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飛C919:即將翱翔天空的窄體幹線客機

C919

中國商飛C919:即將翱翔天空的窄體幹線客機

C919

C919是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研製的一款168-190座級窄體幹線客機,專為短程到中程的航線設計,屬於單通道150座級,標配168個座位,最多可容納190個座位,學名為“中短程雙發動機窄體民用運輸”。

C919項目於2008年11月啟動。2009年9月8日,C919外形樣機在香港舉行的亞洲國際航空展上首次公開亮相。2015年11月2日,C919首架總裝完畢,原型機尾號為B-001A,於中國商飛公司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廠房內正式下線。

C919的首架原型機本計劃於2014年首飛,2016年交付航企使用。其後經過兩次延期,原型機於2016年12月25日送交試飛中心;2017年4月,高速滑行試驗完成;並於2017年5月5日下午兩點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順利完成首飛。

機名由來


中國商飛C919:即將翱翔天空的窄體幹線客機

C919全稱COMAC-C9-19,C取自中國(China)和中國商飛(COMAC)的首字母;飛機型號選擇9,是因為九與“久”諧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永恆,象徵“天長地久”,後面的19指最大載客量為190個座位。

目前測試情況

中國商飛C919:即將翱翔天空的窄體幹線客機

中國商飛C919:即將翱翔天空的窄體幹線客機

  • 2016年4月10日,C919試驗機(10001架機)已從中國商飛公司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移轉至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上海分部,正式啟動全機靜力試驗。所謂地面靜力試驗,就是檢測飛機主體結構夠不夠結實,是一種破壞性試驗。專門有“靜力試驗機”,用力壓它、拉它,看飛機的結構強度極限,直到它破損為止。以檢驗飛機是否具備飛行所需的結構強度,是保證飛機飛行安全的重要手段。
  • 2016年11月8日,C919悄悄地完成了首飛前兩項重要的試驗——全機2.5g限制載荷靜力試驗圓滿順利、左右發動機均一次點火成功。而在靜力試驗完成後,飛機就可以進入調試階段並進行地面飛控、燃油系統等的完整測試,測試無誤後,飛機就可以進入滑跑階段。如果滑跑階段沒有問題,則就可以進入首飛。
  • 2016年12月21日,C919飛機發動機供應商,CFM國際公司LEAP-1C集成推進系統,同時被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授予了型號合格證,為中國商飛C919飛機投入商業運營鋪平了道路。
  • 2016年12月25日,C919飛機首架機交付試飛中心,首飛在即。C919大型客機項目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自C919首架機總裝下線後,項目在系統集成試驗、靜力試驗、機上試驗、試飛準備等幾條主線穩步推進,現已進入“首飛”前衝刺階段“全機地面共振試驗”和“模態耦合試驗”。
  • 2017年3月1日,C919飛機在上海浦東機場完成第一次全過程低速、中速、高速滑行試驗。對於民用飛機而言,低速滑行是指將飛機的速度控制在每小時55公里以內的滑行;中速滑行是指速度為每小時55至170公里的滑行;高速滑行則是指每小時超過170公里的滑行。向首飛又邁進一步,進入首飛準備狀態。
  • 2017年3月20日,中國63名院士和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分為總體技術、機體結構、飛控機械、航電電氣、推進燃油、製造和綜合7個組,一致同意通過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技術評審,建議在完成電磁兼容等試驗及滑行試驗驗證後可提請首飛放飛評審,這標誌著C919向著首飛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2017年4月16日上午,C919飛機在上海浦東機場再次進行高速滑行試驗
    ,最高滑行速度達到248km/h(約134節),因飛機為空載,預計已達到起飛決斷速度(V1)。
  • 2017年4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民航局、中航工業、中國商飛等單位的25名專家分為飛機組和空勤組兩個專業組。經過嚴格評審,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通過首飛放飛評審,待完成全部高速滑行測試後,可擇機開展首飛。這也是繼3月20日通過了首飛技術評審後,C919大型客機完成的首飛前最後一項評審任務。
  • 2017年4月23日上午9時左右,C919大型客機在浦東機場第四跑道進行了第四次高速滑行試驗,飛機兩次在滑跑中機頭昂起,前輪離地,高滑抬前輪試驗獲得圓滿成功。高速滑行抬前輪試驗是最接近首飛狀態的一次試驗,主要目的是為了對飛機抬前輪過程中的操縱響應,以及飛行性能進行感受。今天的試驗進一步測試了飛機各項設備在地面高速運動時的性能,以及驗證“抬前輪速度(VR)”-- 轉速不能小於起飛決斷速度(V1)或1.05倍的空中最小操縱速度(Vmca)這一重要指標。兩次抬前輪試驗,C919的最大速度約113節,前輪離地時間分別達到11秒和14秒。中國商飛公司副總經理、C919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告訴記者,經過五場低速、九場中速、四場高速滑行試驗,試驗結果數據有效,C919首飛前地面滑行試驗全部結束。
  • 據新華社報導,飛機首飛是在飛機的系統集成試驗、試驗室試驗、所有機上地面試驗(OATP;On-Aircraft Test Procedures試驗)、地面滑行試驗,全部完成的情況下進行的。
  • 2017年5月5日,根據當日天氣預報C919團隊改為下午進行首飛,下午2時整,首架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第四跑道(34R)成功首飛。根據計劃C919在上海及江蘇啟東空域進行了約70分鐘的試飛,於下午3時19分在浦東機場第四跑道安全降落。試飛員首次評述飛機的操穩特性、起飛著陸性能、動力裝置和駕駛設備等工作情況。美國波音公司、歐洲空中客車公司均對C919客機首飛表示祝賀。
  • 同日,中國東方航空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表示,C919加入東航機隊後,計劃執飛的首條航線為上海至北京。
  • 2017年9月28日,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第四跑道完成了第二次試飛,總飛行時間為2小時46分鐘。
  • 2017年11月2日晚間,C919的102架機完成兩臺發動機點火試驗。
  • 2017年11月3日上午,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進行第三次試飛,持續約3小時48分鐘。
  • 2017年11月10日11時38分,首架C919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經過2小時23分的航行,於下午2時抵達西安閻良機場。飛行高度達7800米,巡航速度最高達0.74馬赫數,航程約1300多公里,初步驗證性能滿足設計要求,達到預期的穩定運行狀態,將展開後續研發試飛與適航取證工作。
  • 2017年12月17日10時34分,第二架C919(102架機)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起飛。經過兩小時的飛行,於12時34分降落在浦東機場,順利完成首飛任務。
  • 中國商飛C919:即將翱翔天空的窄體幹線客機

