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逆襲,這一代的我們

機遇、逆襲,這一代的我們

公元前213年,嬴政在咸陽宮大樓筵席宴請群臣,宴席中的思想爭鳴,掀起了一場思想之爭,點燃了一場焚書之火。

事情的經過很簡單,壽宴,自然有朝臣歌功頌德,阿諛奉承;千秋大業,月輝日耀,躍然臺前。

秦皇欣喜之際,有人不以為然,齊人淳于越,列出田氏伐齊這等事兒,當眾給始皇帝潑一盆冷水。淳于越永遠不可能想到,自己這盆冷水成了自己乃至整個儒學死亡的預告函。

按說壽宴,討論國泰民安等話題更合時宜,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會發現在當時的境遇下,淳于越想不提意見都難,因為沒有人會輕易出賣自己的屁股。

淳于越是齊人,齊的稷下是儒學最為活狀的基地之一,在那個時代,儒家諸生要麼甘於潦倒寂真, 要麼迫於形勢,不得不紛紛改專業去學法律,實在是痛苦難當,要說沒怨言,是不可能的事。

更關鍵的是,儒家的主導地位被法家奪了去, 其經濟地位也就一落千丈,在一個吏治國家裡,儒家學子如果不與法家妥協就找不到好工作。

在後來的廷議中,丞相李斯說:

“看問題要與時俱進,不能向後看,要向前看,今天陛下創的是千秋大業,建的是萬世之功,自然不是幾個愚陋的僵生能明白得了的。”

古時候天下紛亂,無法統一,於是諸侯爭霸,殺伐不斷。這一切導致的是道古……、虛言亂實、私學流行、非議zz,這些人是新社會的大害。

如今天下一統,“別黑白而定一尊”, 意識形態必須統一。但社會上私學不絕,時常非議大權,這些人熱衷異端邪說,製造輿論攻擊皇權,總有一天會形成反對黨, 勢力大起來就可能有如洪水猛獸有損龍威。

李斯不僅把儒學打入了冷宮,順便還藉機打擊官學之外、來自社會底層的私學,目的就是控制輿論,嗯……民智……。

於控制輿論的上流社會而言,知識與見識這樣的好東西,從來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這是一個貴族階級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底層最壞的時代;他們都在直奔天堂,我們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我曾說過,許多上層知識分子,一聊到我們“人民”,就面露鄙夷。當他(wo)們為生存作鬥爭時,表現的是人類動物性的一面;當他(wo)們在為體面奮鬥時,又表現出了世俗的一面。

上層知識分子歸之為“底層的劣根性”。

在隊長我的小人物傳記中,經常這樣文字中描繪底層人民,淳樸者眾,刁橫者寡,勤勞者眾,懶散者寡。

有人說這不符合常識。

機遇、逆襲,這一代的我們

非法佔道的小販們

我給他解釋到,在公平缺失的大環境下,底層人民耗盡全力,也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堅韌勤勉亦無可奈何,這樣的日子,我經歷過。類似的人,千千萬萬。

你要試圖去知道,底層人民每天看到的是什麼,每天面臨的是什麼,每天要妥協的,又是什麼。

前幾日在二隊聽群友討論風口、破局類話題,似乎聽出一種無奈感。

隊長我之前說過,下一個風口,我曾給出的答案是:產生在技術變革與政策共振的交集地帶。(各位可以參照我的歷史文章“未來風口,在哪?”

牲產隊馬上一週年了,群友多多少少來自我們的基本盤“人民”,很多朋友都是本著敗中求活之道。希望利用自己手中不多的籌碼,打出反敗為勝的牌局。而我所希望的,也是給群友這樣的一個平臺。

之前,無論是隊長我寫的小人物事件,還是目前只在群內分享的官場沉浮,其實都是我在思考我們的基本盤與頂層建築的關係,在探尋小人物與政策關係,並在這其中找到求生之路,這是我的生活歡樂的源泉。

我見到過群友在隊裡吐槽天地不仁,長吁短嘆;也經常看到同行苦悶自己寫的文章過不了審核,怒砸鍵盤。但在口鍋裡,能盛得了一碗飯的,能有多少?

