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強行在沙漠邊緣、草原植樹造林,反而使地下水越來越透支?

盜德高點


在真正的大沙漠中,一般植被的根系是夠不到地下水層,種上樹也成活不了,即便是在沙漠邊緣的地下水層也比較深,植被很難利用,否則世界上的沙漠早就被消滅了,還用等到現在?

開門見山,先說觀點。沙漠之所以是沙漠,其形成根本原因在於大氣降水稀少,如果沒有足夠的大氣降水,沙漠永遠是沙漠。

至於沙漠中的地下水,這些水的儲量很少,因為地下水的補充還是來源於大氣降水,既然大氣降水稀少,那麼地下水肯定也不會多,所以就算是全部都抽乾了也沒用。

而有些沙漠之所以能夠治理,是因為這裡原本就不是沙漠,是後來受人為破壞才退化成沙漠的,所以現在人類只是在恢復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並非治理沙漠。

首先咱們將沙漠分成兩種,一種是自然形成的,一種是人為破壞造成的。

可以肯定的說,前者是基本沒有可能根治的。因為自然形成的沙漠通常都地處絕對乾旱地區,這裡降水有限,大氣降水無法滿足植被生長。而即便有地下水,地下水量也很少,因為地下水也主要是依賴大氣降水,雖然雪山融水也可以提供一定量的地下水,但由於融雪的水量不大,對地下水的補充也有限,並且沙漠中的地下水層都很深,一般植被的根鬚也夠不到。

(在沙漠的某些地區,由於地下水位比較淺,大家能看到上面生長著一些胡楊林,但只有胡楊林可以生存,沒有其他樹種,因為只有胡楊林的根鬚能夠下探到很深的地方吸取地下水,並且由於地下水水量有限,沙漠中胡楊林的規模也不是很大)

總之在天然形成的沙漠中,根本沒有足夠的水去維持植被的生長,而在沒有水的情況下,說啥也白搭!

例如塔克拉瑪干沙漠在那裡靜靜地待了上萬年,到今天為止也從來沒有人提出去治理塔克拉瑪干沙漠,反正我是沒有聽說過類似方案,因為完全沒有辦法去治理,弄不到水,怎麼治理。

當然,為了防止穿越沙漠的公路被黃沙掩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兩旁還是鋪設有大量的草方格沙障,並且在這些草方格沙障種植了許多草本植物,目的就是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形成一個隔離帶,保證公路的安全。

但這些固沙隔離帶只是用來保護公路,不是為了綠化沙漠。並且由於降水較少,並且地下水埋藏的太深,這些隔離帶上的植物是完全依賴人工不停的維護,需要人工抽取地下水進行澆灌。

沙漠中的地下水是非常珍貴的,而且地下水量有限,能夠維持這些隔離帶的用水就已經很吃力了,而對於這些地下水的抽取,政府部門也是小心翼翼,因為地下水一旦抽取過量是無法再生的。

總的來說在自然形成的大沙漠中,想大面積種樹是完全沒希望的,這個大家真的不用抬槓,如果可以治理,那麼這些大沙漠早就被治理了。

(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兩旁的防風固沙帶,這些植被都需要人工定期澆水,無法憑藉自己能力生存)

以上所說的是天然形成的沙漠,不過對於因為人為破壞而形成的沙漠,還是非常有希望得到治理的。因為這些沙漠原本就不是沙漠,或者說不完全是沙漠,其本身氣候條件還可以,降水也湊合,只不過是受到人為的破壞才退化成沙漠的,所以只要手法得當,這些沙漠是可以消失的。

例如位於內蒙古南部,陝西省北部的毛烏素沙漠,這片沙漠原先是草原,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牧區。因為是牧區,這裡產馬的地方,所以戰略位置也很重要,自古就是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必爭之地。

不過後來由於人為的破壞,從唐朝開始毛烏素地區的植被逐漸退化,到明末清初時徹底變成沙漠。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央政府著手對毛烏素沙漠進行治理。由於這裡本身降水還不錯,年降水在250—400毫米之間,通過大氣降水就能夠維持地表植被生存,所以在經過了半個多世界的治理後,毛烏素沙漠已經是舊貌換新顏了。

但要說明的是,毛烏素沙漠之所以能治理,是因為這裡本身條件就不錯,這裡是受人為原因才退化成沙漠的,我們現在所做的只是在恢復當地的生態環境,並非根治沙漠。

(毛烏素沙漠治理現狀)

