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一想到它,腦海中就浮現出美麗的維族姑娘在葡萄架下摘葡萄的畫面。
吐魯番,我們來了,雖然不是葡萄成熟的季節。
【哈密到吐魯番】
吐魯番距離哈密500多公里,每天有很多列火車往返期間。這裡只提醒一點:一定要到吐魯番北站,吐魯番北站,吐魯番北站。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吐魯番有兩個火車站:吐魯番站和吐魯番北站。吐魯番站距離市區有50公里,而且沒有公交車只能打車到市區;吐魯番北站出站有202路公交車進市區,車費1元。一定切記!
【吐魯番初印象】
我們走下火車是下午3點多,熱!熱!熱!就象走進了大火爐、大蒸籠。當地人卻說不熱呀,哦,難度我的感覺失靈了?還是‘欺負’我這個外鄉人水土不服呀!
上網一查:我國最熱的城市不是四大火爐,而是吐魯番。吐魯番是天山東部形如橄欖狀的山間盆地,四面環山,這種地形導致升溫快、散熱慢。水汽蒸發量是降雨量的百倍甚至是數百倍。也正是這裡,創造過我國的最高溫度。
不過也正因為這裡的氣候特徵,才種出了全國最甜的葡萄,也才激發古代人發明了創世紀的'坎兒井'。
我們一直在酒店休息到6點多才走出酒店,天空碧藍,白雲飄蕩。閒逛附近的綠地公園,在超市補充給養,晚上找了一家烤串店,就著冰鎮的烏蘇啤酒吃烤串,也是別有一番舒暢。
【坎兒井民俗園】
這次在新疆遊玩,我們每天都會早早起來,利用早晨的清涼多玩一會,中午一旦曬起來就儘可能休息,傍晚再出來閒逛。這也是我們應對新疆早晚溫差巨大的小策略吧。
在吐魯番我們照例早早起來,步行了3公里來到坎兒井民俗園。一路上經過一條大街,兩旁都是維族建築,土黃的顏色,精密的花紋雕飾,半圓拱形的窗欞,還有很多維族人的早點攤….
看到路旁一個清真寺,禁不住停下來照了張照片,突然遠處一個維族漢子吼了我們。不知道維族人有什麼禁忌,擔心衝突趕緊離開。
坎兒井民俗園不大,門票40元。園裡挖了一個演示的坎兒井,很多標示牌講解相關知識。
坎兒井就是將天山融水通過地下溝渠引來灌溉和飲用,工程十分浩大,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是我國坎兒井數量最多的地方,最多時曾有1100多條,全長5000公里。
穿過標有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四部分的人工坎兒井,對坎兒井的原理有了大致的瞭解。對能夠在這樣乾旱荒漠的地區生存的人類智慧欽佩不已。
從坎兒井上來回到地面,園內建有一些維族元素的房子、院落。最有特色的就是院子裡的大床,鋪著花毯子,我們並不著急趕時間,就慢慢走,不時坐下來休息。
看到很多桑葚樹接滿了大桑葚,也沒人採摘,很多都熟透掉到地上。我們便到樹下摘桑葚吃,很甜喲。
【吐魯番的公交】
從坎兒井民俗園出來,準備去吐魯番博物館,導航告訴我們坐1路公交即可到達。找到應該是公交站的地方,但沒找到站牌也沒有人等車。好久也不見過一輛公交。忍不住問過路的警察,他是維族小夥,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告訴我們:這裡沒有公交站。往前走了一段,仍不見有公交車的影子,最後只得打滴滴去到吐魯番博物館。
從吐魯番博物館去葡萄溝導航也是說有4路公交可到,這次我們長了心眼,就在導航上公交車站附近吃午飯,同時觀察著窗外,結果整個午飯期間沒有一輛4路公交通過。我們最後還是打車過去的。
後來跟葡萄溝青旅老闆問詢,他說他也不是很清楚,可能是淡旺季的原因吧。所以在吐魯番坐公交一定做好兩手準備。不知是導航有問題,還是公交安排有變化,如果有吐魯番的朋友知道是怎麼回事,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們一下呢。
【吐魯番博物館】
來到吐魯番博物館,裡面很多小朋友在參觀。二層是吐魯番的歷史展和地質發展史,我們仔細看了吐魯番的發展史,對不計劃去的高昌古城和交河故城,尤其認真仔細地看了介紹和照片。
三層現在是古屍展,裡面都是挖掘出土的古屍,我膽小人少不敢進,等到一個團隊進去參觀時才跟進去,裡面最珍貴的是一具留有完整肌肉的古屍,它跟木乃伊經過人工處理不同,完全是因這裡天氣乾燥而保存下來的。
博物館的進出口是分開的,出口出來,要經過一層對外的特色小商店。一個立在店外的維族婦女雕像把我們逗樂了,藝術家就是誇張得可愛!
