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基本功:顱底神經綜合徵的定位診斷,看這一篇就夠了丨臨床必備

導讀

一直以來對神經解剖和神經定位比較感興趣,一方面能在影像等檢查前推理出定位,另一方面滿足好奇心。因此,先前寫了很多神經解剖和神經定位的小文章,今天打算寫一寫顱底那4對神經(舌咽IX、迷走X、舌下

XII、副神經XI)。但是我相信500多年前達芬奇解剖學的比我都好;作為神內大夫,對顱神經走行解剖的瞭解也不比神外、頭頸外科、耳鼻喉科大夫,在影像上對這些神經的識別可能也不比放射科大夫。抱著學習的態度,一點一點進步就好。畢竟達芬奇也畫了好幾年只有一條肌腹的胸鎖乳突肌的人物像。

一葉知秋

顱底神經綜合徵有很多,首先,顱底神經綜合徵根據受累神經不同,可有以下表現:

(1)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癱瘓(XI

(2)聲帶麻痺(X)和咽後壁肌麻痺(X 、IX)

(3)偏側舌肌癱瘓(XII)

(4) 舌後1/3味覺喪失(IX)

(5)咽後壁感覺缺失(X和IX)

(6)交感神經受累:Horner徵——患側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無汗

所以當一個患者突發聲音嘶啞,查體有後組顱神經受損體徵(中樞性舌癱、真性球麻痺)不一定是Wallenberg,也有可能是顱底神經的問題。前方高能,下面是以不同神經受累組成的綜合徵。

表1 顱底神經綜合徵

神经科基本功:颅底神经综合征的定位诊断,看这一篇就够了丨临床必备

記憶這些綜合徵比記一群外國人的名字還難,但是按照受累神經和走行,還是有一些規律的。

實用主義記憶

1. 舌咽神經常跑路,舌咽、迷走、副神經不患難與共時病變常在顱內

顱底神經的基礎解剖不贅訴了,教科書上都寫的很清楚。但是有些點是教科書上沒有提到的。比如:雖然舌咽(IX)、迷走(X)、副神經(XI)這三個青梅竹馬,都從頸靜脈孔出顱,但是頸靜脈孔被一個腦膜樣結締組織結構分成了前上、後下兩個部分,舌咽神經從前上方的“神經部”通過;迷走和副神經從後下方的“血管部”通過(圖1)[1]。所以,當舌咽(IX)、迷走(X)、副神經(XI)這三個青梅竹馬不患難與共的時候,往往舌咽神經先跑路了。例如Tapia syndrome(X、XII)、Jackson syndrome(X、XIXII)和Schmidt syndrome(X、XI

神经科基本功:颅底神经综合征的定位诊断,看这一篇就够了丨临床必备

圖1

此外,迷走神經(X)和副神經(XI)在出延髓後、進入頸靜脈孔前,神經纖維交錯纏結,形成“叢”,這就解釋了為什麼Schmidt syndrome是迷走神經(X)和副神經(XI)受累,因為病變可能在顱內迷走神經(X)和副神經(XI)交錯的“神經叢”裡,也可能在頸靜脈孔下緣的“血管部”中。

不過,在臨床上,你懂的,凡事都有例外……

2. 有沒有舌下神經受累比較重要

前些日子在急診就見到一個病人,右側乳突炎累及頸靜脈孔,請了耳鼻喉科會診,會診大夫第一句問的就是“都有哪些顱神經受累”,第二句問的就是“舌下神經有事嗎”。巧了,這個病人舌下神經是正常的。

回頭看看這些綜合徵,不論是病變是顱內還是顱外,都往往有舌下神經的受累。除了Schmidt syndrome以外,只有頸靜脈孔綜合徵(Vernet syndrome)是不累及舌下神經的——這也和解剖走行有關,在顱內,舌下神經(

XII)與舌咽(IX)、迷走(X)、副神經(XI)這三個青梅竹馬走得非常之近、纖維交錯,顱外共同走行於頸動脈鞘。只有在出顱結構上,舌下神經是後組顱神經中唯一不走行於頸靜脈孔,而走行於舌下神經管的。CT薄層掃描對這種骨性結構看的更清楚一些,頸靜脈孔和舌下神經管基本就像大眼瞪小眼的結構(圖2)。

神经科基本功:颅底神经综合征的定位诊断,看这一篇就够了丨临床必备

圖2

所以,有無舌下神經(

XII)的受累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病變的位置和範圍。不過嘛,舌下神經管和頸靜脈孔本身也非常近;不信,下圖你喊一聲頸靜脈孔,看它答應嗎(圖3)。

神经科基本功:颅底神经综合征的定位诊断,看这一篇就够了丨临床必备

圖3

3. 要記的都要看到

枕髁-頸靜脈孔綜合徵(Collet-Sicard syndrome):枕髁頸靜脈孔綜合徵就是四組顱底顱神經都受累了,因為舌下神經管就在枕髁後下1/3的部位。

腮腺後隙綜合徵(Villaret syndrome)= Collet-Sicard syndrome+ Horner syndrome。我百度了腮腺後間隙,曰"位於顱底,後方為頸椎,外側是胸鎖乳突肌,內側以咽部為界,前方以Riolan束(起自顳骨莖突的肌肉束)與腮腺內側延伸部為界。該間隙有頸內動脈、頸內靜脈、後組腦神經和交感神經等”,感覺是包括下圖的咽旁間隙、咽後間隙、頸動脈間隙和椎周間隙(歡迎指正)(圖4),總之是和頸動脈鞘十分接近的部位。

神经科基本功:颅底神经综合征的定位诊断,看这一篇就够了丨临床必备

圖4

下面介紹來自Neurology的教學病例:三歲男孩,主因發熱和左頸脹痛就診,查體提示左側眼瞼下垂、瞳孔縮小、左側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癱瘓,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左側中樞性舌癱,CT提示咽後間隙感染[2](圖5)。

神经科基本功:颅底神经综合征的定位诊断,看这一篇就够了丨临床必备

圖5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神經病變時受累的不僅僅是神經,還有受支配的組織,比如肌肉。所以還可以看間接徵象。比如咽後壁肌肉萎縮、咽後間隙擴大,斜方肌萎縮,會厭肌無力塌陷,舌肌萎縮等(圖6)。

神经科基本功:颅底神经综合征的定位诊断,看这一篇就够了丨临床必备

圖6

寫在最後:

神經科要會一點耳鼻喉科和頭頸外科的知識,雖然知道的粗糙、且少,但是實用主義告訴我們——先湊合著用吧,等以後學得再多點可以再來個續集。還差嗅神經和前庭蝸神經就集齊12對顱神經了,屆時能召喚神龍嗎~

參考文獻:

[1] Larson, T.C., 3rd, J.M. Aulino, and F.J. Laine, Imaging of the glossopharyngeal, vagus, and accessory nerves. Semin Ultrasound CT MR, 2002. 23(3): p. 238-55.

[2] de Beer, F. and B. Post, Teaching neuroimages: Villaret syndrome. Neurology, 2010. 75(9): p. e43.

[3] Paul W.Brazis,Jose c.Masdeu,Jose Biller主編;王維治、王化冰主譯,臨床神經病學定位(第6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

[4] 賈建平、陳生弟、崔麗英 編,神經病學年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

[5]https://posterng.netkey.at/esr/viewing/index.php?module=viewing_poster&task=viewsection&pi=137035&ti=484301&si=1639&searchke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