說一千道一萬,沙漠能不能被治理,關鍵還是在於有沒有足夠的水源。若是有水,一切皆有可能,而如果沒水,啥可能都沒有。

所以在一些降水稀少的地區是不能強行進行植樹造林的,因為這些地區大氣降水沒法滿足植被生長,如果種樹就必須抽地下水,反而加速地下水的流失。

許多人認為地下水在樹木的蒸騰作用下會進入大氣,然後增加雲層和降水,進而形成良性循環,改變當地的大氣環境。

但這個想法還是太天真了,在實際現實中,沙漠中的地下水是不可能改變大氣環境的,因為地下水水量太少了,對於整個沙漠而言,即便把所有地下水全抽出來也沒啥用,改變不了當地環境。

就如同在炎熱的夏天你往跑道上撒了一盆水,然後便指望整個草場都涼快下來,這顯然是不可能,你就算撒十盆水也無法改變操場的溫度,甚至你撒水地方的溫度都不會有啥明顯的變化。而熾烈的陽光下,這些水會迅速蒸發掉,什麼都不會留下。


千佛山車神


西方忽悠我們,我們千萬別上當。

70年的建設,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寸草不生,一毛不拔不拔的沙漠邊緣也綠化起來。當年美國人希望我們造林。我們就向全世界承諾,要多栽樹。如今看到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了。又忽悠,說種樹錯了。這些雙重標準,我們還是不屑一顧好。

防風固沙治理沙漠是一件很艱鉅的任務。非常非常的困難。幾代人付出了努力,沙區的人民也在脫貧致富。



不可否認一些沙漠地區的地下水在逐步的降低。這主要是工業農業大面積的開發所造成的。另外就是人口增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些都是我們國家發展中的問題。在當前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農村人口也在逐漸減少。這就為防風固沙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沙漠的地方往往都是好地方。如果治理好了,一定能成為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也是人們嚮往的好地方。


管長嶺


我不是專家,從事的又是金融業,但是我有話說。

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去鄂爾多斯出差。鄂爾多斯因為有錢,10多年前開始大規模植樹造林,現在以至於沙漠都成了保護區、景點。當地人告訴我,小時候難得下雨,現在雨水可多了。

請問這雨水是哪裡來的?為什麼專家們不去拿鄂爾多斯的數據去驗證?《自然》又不是你爹,他說啥就是啥?


龍場的月光


說一個現實的吧。距離北京不遠的張家口壩上,曾經已經荒漠化,每年的風沙能埋半層房,雖然還不是沙漠,也接近沙漠了,問題一年比一年嚴重,後來退耕還林還草,年年綠化,現在已經非常好了。草原天路就是那裡!是綠化好還是任其沙化,事實勝於雄辯。

忘了補充一句了,現在壩上的水要比那時的多了去了,還建了溼地!


塞外雁翎


問題本身並不成立,並沒有所謂由於強行在沙漠邊緣搞綠化導致地下水資源越來越枯竭的實例存在。

我國在毛烏素沙漠進行的沙漠改造非常成功,因為:第一,毛烏素沙漠本身原來就是森林植被地區,降水量和地下水也足夠充足,只是歷史上由於人類的無節制砍伐才導致沙漠化的結局,所以恢復植被相對容易;第二,當地人進行沙漠綠化,是在科學指導下進行的活動,綠化使用的植物沙棘和胡楊樹都是本來就生活在乾旱地區的植物,適合用來改造沙漠環境。所以不存在題主所說的問題。

但是,在我國的雲南等地,由於當地政府沒有進行科學調研就引種了澳洲桉樹這樣的“植物抽水機”,使得本來就由於岩溶地質而不利於保存水土的當地土地情況更加惡化,這完全是另外一個問題。

下面四張圖片都是我國人工種植的桉樹林。






盛承軍


這個問題並不複雜,首先沙漠之所以是沙漠,是因為沙漠所在地方降水量低,例如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降水量,一年一般不會超過100毫米,但降水量低不代表沙漠缺水,沙漠的地下其實富含地下水,但在降水不足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在沙漠的周邊植樹造林,這些植物想活下去的唯一辦法,就是拼命的汲取地下水。


於是地下水就越來越少,最後植物就會幹旱而死,所以一個地方如果長期高溫少雨,光靠地下水是無法持續下去的,因為植物的蒸騰作用就好像是一個抽水機,這個抽水機會將地下水都抽出來,而且沙漠處於高氣壓的地帶,這裡的空氣是下沉的,即使植物可以將地下水抽到空氣中,也不足以形成雲。

