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產業鏈搭好發展平臺 即墨區汽車產業何以實現逆勢上揚

魯網11月13日訊去年以來,在汽車行業普遍低迷的態勢下(2018年我國汽車銷售28年來首度下滑,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量、銷量分別下降13.7%和12.4%),即墨區積極推動汽車產業的鏈條式、集群化發展,聚焦頭部企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打出系列“組合拳”,推動汽車產業實現逆勢上揚、高質量發展。今年1—9月,即墨區汽車產業產值突破550億元,預計全年達到800億元,拉動轄區工業增長17.4個百分點。其中,一汽解放公司卡車產量增長25.8%,工業產值增長42%,稅收增長40.3%。一汽大眾青島公司轎車產量佔到同級別市場的11.2%,增長1.9%;工業產值增長65%,稅收增長47.4%,一座現代化汽車產業新城正加速崛起。

設計產業鏈,做好“引”的文章。

頭部企業在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力、輻射帶動力、資源整合力,引進一個頭部企業會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即墨區在打造汽車產業鏈過程中,注重發揮頭部企業在產業鏈整合設計、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把招引行業頭部企業作為主戰場,深度設計汽車產業發展鏈條,精準招商、重點招商,先後引進一汽-大眾(青島)華東生產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車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車3個整車頭部項目和1個國內知名新能源乘用車整車項目。目前,各頭部汽車企業深度嵌入青島汽車產業鏈條,像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項目,當年實現產能10萬輛,產值約150億元。一汽商用車基地項目,是解放卡車兩大生產基地之一, 是我市引進的首家整車企業,主要生產解放JH6高端重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J6F高端輕卡及V卡系列產品,預計2019年產量17萬輛,工業總產值208億元。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車項目,是我市首個新能源整車項目,主要生產電動卡車及城市物流車,規劃產能5萬輛,年產值可達近百億元。

拉長配套鏈,做好“聚”的文章。

堅持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圍繞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以頭部企業為核心,依託頭部企業的資源聚合能力,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一、二、三多級配套企業,打造以企招企、以商招商的資源集成平臺。目前,已先後引進各類汽車零部件企業130餘個,總投資達750億元,產品涵蓋乘用車、商用車、改裝車、汽車底盤系統等。其中,僅一汽-大眾華東基地就帶動了總投資50億元的40個零部件配套項目投產,一汽-大眾即墨本地配套率達到30%以上。一汽解放公司在我市已有配套企業61家,主要包括車橋、輪胎、燃油箱、散熱器、貯氣筒、座椅、電線束、衝焊件等核心配套器件,全年產業配套額可達90億元,通過頭部企業這個平臺,快速推動了配套企業的集聚,拉長完善了汽車產業鏈條。

拓展創新鏈,做好“融”的文章。

圍繞汽車產業前沿技術,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推動汽車生產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深度融合發展,深化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汽車產業發展注入創新活力。積極引進行業領軍人才,建立了丁文江院士工作站,引進了千人計劃專家楊春才、馬釗等知名專家,打造國家級汽車研發、設計、檢測類科研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加強與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公司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央企合作,利用其在汽車行業的影響力和資源優勢,推進中汽中心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基地、CIIA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實驗室等建設;加快推進吉林大學青島研究院智能網聯車與汽車電子實驗室及產業園、武漢理工大學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清華啟迪科技產業園等項目落地,推動智能網聯示範區建設,發展汽車科研、物流、貿易等業態,加快培育新動能,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強化保障鏈,做好“扶”的文章。

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圍繞打造國家級汽車產業園區,出臺系列支持保障政策,助推汽車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發展汽車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建立完善集汽車設計、研發、製造、貿易、物流、金融、教育、文化等為一體的完整汽車產業鏈。一是政策保障。專門研究出臺扶持政策,設立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並推動財政資金和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成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基金,支持重點汽車零部件項目加快建設。對符合條件的重點汽車零部件企業,優先申報產業振興、技術改造、科技創新等資金支持項目和高新技術企業。二是融資保障。出臺《企業應急扶持基金管理辦法》,對汽車零部件企業過橋資金需求給予傾斜,鼓勵融資性擔保公司為重點汽車零部件項目提供有償貸款擔保,支持汽車零部件企業利用信貸資金加快發展,協調金融機構給予企業優惠貸款利率。三是人力保障。依託即墨區人力資源市場,為企業搭建免費招聘平臺,對企業新錄用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對企業優先招用本地就業困難人員和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的,給予一定補貼。四是用地保障。對落戶汽車產業新城及周邊配套區域的重點汽車零部件項目,優先爭取列入青島市重點項目,優先安排用地指標,盤活了存量土地和閒置廠房。

優化服務鏈,做好“親”的文章。

圍繞讓企業感到舒服,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的政務服務生態。一是推進“一次辦好”改革,讓企業“落地快”。完善基本建設項目審批流程閉合運行和模擬審批機制,建立汽車零部件項目審批“綠色通道”,下放給汽車產業新城更多審批權限。建立以“目標分解加壓力、時間倒排促進度、督查督辦抓落實”為導向的工作倒逼機制,從項目引進到落地投產,將工作重點全部列出清單,明確推進計劃和時間節點,全力服務保障企業快落地、早投產。二是高標準建設生活配套設施,讓人才“住得下”。大力提升區域生活配套水平,對附近10個村莊進行了拆遷安置、流轉土地3萬餘畝;建成商住項目一處,建設解放人才公寓、大眾人才公寓兩處,實現3000餘人拎包入住;建成青島大學即墨實驗學校小學部,醫院、商超等建設正加速推進;建設休閒公園、運動公園、溼地公園等休閒場所,形成以汽車文化展覽、體驗、休閒為核心的濱水特色景觀。三是加緊完善基礎設施配套,讓企業發展“無憂愁”。堅持“產城一體、融合發展”,緊扣企業需求,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路網框架,建設27條道路及附屬工程,建成110kv變電站、熱電廠、自來水加壓站、消防站、燃氣儲配站等系列配套項目,園區核心區域達到“十通一平”建設標準,實現“人車城”融合發展,推動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的新型城市形態。(通訊員 時典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