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包辦婚姻他看不上妻子,後父母張羅納妾,他卻說:一生唯她一人

因包辦婚姻他看不上妻子,後父母張羅納妾,他卻說:一生唯她一人

民國時期,京劇作為一個高端的娛樂行當在社會上發光發熱。沉迷京劇的富貴階級不在少數,無論是權貴、軍閥,還是富賈、文人,甚至連日軍軍官都留戀梨園。當時的京劇名角遊走在各大城市的酒樓、會場演出,名利雙收,生活堪比朱門大戶。

在婚姻制度的變革期,遊走於中上階級,追捧者眾多的京劇名角兒中不乏婚姻和感情生活糾葛錯亂的,但也有持重克己、聲名清雅的,其中就包括被譽為“鬚生之首”的馬連良。這位京劇大師對妻子王慧茹從最初冷漠以待到後來故劍情深、舊愛難捨,期間種種經歷可謂感人至深,時至今日也是恩愛夫妻的典範。

因包辦婚姻他看不上妻子,後父母張羅納妾,他卻說:一生唯她一人

被迫結婚

馬連良1901年生於北京,祖籍陝西,回族。因三叔和父親馬西園的朋友都出身梨園,馬連良從小就受京劇藝術感染,8歲進科班學戲,苦練10年,於17歲學成掛牌,戲腔沉穩幹練,很快嶄露頭角。但他虛心恭謹,從不託大,始終以後輩自居,成名後又回頭拜師深造,最終成了一代京劇大師。

馬連良26歲獨立組班,創立了“馬派”,創辦扶風社,培養了眾多弟子,專注弘揚京劇文化,為慈善事業做出很大貢獻,備受敬仰。馬連良從20年代到60年代一直位躋京劇“四大鬚生”首位,是與梅蘭芳起名的當代京劇大師。

馬連良正直自律,追求卓著,愛鑽研,擅編著,唱功、身段出挑,二十出頭便在京劇圈佔得一席之地,成了遠近聞名的名角兒。

兒子事業風生水起,父母自然高興,但馬連良整日忙於演出和學習,感情沒有著落,生活無人照拂,他的婚事成了父母的一大心病。他們斟酌良久,相中了一位名叫

王慧茹的姑娘。王慧茹相貌端莊、性格溫婉、聰慧持家,二老非常中意,便為兒子下了聘禮。

馬連良多年在外,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十分牴觸,並不願娶素未謀面的女人為妻。但他十分孝順、恭順守節,不敢違逆父母、悔婚不娶,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家成了婚。為表抗議,馬連良在洞房當晚跑到書房睡了一晚,家中氣氛一時陰鬱。

因包辦婚姻他看不上妻子,後父母張羅納妾,他卻說:一生唯她一人

消除偏見

王慧茹是個十分聰慧的人,暗暗忍下委屈,細心觀察起馬連良來。馬連良雖反感舊式婚姻,但對這個跟自己同病相憐的女人沒有惡意。王慧茹發現後升起很大信心,她決定用自己的行動改變馬連良。

王慧茹一邊侍奉公婆,一邊悉心照顧馬連良的生活起居,努力培養感情。馬連良一心撲在京劇上,她便投其所好專研京劇,創造共同話題,常常與馬連良討論京劇。久而久之,馬連良被賢惠、體貼的王慧茹感染,卸下心中偏見,視她亦妻亦友,兩人感情也越來越好。

納妾風波

看到馬連良與王慧茹感情漸篤,父母終於打消了顧慮。但漸漸地,另一件事卻讓他們憂心忡忡起來——孩子。婚後幾年,王慧茹始終沒有懷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馬連良父母心中焦急,便將兒子叫到跟前,以傳宗接代為由給他施壓,勸他納妾。

一向孝順的馬連良這一次沒有聽父母的話,當場就拒絕了。他對婚姻和感情有忠貞的信仰,認為兩人感情和睦,又都風華正茂,生育的事不應急於一時。

為了安撫父母,馬連良與王慧茹到醫院做了孕檢,結果顯示兩人身體健康,不影響懷孕。但父母對不聽這一套,強行要求他納妾,馬連良堅決反對,並對父母說:這一生唯妻子一人。王慧茹聞言大為感動,對馬連良愈加情深。

