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沒有2000年民主傳統,西方現代民主的歷史只有89年——訪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錢乘旦

西方沒有2000年民主傳統,西方現代民主的歷史只有89年——訪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錢乘旦

本刊記者沈聰(以下簡稱記者):錢教授,您好。西方民主的產生與發展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也有其特 定的含義,請您先談談什麼是民主?

北京大學歷史系錢乘旦教授(以下簡稱錢乘旦):按照一般的理解,民主是所謂“多數人的統治”,這是 古代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亞里士多德說人類政治制度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一個人的統 治”,也就是君主制;第二種是“少數人的統治”,也就是貴族制,或者說是精英制、寡頭制;第三種是所謂的“多數人的統治”,亞里士多德認為這就是民主。

迄今為止在西方歷史上出現過兩種民主形式,第一種是古典民主,就是古代希臘城邦的公民民主;第二種是現代民主,是在現代民族國家範圍內、以代議制形式存在的民主。

記者:民主作為一種政治體制,發源於古希臘的城邦雅典。請簡述一下古典民主的歷史。

錢乘旦:古典民主也叫城邦公民民主,它發生在古代希臘這塊土地上。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臘出現許多很小的政治實體,叫城邦。城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它們的地域狹小。後世的人經常會把雅典和斯巴達拿出來作為希臘城邦的典型來討論。古典民主基本上通過這樣幾個機構在起作用:一是執政官,也就是行政首長;二年是議事會,負責政務,相當於現在的政府;三是公民大會,一切有公民權的人都可以參加、參與討論城邦事務。斯巴達的制度比較精英化,權力比較集中。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局 是雅典被打敗了,斯巴達卻勝利了。戰爭的結局造成了希臘思想界一邊倒,許多人說雅典的制度不好,斯 巴達的制度反而好了,其影響不僅在那個時代起作用,而且在以後一千多年時間中都起作用。雅典不僅在 戰爭中被打垮,自身的制度也發生變化。它丟掉自己的民主傳統,轉而實行僭主制。最後,希臘北方一個 叫馬其頓的地方,征服了整個希臘。這以後,亞歷山大登場了。他帶著由整個希臘組成的軍隊打向東方, 一直打到印度河邊。亞歷山大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專制君主,古典民主就此結束了,以後再沒有恢復過。

而羅馬起先是一個城邦,後來變成一個共和國,再往後,就變成一個帝國,領土越來越大。歷史的事實 是:古羅馬似乎是人類政治制度的試驗場,它有王政,有僭主政治,有共和制、貴族制、帝制,也有強人 政治和軍事統治,人們想得到的政治制度在古代羅馬都出現過,唯獨沒有民主制。

記者:西方人說:雅典的制度是永恆的,一直延續到今天。西方民主制度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延綿不斷。您認同這個說法嗎?

錢乘旦:不認同。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在西歐封建時期,我們所理解的現代國家是不存在的,國家的主權 被分割。在這樣的政治結構裡,在領地和莊園裡,領主是他這塊領地上絕對的主人,農奴連人身自由都沒有,完全談不上民主的權利。按歷史學家的說法,西歐這種狀態大約延續了一千年,這就是後來西方人所 說的“黑暗的中世紀”。

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經歷了一系列變化,包括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 等。這些變化使西方迅速追趕並超過了東方。西方崛起的第一步,就是依靠專制主義王權(absolute monarchy)來統一國家、消除分裂的。專制國家是以民族作為支撐點、以高度集中的權力作為統合手段的新型國家,它是一種新的國家形態,是大家所知道的“民族國家”,是民族國家的第一個階段。我們回溯每一個西方國家的歷史,幾乎都經歷過專制主義階段,早起步的國家早經歷這個階段,晚起步的國家晚經歷這個階段,不經歷專制主義的地方不形成現代國家,晚走一步,就比其他國家落伍許多。

我們梳理了從古希臘到現代民族國家形成初期的西方歷史,跨度從大約公元前800年到公元1800年,在這兩 千多年的時間裡,可以稱為“民主”的時期只是在公元前6世紀初到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公元前404年) 這一段不到200年的時間裡存在。大家可能感到驚訝:完全不像有些人所說的,西方有2000年的民主傳統!

記者:如您所述,自公元前4世紀以後,民主就在西方丟失了,一丟就是2000年。那麼現代民主的源頭在哪裡呢?

