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棣申論:2019年國考省部級申論大作文範文

2019年國考省部級申論大作文:“給定資料5”結尾寫道:“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應該而且可以互補的;理想的生活狀態可能還是在城、鄉之間自由遊走。”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自選角度,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觀點明確,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字數1000-1200字。

唐棣申論:2019年國考省部級申論大作文範文

【範文】

城鄉一體綻放文明之花

文明似和風,吹遍每個角落,穿梭於城鄉。車水馬龍,摩天大廈,燈火輝煌是城市文明的象徵,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則是鄉村文明的願想。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像兩束不一樣的煙火,綻放著各具風格的美,任何一方的兀自獨立都難掩孤寂落寞。尊重城鄉文明差異,促進城鄉文明互補相通,在現代化的征程上演奏出城鄉文明的和諧樂章。(總論點)

城鄉文明各有千秋,若刻意強求千篇一律,均將黯淡無光。(分論點一:分析城鄉文明的獨特)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宜城則城,宜鄉則鄉,才能有情懷有韻味、有“顏值”有“氣質”,盡顯千姿百態的文明本相。千百年來,浙江烏鎮,孕育了眾多文化名人、商賈名流。近現代,烏鎮也曾經落魄荒蕪。如今的烏鎮改造,並沒有大拆大建,而是保留了幾乎所有的古建築,通過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條享譽世界的鄉村旅遊產業發展之路,以特有的文明風貌折服著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

城市文明為鄉村文明打開物質繁榮的視野,鄉村文明為城市文明輸入豐富的精神資源。(分論點二:分析城鄉文明的互補)城鄉文明緊密相聯,功能互補。鄉村文明需要物質基礎,城市文明正好為此提供支撐,鄉村可以藉助城市阡陌縱橫的交通運輸,為農產品走出去開闢道路;鄉村治理需要法治保障,城市法治文明為鄉村指明方向。城市文明離不開精神資源的滋補,鄉村原有的淳樸、互助、勤儉精神,正是推進城市發展的文明支柱,一代代鄉村人進城務工,用他們精神力量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唐棣申論:2019年國考省部級申論大作文範文

城鄉文明相向而行,互進共融,雖發展進程殊異,但同歸現代化道路。(分論點三:分析城鄉文明的相通)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於國家發展而言,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城市是發達先進,繁榮興旺的代名詞,但農村也不是貧困落後,蕭條衰落的象徵。城鄉最終都會通往同一個方向——現代化。理想的生活狀態,是在現代化的城鄉之間自由遊走。鄉村崇尚法治、秩序井然、環境美化,文明鄉村將會成為城市人的棲息之所。城市文明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懷的溫度,高樓大廈亦可邂逅美麗鄉愁。

統籌城鄉發展,釋放城市文明張力,挖掘鄉村文明底蘊,讓文明之花在城鄉處處盛開。(分論點四:提出城鄉文明和諧共生的對策)城鄉發展不是“兩條腿”各自行走,而是“兩條腿”共行。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是一道雙選題,如果摒棄一方,城市與鄉村都會各自墜入困頓,誤入歧途,文明之花也將凋零。統籌城鄉發展,既要注重發展鄉村文明去滋養城市文明,又要讓城市文明反哺鄉村文明;既要注重物質生活的提升,又要追求精神文化的薰陶;既要促進經濟社會的進步,又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唐棣申論:2019年國考省部級申論大作文範文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文明更立體。城鄉文明沒有孰優孰劣,只會相得益彰。每一個群體,都有享受文明的權利;每一片天地,都可以傾聽文明的聲音。理想生活,依偎在城鄉文明之間。(結尾:重述總論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