因包辦婚姻他看不上妻子,後父母張羅納妾,他卻說:一生唯她一人

急於抱孫子的公婆視王慧茹為絆腳石,自然少不了給她臉色看。為了緩解妻子與二老的矛盾,馬連良夫婦收養了兩個孩子,將他們視若己出,十分愛護。也許是上天垂簾,兩年後王慧茹竟然懷孕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在幾年內接連生下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子孫滿堂,家裡越來越熱鬧,原本不滿的公婆也態度大轉,十分高興。

其樂融融

1930年,戰事稍緩,班組也賺了不少錢,馬連良買下了豆腐巷的一片相連的大院,安排父母住在正院,弟弟一家住在東院,妹妹一家住在後院,自己住在西院,設置伊斯蘭教禮拜堂供父親禮拜,飯廳、練功房一應俱全,回族器具、貴族擺件應有盡有,家中還僱傭了傭人、廚師和花匠,夏天搭棚種花,冬天飲茶賞梅,生活十分和美。

生活富裕了,父親馬西園感念真主安拉的保佑,開始奔走於伊斯蘭教的慈善活動,捐錢捐物、助建學園、施粥贈衣,非常忙碌。但最忙的還是王慧茹,家中事務不斷,她一邊要照顧孩子、公婆,一邊照顧馬連良的日常起居,一邊忙著照顧孃家的老母,一邊還常常幫公公奔走慈善事務,參加捐款、施粥。

積勞離世

京劇演員為了保證演出質量,都會私下“默戲”,在家中反覆演練,在上臺前也不敢多進食,都是隨便喝點湯、吃兩口點心墊墊。待晚上演出結束,可以回家吃飯時,又可能有戲迷或朋友聊上一會兒,很耗心血和精神,生活也不規律。那段時間馬連良在上海演出,每天都要登臺,壓力巨大,換上了“滑精症”,晚上常常被夢魘住,白天精神萎靡。

王慧茹非常擔心馬連良,十分注意飲食用度,夜間也睡得極輕,只要發現睡著的丈夫有異動就馬上叫醒他。在她的細心照料下,馬連良漸漸痊癒,但忙於照顧各方,為家庭勞心勞力、殫精竭慮的王慧茹卻積勞成疾,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因包辦婚姻他看不上妻子,後父母張羅納妾,他卻說:一生唯她一人

1933年,王慧茹生下小女兒後,身體更加孱弱。最後在拔牙時,不幸染上了破傷風,不治離世,當時大女兒馬萍秋12歲,小女兒才1歲。這給馬連良帶來了巨大打擊,他專門購買了一塊土地作為家族墓地,取名馬家花園,親自設計了伊斯蘭式的傳統墓地,刻銘文悼念亡妻。

沒了女主人,一大家的孩子和老人成了無根之萍,整個家庭搖搖欲墜,馬連良沉浸在喪妻之痛中,久久難以走出悲傷。直到第二年,在朋友介紹下,馬連良結識了陳慧蓮,開始了第二段婚姻。

馬連良的後半生隨時局跌宕,受了許多苦,但他為京劇的發展和發揚作出了巨大貢獻,始終支持革命,支持慈善事業,高風亮節,為人感佩。特殊時期興起後,一代大師因出演《海瑞罷官》被迫害而死,讓人心痛。

馬連良與王慧茹的愛情未能天長地久,但結局的潦草於真摯的感情無傷,他們都在最好的時光裡為彼此奉獻了最好的自己,做了最好的丈夫和最好的妻子,這已足夠。

相較於指望回報,不知付出、不知爭取、不知細心經營的感情,這種先結婚後戀愛,用心血澆灌、用真心置換的感情無疑是讓人羨慕和欽佩的,也是牢不可破、更經得起考驗的。愛情可以是一時興起,但婚姻日久年深,想白首不渝,不能無智慧,不能無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