錢乘旦:丟失的民主是古典民主,它和現代民主不是同一個東西。現代民主不是從古典民主發展出來的, 它的源頭在中世紀。

專制國家出現的時候很有道理,因為它幫助西方走出了封建狀態,走進了現代;但它又是非常沒有道理 的,因為它以民族的代理人自居,卻剝奪了民族的權利。這是專制主義的悖論。為了扭轉這個悖論,英國發生了“光榮革命”。這是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它締造了一種新的體制,叫君主立憲制。在這個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不像克倫威爾時期那樣把王權推翻;但國家的權力中心轉移了,轉移到議會手裡,議會成為國家權力的中心。議會取得國家主權,這是英國的創造。

記者:很多人以為有了議會就有民主,議會統治就是民主制。您認為呢?

錢乘旦:這是一種誤解。議會只是一種形式,它可以在任何制度下發揮作用,為任何制度服務。英國的議 會在13世紀末就形成了,發展到“光榮革命”,經過大約400年的演變,議會的傳統一直沒有中斷,但議會 的角色卻不斷變化。在封建時代,議會是等級君主制的議事場所;在專制時代,議會是專制王權的統治工 具。英國的都鐸王朝是一個專制的政權,卻通過議會進行統治。這個政權非常有趣,人們通常以為議會和 專制權力水火不相容,但在都鐸時期,議會和專制王朝卻水火相容。議會反抗王朝的統治是在斯圖亞特時 期,那個時候,議會成為革命的領導核心,是革命的大本營。復辟以後,議會再次成為王朝的工具,但後來又發動“光榮革命”,徹底改變了英國的制度。由此可知,議會是英國曆史的邏輯結果,而不是希臘、 羅馬的繼承人。

“光榮革命”以後,議會成為權力的中心,但民主制度並沒有到來。“光榮革命”解決了一個人統治國家 的問題,但創造的是“少數人的統治”,即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精英的統治或貴族的統治。“光榮革命”之 後的150年是典型的貴族時代,在英國,就是幾十個大貴族通過議會來進行統治。

恰恰由於“少數人的統治”,英國率先走上了工業化道路。長期以來以貴族為中心的社會結構被打破了, 產生了兩個新的社會集團或“階級”,一個是工業家—企業家—資本家集團,他們構成資產階級;一個是 窮人—受苦人—打工者集團,他們以出賣勞動力為生,是工人階級。這兩個集團都反對貴族政治,要求進行變革。

經過幾十年的鬥爭,舊制度終於開始變化。這個過程在英國曆史上叫議會改革,從1832年—經過總共5次議 會改革—到1928年,英國實現了不分性別、不分貧富、不分職業、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的平等選舉 權,現代民主制度也在英國最終確立。1928年離現在多少時間?只不過89年!這就是現代西方民主的真實年齡。

美國的制度和英國的制度相差並不大,美國有議會(“國會”),國會包括上、下兩院(“參議 院”和“眾議院”),有國家元首(“總統”),還有幾乎和英國一樣的司法體系(“普通法”)。但是 英國有國王,美國不要國王;英國有貴族,美國不要貴族;英國沒有成文憲法,只有“英國憲政”(British Constitution),美國製定了一部憲法,最高法院行使憲法解釋權。美國與英國最大的不同是,美國讓立法、行政、司法三個部分彼此對立、互相制衡,這叫“三權分立”;英國的三權是不分立的,它們融合在同一個議會之內。

作為一個新的國家,創造了一種新的制度,它必須有合法性。就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而言,它們都不存在合法性問題,這些國家的合法性是由歷史賦予的。美國人認定:是人民給了這個權力,人民把權力交給人 民代表,人民代表既然得到人民的授權,就可以行使這個權力,以人民的名義進行統治,決定這個國家今 後的命運,同時也決定國家範圍內人民的命運。古典民主由公民直接行使權力,代議制卻是由人民的代表 代表人民管理人民!這種合法性理論是由美國人發明的,這個發明就奠定了西方現代民主的基礎——所 西方沒有2000年民主傳統,西方現代民主的歷史只有89年——訪北京大學歷 史系教授錢乘旦 謂“代議制”民主。 從這時起,民主的內涵(“多數人的統治”)和民主的實踐(“代議”)就分手“拜 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