  • 2018年6月22日,已完成首飛的兩架C919同時在上海浦東和西安閻良兩地開展試飛。編號101和102的C919昨各從西安閻良和上海浦東機場起飛,分別試飛3小時10分及1小時34分,完成部分操穩試驗和系統檢查。報道稱,C919項目研發試飛、靜力試驗逐步推行,西安進行地面改裝及載荷標定,如水配重系統改裝、拖錐系統改裝等測試。上海昨日試飛工作包括操穩檢查、性能檢查及改裝測試等。而103機前期已完成翼身對接和氣密淋雨試驗,並開始總裝,當前正安裝線纜和機載系統。未來,陝西西安閻良和山東東營將成為C919進行試飛驗證的主要基地。
  • 2018年7月12日14點57分,第2架C919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經1小時46分飛行降落在山東東營勝利機場,完成其首次遠距離轉場飛行。
  • 2018年12月28日,第3架C919平安降落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成功完成第一次飛行。
  • 特色

    中國商飛C919:即將翱翔天空的窄體幹線客機

    LEAP家族中-1C發動機

    其使用了與波音737 MAX和空中客車A320 neo相同的CFM國際 LEAP家族中-1C發動機,將比目前波音737和空中客車A320節省15%的燃料。除此之外減碳排放量50%,載客數多8到10人,且座位空間更寬敞,可以與對手開發中的下一代飛機媲美。

    C919客機的自主創新,反映在五個方面:

    • 一,總體方案來自於中方;
    • 二,自行主持氣動外形設計並進行相關試驗;
    • 三,機體從設計到製造完全由中國完成;
    • 四,在中國進行各種來自不同供應商的系統的集成;
    • 五,由中國進行全面管理

    部件製造

    中國商飛C919:即將翱翔天空的窄體幹線客機

    機頭雷達由中航工業天津製造。

    機頭由中航工業成都製造。

    機尾及垂尾由中航工業哈爾濱製造。

    中心翼盒、外翼盒、翼段、副翼由中航工業西安製造。

    前機身,中機身段以及後機身等值段由中航工業洪都製造。

    前緣襟翼與後緣襟翼由中航工業昌河製造。

    中航工業上海為第一生產線和總裝廠,中航工業洪都為擬定的第二生產線和第二總裝廠。

    為配套C919的生產及總裝,南昌航空工業城(即中航工業洪都新址)已於2009年開始建造。

    機身

    中國商飛C919:即將翱翔天空的窄體幹線客機

  • 2014年5月,C919首架機前機身大部段在江西南昌下線,機前機身大部段包括前段客艙、前貨艙和再循環風扇艙,是由蒙皮、客艙舷窗、客艙地板和承力部件等構成的筒狀結構部段,將成為是C919型客機項目研製過程中首個交付的首個大部段。
  • 2014年7月31日,C919首架機機頭部段在成都下線。首架機的前機身、中央翼和副翼已分別在南昌和西安下線,其他機體部段也將陸續下線、交付。全機靜力試驗方案、試飛總方案已經確定,相關機載系統試驗已開試,首架試飛飛機計劃在下半年開始總裝。
  • 2014年8月,C919首架機中機身總裝下線。在整個中機身團隊的共同見證下,首架機中機身部段在總裝型架上完成了下架前最後的測量,被穩穩地移放到了地面托架上。中機身作為前、後機身的橋接,是影響到中央翼、外翼、機身對接的重要部段,它的成功下線是整個機體工作包的重要成果,至此,C919大型客機向結構總裝下線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2014年8月21日,C919首架機中後機身部段在南昌航空城大部件廠房成功下線。這是繼前機身部段與機頭部段成功下線後,大型客機項目取得的又一重大階段性成果,為今年下半年首架機的機體對接奠定了堅實基礎。
  • 2014年9月19日,C919首架機在中國商飛上海浦東總裝基地正式開始結構總裝工作。首架機首先進行的是敲下第一顆鉚釘,將前機身與中機身的機體對接,其它部段將在兩個月內陸續交付,並運抵上海進行總裝。
  • 2014年10月15日,C919首架機機頭從成都經過陸運和水運抵達上海浦東基地。
  • 2015年2月11日,C919首架機後機身後段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完成製造並通過適航檢查,正式交付中國商飛公司。
  • 2015年2月13日,C919首架機垂直尾翼,由中航工業沈飛民機公司交付中國商飛。
  • 2015年11月2日,C919首架原型機尾號為B-001A,在總裝製造中心上海浦東機場基地廠房內正式下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