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争片里八路军能用大拇指测距离,什么原理?

微笑每一天h


八路军用大拇指测距离,用的是跳眼测距法,在战争中如果武器没有瞄准器,基本都会用到这种方法。

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有“狙击王‘’之称的张桃芳,他使用的莫辛纳甘步枪没有瞄准器,最后就是用跳眼测距法狙杀了214名美军。

再比如,看过《亮剑》的朋友应该都记得,独立团被坂田联队包围时,李云龙就下令柱子用迫击炮干掉坂田联队指挥所。

柱子架好炮身后,就伸出大拇指并闭上一只眼睛,测算好距离后连发两颗炮弹,最后炸掉了坂田联队的指挥所。

柱子之所以用跳眼测距法,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我军的迫击炮没有炮队镜。

在二战时期跳眼测距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距方法,主要是利用了三角形原理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举起右臂,垂直伸出大拇指,需要注意的是右臂必须要和身体保持垂直。

然后闭上左眼,用大拇指瞄准目标,让右眼,大拇指和目标在一条直线上。

接着换左眼瞄准,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左右眼观察有一段横向距离的差距。估算出这个差距的数值再乘以10,就是目标跟自己所处位置的距离。

从跳眼测距法步骤可以看出,其实最关键的就是测算横向距离,这段距离是没办法用尺子测量的,只能根据战场情况寻找熟悉的参照物。

所以对于柱子这种优秀的炮手来说,平常需要做的就是熟记战场上可能出现的物体尺寸,当然是越多越好,这样你才可能应付得了不同的战争环境。

其实军用望远镜用的就是这个原理,不同的是它是经过几何方法精确计算的,在准确度上高于人眼目测。

战争中除了跳眼测距法外,还有臂长测距法、听声定位法等等,这些都是优秀的士兵必须掌握的杀敌技能。


花木童说史


这就是典型的跳眼法。

第一步:水平举起右臂,大拇指竖直向上,大臂与身体垂直

第二步:闭上左眼,通过旋转腰部,用大拇指瞄准(遮挡住)被测物体。此时,右眼,拇指,被测物在一条线上。

第三步: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看到被测物出现在拇指左侧,有一段横向距离。估测被测物的大小。根据被测物的大小,判断被测物到大拇指所指位置的横向距离。

第四步:将这段横向距离乘以10,得到的就是被测物离我方的距离。

这就有点类似初中数学所学的相似三角形原理。

至于说我们国家的部队使用这种方法完全是因为穷啊。


量子聊军武


这个是部队常用的测距方法,我当兵那会儿这个是基础知识:

利用跳眼法根据三角函数原理目测距离,知道两点就可以求出另一点。

两眼之间的间距大约在0.1米(10公分)左右,当你知道前方目标的间隔(米)时,就可以利用挑眼法目测实际距离。

具体方法是,向前伸直左胳膊竖起大拇指先闭上右眼,睁开左眼,顺大拇指右端对准前方(左眼、大拇指、参照物三点成一线)的参照物一端,如电杆等,然后闭上左眼,睁开右眼再看大拇指右端的移动变化,判断出这两点的距离是多少米,再乘以10,就是这个目标的距离。当然这种方法必须经过反复的锻炼才能提高目测距离的准确性。


寻玉新疆


最早知道“跳眼法”手指测距,是在电视连续剧《亮剑》中 ,八路军炮手王承柱、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政委赵刚都用过这种方法。


电视剧中只是轻描淡写的比划了一下,并没有展示具体的方法,更不可能介绍其原理。所以,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现将原文整理一下,推荐给大家。

方法:人正对目标,将手臂向前水平伸直,竖起大拇指,闭上左眼,右眼的视线贴着竖起的大拇指的左侧对准目标左侧(基准点)。头和手保持不动,闭上右眼,左眼的视线贴着竖起的大拇指的左侧,记住观察到的实地某一点。目测目标左侧(基准点)至该点的宽度,将目测的宽度乘以10,即为目测者到目标的大致距离。据说,这种方法是我军炮兵战士,在实战中总结出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我军炮兵观测工具缺乏的问题。

原理:“跳眼法”手指测距,根据是光的直线传播和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如下图所示,

A、B分别表示人的左右眼,C、D分别表示目标的左侧(基准点)和实地某一点,O为竖起的大拇指的位置。两次观察时分别从基准点和实地某一点射入人眼的光线分别是COA和DOB、两眼的连线AB和基准点与实地某一点的连线CD,构成两个三角形△OAB和△OCD。

很显然,△OAB相似∽△OCD,则有OA/OC=AB/CD,所以OC=(OA/AB)·CD

因为人的手臂的长度OA大约是两眼瞳孔的距离AB的10倍,即OA=10AB,所以,OC=10CD

因为在实际观测中,OC>>OA,所以AC≈OC=10CD。


甜甜向上314159


这就是跳眼测距法咯

方法是伸直自己的手臂,然后闭上左眼,用右眼去观测远方的目标,借着闭上右眼,用左眼去观测,你是不是发现你手指与目标的位置是变化的?