隊長我也曾幹過送外賣順風車的生意,也曾寫過一本十幾萬字的小說,那個時候,近三十歲的年齡,不斷思考著破局。

去年的時候,隊裡有位朋友這樣問我。

“隊長你到底何許人也,為何對這等秘聞能夠了解這麼多,這可不像是隨隨便便一個體制外的人所能瞭解到的。”

是的,是有這麼許多人,脫離人民群眾久了,非但不瞭解我們的基本盤,還試圖阻止這一群體的表達。

這病得治,也好治。90年代,整個網絡向公眾開放後,雁過留聲,每個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會留下痕跡,加上隊裡朋友們的不吝賜教,自然有所可聊。

簡言之:

一、新世紀以來,每個人獲取信息拿到信息差優勢的可能性變多。

二、林林總總的新媒體平臺,讓我們獲得了傳統方式接收不到的教育。

無論萱萱收縮多麼緊,都有機會獲取最新的信息。

對此,宣傳kou是煞費苦心,比如,取消直播平臺彈幕,文章審核制度嚴格,砍掉一些自媒體或平臺。

機遇、逆襲,這一代的我們

些許社群入群規則

一句話,讓不同區域同一階層的人,能夠接受到大致統一的信息資源。為什麼呢?

答案就是“社會資源”。

換句話說,城鎮就業資源是稀缺的,稀缺則帶來競爭。

我曾寫過一篇我國教育環境的文章“殘酷與否,教育總是社會競爭的映射”,深刻解釋了教育的殘酷性,就連教育資源都難以公平,整體的社會資源又何以公平?

朋友,無奈沒有用,你是要去爭啊!如果沒有信息差,沒有技術差,身處底層的我們,要靠什麼?

隊長我近來經常在外頭釣魚,這種環境可以讓我放空自己,學習一些先賢教師們的著作,思考一些信息背後的弦外之音。這一年我陪著隊裡的朋友一起成長,越發很深刻的認識到三個問題。

一、“讀書無用”,那是說給窮人聽的。(技術)

二、每一位“混世魔王”都可以把他們所處時代的規則看的很清楚。(信息)

三、群友所想要看到的,正是扭轉乾坤,反敗為勝的契機。

我久不看現行的歷史教科書了,不知道里面怎麼說。

但在我關注的一些微信公眾號上,卻有時還看見歷史文學類的文章。如果把歷史等同於當代史,事情早已過去了,但依舊給我們豐富的經驗。

毛澤東曾對知識無比的狂熱,突破家庭的限制,能夠認清清末民初的體制規則。

馬雲回憶了自己創業的經歷,“我去註冊第一家公司時,想取名叫互聯網,註冊辦公室告訴我,不行,字典裡沒有這個詞,你必須換個名字註冊公司。”

魯迅先生曾這麼說,無論是學文學的,學科學的,做生意的,他應該先看一部關於歷史的簡明而可靠的書。但如果他專講天王星,或海王星,或只詠梅花, 叫妹妹,不發關於社會的議論,那麼,自然,不看也可以的。

當然了,仍然有許多“章澤天”們,可以另闢蹊徑,考入劍橋,到達人生巔峰。

正因為此,我們窮人,更應該捍衛的,正是我們獲取知識,形成獨立自主思想這一制度的儘可能的不變味、不走偏,不被玩弄,不被褻瀆。

然後,在規則中,堅持些,刻苦些、努力些、自覺些、發奮些。

如果你已經開始給你的朋友分享拼多多砍一刀,已經對現在的生活妥協了。

那麼這篇文章,與你無關。

於共鳴者,我希望你能在學業上多下功夫,在思想上多加思考,認清其中的邏輯,未來的機遇和風口,把握在自己手裡。

世界本來的樣子,你應該知道。

殘酷,卻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