米,蓄水量3.497億立方米,水面面積262.61平方公里。2018年12月澱區水位8.85米,蓄水量4.641億立方米,水面面積309.789平方公里,較新區設立前增加47.179平方公里。
澱區水質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部公佈2018年評價結果:白洋淀為輕度汙染、輕度富營養,與2017年相比水質有所好轉,主要汙染指標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
水質自動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1-6月,按6個月均值評價,2個國考點位水質均達到國家考核目標要求,比去年同期水質好轉(2個點位去年同期未達標),與1-5月持平。
張小雨 攝
生態環境逐步恢復。2019年春季候鳥遷徙期,安新縣白洋淀溼地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在白洋淀生態巡護中,觀測拍攝到13只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白琵鷺,這是近幾年來觀測拍攝數量最多的一次。白洋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為白洋淀野生鳥類棲息遷徙提供了良好環境。
工業企業汙染也得到了較好的治理。工業方面,程鋼同志自豪地說道,對原有工業企業的治理的結果是,1770平方公里之內,一臺燃煤鍋爐都沒有了。
張小雨 攝
當談及白洋淀治理的成果,程鋼同志表示,一年來最大的成就就是把白洋淀周圍農村的垃圾治理好了,以前農村垃圾遍地,不運走就到處點火,現在垃圾都被收集起來,由專業的公司清掃轉運。今年還要把農村的汙水治好,然後是“廁所革命”,也要同時開展。
雄安新區堅持生態優先,實施白洋淀生態修復工程,加快恢復“華北之腎”功能,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
張小雨 攝
在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白洋淀水質改善效果明顯,“華北明珠”重新煥發出耀眼光彩。“藍天常駐、綠草叢生、水清魚歡”的一幅生態畫卷正在雄安大地上描繪得越來越美。(張小雨)
閱讀更多 中國林業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