因为我们两眼有距离,就假设眼间距是6cm,而手臂长是60cm ,这样的一个三角形两条边是不是10倍的关系。

而你测的目标的C-D的距离和C-O的距离也是10倍的关系,这样只需要估算C-D的距离,就可以推断C-O的距离(C-O就是离目标的距离)

那怎么判断C-D的距离就基本靠估了,比如远方有几个鬼子,估算下你左眼和右眼切换时候,拇指变动的距离能容纳几个鬼子,带入鬼子大约的身高,再乘以10就差不多估算出你距离鬼子有多远了。


当然还有比较简单的...可能毛子普遍数学不好,所以俄军拇指测距法比较简单粗暴。

这很毛子


疯狗的轻武


这种的测量方式大都数是使用在迫击炮当中。不论在任何时期,我军都能出现一批军事技能过硬的战士。比如红军时期的赵章成,平时打炮都是凭目测发射,当时的红军手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门迫击炮,炮弹更是 “如视珍宝”,可是此人却能够一发炮弹就能命中目标。可见其军事技能是如何了得。

迫击炮之类的装备其射高是一定的,根据这些瞄准资源可以很快的换算出相应的射击元素。排击炮属于曲射火力所以瞄准方式很特殊,左右方位好判断,主要是距离上往往会难以判断。一般是根据迫击炮的曲射特性,判断出目标的大概距离在射击。每门迫击炮出厂前都有刻度,每个刻度都代表了多少米都有设定,平时也需要经常的校准。先确定左右方位,之后再根据目标的探测距离,调整火炮角度,这就是迫击炮大致的瞄准过程。大口径迫击炮可以改变弹药发射药来调整发射距离,这个计算就更加复杂。


一般情况下都要发射好几枚炮弹,逐步调整才能命中目标。影视剧中用拇指测距的方法,这是最原始测距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眼测距法”。伸出右手拇指闭上左眼,用右眼观察拇指左侧与目标的左侧重合。然后睁开左眼闭上右眼,此时看到目标与左手的距离,判断一下大约有多少米,然后再乘以10就是你与目标的大约距离。比如说:左右眼跳开距离大约为10米,那么目标与你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用户92780611160陆战


我们经常看电视据或者电影是就会发现,当没有先进的装备测距时,就会采用土办法,用拇指来测量距离,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1、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

2、这个原理是三角形相似原理。当然是不算精确的目测法,也叫跳眼法。一般人两眼幢孔间距为6厘米,手臂长60厘米。相差10倍。具体操作时将右手手臂伸直,拇指竖起,闭上左眼,用拇指左偏瞄准目标,然闭右眼,睁左眼瞄拇指左偏,这时左眼瞄准线在目标的右侧间就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的十倍就是我们到目标的距离。我们如果画图就很直观,两眼与拇指左侧的瞄准线为一个三角形,拇指与远处的两个点也是一个三角形,且两个三角形相似。按照两个三角形相似且相似比为1比10,所以目测的两个点的距离乘10,就是拇指左侧到目标的距离。比方说两个瞄准点相隔有2根电杆,100米,那么你到目标的距离就为1000米。当然人的手臂有长有短,两眼瞳孔距离也因人种不同而异,但基本上手臂长度是瞳孔距离的10倍。这种方法要经很多次练习,时间长了,每次手臂伸出时拇指与眼晴个的距离练成固定不变,这样你就会成了一个有经验的专家。

3、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4、这是迫击炮手目测距离的跳眼法,用的是几何里的对顶角原理。人眼瞳间距约60mm,眼睛延单侧手臂至拇指翘起的距离约600mm,刚好是瞳间距的10倍。用两个眼睛轮换延拇指一侧看远处景物,然后估算出左右两眼看到景物的大概距离,然后乘以十,就是我们与看到的景物大概距离。譬如用跳眼法看远处的电线杆,大概看到了4根电线杆,电线杆一般为50一根的间距,4根电线杆的间距大约200米,电线杆到人的距离大约2000米。


踏脚石侧三轮


那叫作大治和经演当然了都是有实示动过手的本事和理论有管的不是呼整的呀!看打多远高多少扎打平多少能打多远大制能负离它多远能打到对方如果你是第一次用是艮定不行的支能说是听着怪瞎人吧


身份证号如合


一直用到80年代,火炮简便射击和近距概略测距时用。


荷上听雨蛙


理论与实际差的很远,迫击炮射击一般都是第一炮校位置,再修正。。。用大拇指只有电影里才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