我們在博物館馬路對面的一家維族飯館吃了抓飯和拌麵,估計這是我們新疆遊填飽肚子的日常餐食了。
【入住葡萄溝】
我們一早就將大包寄存在昨天住宿的酒店,出門時只帶了必備的日常用品,因為當晚會入住葡萄溝裡面的青旅。我們出遊沒怎麼住青旅,覺得那是屬於年輕人的。這次在網上選葡萄溝裡的酒店時,看到這家青旅最合適,就決定感受一次。
從博物館出來吃過午飯,看到坐公交車已不現實,就滴滴打車來到葡萄溝景區大門口。給預定的遊民青旅打電話。老闆要了我們的具體姓名,說馬上來接我們。
青旅老闆漂亮的女朋友,我們這裡就叫她'老闆娘'吧,開車將我們接進了景區,一進青旅的大院子,很大,維族特有的大床擺在葡萄架下,挺有感覺的。
老闆是東北小夥,一次在這裡遊玩時喜歡上這裡,就將一個維族院子改成了青旅,旅行中認識的女朋友也跟他來到這裡。他說這個村子有1000多戶人家,大部分是維族,少量回族,只有2個漢人:一個是他開青旅,另一個河南人開了家民宿。
我們預定的是雙人VIP房,屋裡有一個大炕,炕上有舒服的床墊;地面全部鋪著地毯,進門需要脫鞋。我們到時只有我倆入住,領了乾淨的床單、被罩、枕套,自己鋪好套上,自我服務。浴室、廁所都是公共的,這就是青旅的住法吧,雖有些不習慣但感覺挺新鮮的。
照例在房間午睡休息,一直到6點才出門。葡萄溝是一個神奇的狹長綠洲,兩邊都是寸早不生的禿山,只有這長8公里的峽谷有條溪水潺潺流過,旁邊鬱鬱蔥蔥。這裡種的葡萄曾是清朝貢品,甜度非常高。因是伊斯蘭教區域不能飲酒,釀酒也是最大禁忌,所以都是以葡萄乾形式儲存的。
我們因為是老闆用車帶進來的,沒有購買公園門票,所以景區裡的幾個景點像阿凡提風情園、民俗院落等都是不能進的,還有園區裡的電瓶車也是不能坐的。好吧我們不能按照一般遊客的玩法:坐電瓶車一個景點一個景點的玩了。
我們按照老闆娘告訴我們的路線,出了青旅左拐右拐地來到溪邊的景區主路上,也就是電瓶車行駛的道路,沿著潺潺溪水一直向北走。田地裡的葡萄架比我們想象的要矮很多,這是方便成熟時的採摘吧。
又看到了好多桑葚樹,自己摘著吃是沒人管的,這裡的桑葚有2種,一種黑紫色,一種奶白色,奶白色的更甜更好吃,這次在吐魯番是把桑葚吃夠了。也看到村裡人用杆子敲打更高的桑葚,放到小筐裡買給匆匆而過的遊人。
我們一直往北走,經過王洛賓紀念館(維修中沒開放)不久,看到一條小路向左拐去,我們不想原路返回,就沿著這條一直爬坡的路,來到了葡萄溝的西側。這條大馬路沒有遊覽電瓶車經過,兩邊全是村裡人居住的院落。
因為位置已經快到葡萄溝的最北端,而且地勢要高很多,所以在這條路上,向北可以望到天山雪頂,往東可以望到寫著葡萄溝三個大字的荒山,往西則是是一棟棟晾曬葡萄的晾房。
兩邊都是維族土黃色的院牆,維族人坐在門口乘涼、聊天,小孩子跑來跑去。村喇叭裡播放著我們聽不懂的維語廣播。很有一種異域風情。我倆則小心翼翼地拍照,避免正面拍到維族人,以免產生衝突。
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就可以回到青旅了。在快到青旅時,回望一看,夕陽正好將荒山照亮,金黃色的山坡,綠綠的葡萄架非常養眼。
回到青旅,已經又住進來一個重慶女孩和大理小夥,再加上熱情的老闆,我們在院子裡的大桌旁,磕瓜子、嚼桑葚,他們喝啤酒,我則喝茶水。大家就這樣天南地北地聊起來,每個人講自己的故事也講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老闆則給我們講本地的趣聞,不知不覺就一直暢聊到夜裡1點多。
等我們第二天醒來時已經是上午10點了。老闆娘熬了米粥,又買來熱騰騰的烤饢,烤饢沾著酸奶吃別有滋味,這也教會我倆一種新吃法。吃完早飯就到了大家告別的時候了,也許大家再不會相見,但他們的故事都記在了腦子裡。
老闆將我們送到景區大門口,揮手再見,也到了與吐魯番告別的時候了。回想在吐魯番這3天的時光,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白天火爐般的酷熱!坎兒井的神奇!好吃的桑葚!葡萄溝的維族村落!還有青旅的暢聊!
另:吐魯番附近的遊玩景點還有交河故城、高昌古城等。因都需要包車前往而且我們也不太感興趣就都沒有去。之前本來計劃去火焰山,但一下火車就被曬懵,後來決定放棄感受火焰山的酷曬之最了。感興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喲!
一個遊歷了大半個中國、去年去了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泰國,下半年計劃深度遊南歐的50歲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跟我一起感受世界!
閱讀更多 愛上旅遊的心理諮詢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