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下,生物地理雙選的優勢雖然很大,但也有一個明顯缺點

新高考政策,無論是3+3還是3+1+2,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跡象,就是選擇生物和地理的學生非常之多,幾乎要佔到選擇其他科目的學生一倍以上。

以上海為例,2019年,地理選考人數佔85.73%,生物選考人數在70.64%,佔第三位的是歷史,只有46.27%,這個選課比例差別還是相當大的。

上海的一些學校,強行規定學生必須生物地理雙選,其中甚至包括四校八大這類的頂級名校。

那麼,這麼選擇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新高考政策下,生物地理雙選的優勢雖然很大,但也有一個明顯缺點

l 生物地理選課人數眾多,且什麼層次的學生都有

生物地理這兩門學科,很難說是偏文還是偏理,但無論是偏文或者偏理的同學,都不會對這兩門科目有特別的反感。感覺這兩門科目難學的學生或許有,但極少。

賦分制度下,非常忌諱一件事,就是選擇該科目的學生集中在一個層面上,比如物理,幾乎就是學霸們的戰場。成績稍差甚至一般的學生如非萬不得已,都會主動避開這個選科。

但選擇生物和地理的學生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兩門課學霸並沒有碾壓的信心,普通學生也有機會得到高分,甚至差生也不是沒有機會。

由於這個原因,選擇這兩科的學生什麼層次都有,非常符合賦分制的分類,相對而言,結果也是最合理的。

新高考政策下,生物地理雙選的優勢雖然很大,但也有一個明顯缺點

l 生物地理雙選減輕高三的壓力

生物和地理這兩門學科,在高二就完成了考試。這就意味著在整個高三階段,這兩門雙選的同學除了必考的語文,數學,英語外,只有一門學科需要複習了。

和單選的同學相比,這些雙選的同學有少考一門的優勢,在高三階段分秒必爭的高考複習中,這個優勢有多大,相信沒有人不清楚。

更有利的是,早早就定下生物地理雙選的同學,一般而言另外一門也已經定了。那麼,在整個高中學習階段,除了這三門,其他學科很多處於划水狀態,只要合格考能過就行。和無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新高考政策下,生物地理雙選的優勢雖然很大,但也有一個明顯缺點

l 生物地理雙選,一般會犧牲化學

但生物地理雙選也不是沒有缺點。第一個缺點是化學成為了犧牲品。如果是3+1+2,那沒有任何疑問,剩下的一門必然就是物理或者歷史。

即使是3+3模式,也極少有同學會選擇化學。學理科的除非物理實在差到極點,不然不可能選化學,而偏文科的根本沒必要選擇化學。

但很多專業,特別是和醫藥有關的,在大學裡都需要學習化學。如果高中學習划水,這部分學生面臨初中化學和大學化學直接對接的窘境,在大學裡學習將會遇到極大的困難。

新高考政策下,生物地理雙選的優勢雖然很大,但也有一個明顯缺點

l 有些學生必須被迫放棄強勢學科

有一些理科特別強悍的學生,選擇生物地理雙選優勢並不太大。這兩門學科說到底,更多的是看努力程度,對天賦和智力的要求並不高。

即使是學霸,也很難在這兩門學科形成對其他學生碾壓的優勢,嚴格來說,學霸們在這兩門學科上和普通學生的差別並不會太大,雙A+的難度非常大。

即使是普通學生,也很難保證這兩門就是自己的優勢項目,甚至為了雙選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優勢學科,某種意義上,未必就是最好的選擇。

新高考政策下,生物地理雙選的優勢雖然很大,但也有一個明顯缺點

顯然,雖然生物地理雙選有很大好處,但也並非十全十美。小三門的選擇還是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做出最優的選擇。

本質上,小三門的選擇就兩個原則,首先是高分原則,必須確保所選的科目是自己的優勢項目,儘量保證高分;其次是專業的選擇餘地,在保證得分的情況下,選擇的科目儘可能讓將來的專業選擇餘地加大。

新高考政策下,生物地理雙選的優勢雖然很大,但也有一個明顯缺點

只要能兼顧這兩個原則,就是適合自己的最好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