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0塊買“關東煮”,我發現了樓下便利店賺錢的祕密

花200塊買“關東煮”,我發現了樓下便利店賺錢的秘密

關注頭條號啡小沫,專注職場乾貨,每日更新,和你一起成長。

01

近幾個月,我有兩次意料之外、印象深刻的購物體驗。

第一次是一個在杭州的週末。

因為週日要在遠郊辦事情,因此我們把週六的住宿訂在了遠郊。晚上酒店附近什麼也沒有,於是我們去幾站地鐵外的超市買點水果麵包什麼的。

當時下了地鐵,已經過了晚上九點半。我查到超市是10點關門,且這是一家大型超市,就有點沮喪。我不斷腦補著我和率哥在大超市裡一路狂奔稱水果、找麵包貨架,然後最終被攔截在收銀區被告知營業時間已過終止結賬的慘狀。

然而當我們到了這家幾層樓的大超市後,意外地發現我們要買的水果和麵包,竟然被劃分在收銀區外一字排開!我們可以2分鐘內拿到需要的東西,然後通過專門的通道拐進超市排隊結賬。

說實話,在大型超市買瓶水狂奔10分鐘結賬半小時累癱的體驗我倒是有不少,而如此便利貼心的擺放,我真是第一次享受到。

第二次是前些日子,率哥參加了一個自行車騎行賽,全程有133公里,就是騎完整個人都累癱的那種。

花200塊買“關東煮”,我發現了樓下便利店賺錢的秘密

我去終點接他。然後我們往回走的路上,路過一家便利店,想買點關東煮充飢。發現在便利店角落的落地玻璃窗旁邊,有可以休息吃東西的桌椅。我們便拿了關東煮在那裡吃。

坐了一會,意外發現雖然便利店人流量不小,但是這個角落卻很安靜。我看了下離得最近的貨架,是一些日用品,還有一些比較貴的冰激凌如哈根達斯的大罐冷凍區,確實是便利店裡相對低頻的購物區。

那天我們坐得很舒服。於是吃完了關東煮,乾脆又買了飯熱了吃,吃完了飯又吃了冰激凌。臨走又帶了兩盒剛剛覺得好吃的飯走,甚至還在日用品貨架買了家裡好像要用完的幾樣消耗品。

本來花10元買關東煮的,結果花了200元不止……

我這麼個自認為理性購物的人,生生付出20倍的錢,而且還很愉快。本來我和率哥是打算去餐廳吃飯的,然後這些消耗品本來也要上天貓購買,現在一次性解決了,省時省力,挺好挺好。

02

據說所有人進賣場,都會買很多不是自己預計之內的東西。因此國外的很多大企業,都會僱傭專門的公司,對他們消費者的購物環境進行評估、分析、不斷改進,提升購物體驗,以增加購買。

那家讓我感覺方便到驚豔的大型超市,其實就是運用了淺環區的設計理念:在商店門口設置顧客能方便“抓起來就走”的區域。很多小商店、便利店其實都有淺環區的設計,比如門口的冷飲櫃,牛奶箱。但我在大型商場還是第一次看見。

如果有的選擇,我絕不會因為只想買水果或者麵包,去大超市裡兜一圈。我想身邊時間稀缺的年輕人,跟我一樣“怕麻煩”的肯定有很多。所以滿街的水果店、麵包店都活得很好。

而超市把這兩樣東西劃在了淺環區,一下子就大大拓展了自己的疆域,有了和水果店、麵包店競爭的可能。且肯定有一部分顧客,如果不著急趕時間,在淺環區選購了東西后,也許還會進去順帶逛逛多消費一些。

再說便利店。

印象裡上海的便利店很多都有飲食區。簡單的靠窗長條桌,幾個高腳凳,幾乎不額外佔用什麼空間。喝杯咖啡,吃個便當,都是極好的。

我在上海讀書時,有時候下雨天路過,就會買杯咖啡坐在這裡歇歇腳隔著玻璃看看人,很愜意。

不知道為什麼北京的便利店大多都沒有這個區域。我很多次中午辦事,飢腸轆轆路過便利店想解決個午餐,最後都選擇了隔壁肯德基。雖然漢堡們沒便利店的飯菜合我胃口,起碼有的坐。

03

最近在翻《顧客為什麼購買》這本書,裡面也有很多有趣鮮活的案例,很受啟發。

比如有個商場,裡面開了咖啡廳,他們在所有的購物車上加了一個咖啡的杯座。就這樣一個小舉動,讓咖啡廳銷量大幅上升。本來擔心買了咖啡,不方便騰出手購物,結果你竟然替我貼心想到了。

比如有個超市,把銷量穩定的阿司匹林擺放到了人流量更大的地方,結果阿司匹林的銷量竟然下降了。於是他們請了專家來分析。發現是由於人流量大的那個區域,離飲料區很近。年輕人、小孩子在那裡跑來跑去。而需要購買阿司匹林的,大多是老年人,這會讓他們因感到不安全而放棄購買。重新規劃空間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比如歐洲的很多小店,門很厚重,推開很費力氣,而且推開後門鈴會叮的響一聲。就是這個費勁推開的動作和門鈴的響聲,會讓這個進店的人,從外部行走的快節奏轉換到緩慢放鬆的購物狀態來,從而增加購買。

真的都是些很有意思的小技巧。



身邊經常有朋友想自己捯飭個小店做副業,或者加盟個品牌店試水,這些小心思都可以用起來。

當然書裡也舉了很多反面教材。

比如有人在賣場入口處堵住步履匆匆的人招攬生意,這時候這些人還完全沒進入購物狀態,這樣的舉動只會把這些人嚇跑讓你失去這些潛在客戶。我想我們都有類似被強塞傳單的體驗了……

比如一個賭場,因為沒有給疲憊的顧客提供能坐下來的地方,結果顧客寧願坐在地上,也不去玩兒彈子機了。

再比如有的廣告牌,出現在人們匆匆走過的區域,排版卻密密麻麻全是字,幾乎不可能有快速前進中的人,能get到這塊牌子上究竟寫的什麼。

花200塊買“關東煮”,我發現了樓下便利店賺錢的秘密

04

從前我在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經理的時候,刷社區帖子,就刷到過很多隻是微調了一個按鍵的位置,或者更新了幾句引導語的字體顏色,銷量就大幅上升的網站案例。

我們自己的一個網頁,也曾經只是在底部增加了一處留電話的按鈕,就讓意向客戶翻倍。

就連我們家樓下的一個移動小攤位,不同時段吆喝的商品都不同:放學高峰時段,老闆會吆喝小玩具;而晚上9、10點鐘加班白領晚歸時段,老闆會吆喝鮮花。加班好辛苦,買束鮮花開心一下,獎勵努力的自己,順理成章嘛。

這算手動基礎班“千人千面”??哈哈老闆真是有心了。

購物場景千變萬化,購物的主體還是人。說到底,還是得了解人,用心對待你的客戶,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才能賺到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