所以沙漠的天空,一般都是萬里無雲的,這裡很少會下雨,那麼在很少下雨情況下,沙漠就不能種樹,特別是那種高大喬木植物,因為喬木植物的蒸騰量更大,導致地下水流失的速度更快,地下水流失的速度更快,這些喬木植物自然就死的更快,所以在沙漠的環境當中,只有一些根系發達,蒸騰量低的植物可以存活,例如仙人掌,灌木等。



最後沙漠的前身是戈壁,而去戈壁灘的同學都知道,那個地方除了石頭就是沙子,這是因為石頭在長期風化的作用下,變成無數細小石頭顆粒,當這些石頭顆粒越積越多的時候,沙漠也就形成了,所以沙漠的形成雖然也有人類的因素,但總體來說是大自然造成的,除非我們能徹底改變沙漠地區的環境,否則想要把沙漠變成原始森林,我看是不可能的……


種植恆星


跪舔的人真多啊!

當年外國人還說中國是貧油國呢,李四光老爺子就是不信邪,按照自己的理論找到了大慶,玉門,克拉瑪依,濮陽等許多油田。

外國人還否認中國的古代歷史呢,考古發掘一次次打臉,

如今他說沙漠裡植樹破壞氣候,那就聽他的,讓沙漠繼續擴張?

有腦子沒有啊?

就是親爹的話也未必全對,何況他根本不是你親爹。

長點心吧


藏拙居吟草


首先聲明一點,我不是來回答問題的,而是來反駁問題的,因為你的觀點是錯誤的!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憑著常識就能判斷真偽,我反駁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第一,沙漠的地下水從哪裡來?常識告訴我們是從外界補充來的,包括雪山融水,內陸河滲入以及偶爾的大規模降水。以塔克拉瑪干沙漠為例,它本來的地形是個盆地,雪山融水和周圍的河流匯流於此,本來應該是個湖泊,但億萬年來不斷吹來的沙子逐漸填平並淹沒了湖泊,這就是沙漠地下水的由來。按道理說每年都有大量的外界水補充進來,早晚有一天水會淹沒沙漠的,但是由於沙子在陽光下能夠迅速升溫,加大了水的蒸發量,使得接近地面的地下水迅速蒸發,才使得沙漠裡很難看到地表水。也就是說不管你載沒載樹只要有陽光地下水始終是要損失的,那麼與其這樣白白的蒸發掉我認為還不如讓樹木吸收了的好。

第二,能量的轉換和自然的平衡。當你認為載樹會損失地下水的時候別忘了那水已經變成了樹木以另一種形式保存了下來,當一顆小樹變成一個片森林的時候地下水的蒸發會減少到最低,常識告訴我雨後總是陽光照到的地方先幹,而樹蔭下卻還是溼漉漉的,這時候自然就達到了平衡,慢慢的以前損失的地下水還會通過各種方式補充回來。所以我們看問題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能老盯著眼前這顆樹,要看到樹後的整片森林!

第三,環境改變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了森林就有了地表水,有了地表水就有了勃勃生機,有了勃勃生機還愁沒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嗎?

綜上所述,如果不在沙漠植樹,不能改變沙漠嚴酷的環境,及使有再多的地下水藏在沙漠下又有何用?


貧甲一方


英狗人的自然雜種社剛說中國人治理沙漠是浪費水資源😂😂😂馬上就有人跟著舔了,啥叫防沙治沙?英狗人會懂?那些西方媒體,除了黑化中國還會幹嘛⊙∀⊙?我覺得吧,英國人從地球消失,那全球氣候變暖能延緩好多年,空氣也能變得更乾淨


wythe


看這題目對植樹造林不太滿意,人類改造沙漠成為綠洲首先對環境有重大意義,大家都知道沙塵暴大都是來自沙漠和草原地帶。利用植樹造林改善環境沒錯吧!再是大量在沙漠植樹造林可以含養大氣水分,增加沙漠溼度,改善沙漠環境,為人們改造沙漠利用沙漠創造條件,有百利而無一害,否則為什麼花費巨大的代價去做呢?現在國家糧食充盈,國庫有錢正是治理沙漠的好時機,我們的國土多寸綠洲就少一寸荒漠,我要為治沙的人們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