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農村老黨員的初心 堅守“平凡” 終將“不凡”

一位農村老黨員的初心 堅守“平凡” 終將“不凡”


  徐有謙,是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北城鋪鎮徐楊村的一位老黨員。他今年82歲的高齡,有60年的黨齡,曾經當過40年的村黨支部書記。

  2017年4月,步入耄耋之年的徐有謙懷著赤子之心給黨組織寫了一份特殊的思想彙報《一名老黨員的“幸福賬單”》,述說了村裡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為村民辦的實事好事和村民的民生“幸福賬單”。

  今年9月,徐有謙又給黨組織寫了一份特別的信《見證黨的初心使命“十一書”》,用通俗的語言、鮮活的事例,表達了一名老共產黨員對黨發自內心的熱愛以及對信念的堅守、對宗旨的踐行、對群眾的關心和對脫貧攻堅的信心,印證了一名老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老人雖然行動不便,卻依然精神矍鑠。60年的黨性初心堅如磐石,40年村黨支部書記生涯自始至終,雖從支部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了,但他仍以滿腔的赤誠之心、感恩之心、拼搏之心和進取之心續寫人生,為廣大黨員幹部豎起了一座豐碑。

  “共產黨員這個稱號,比我的生命更重要”

  入黨是這輩子最無悔的選擇,能為黨做事是一生最大的光榮。“我出生在舊社會,長在解放前,幹在紅旗下,既是舊社會飢寒交迫的經歷者,也是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見證者、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更是在黨的領導下邁向幸福生活的受益者,現在雖然從村幹部崗位上退下來了,但入了黨,這輩子就是黨的人,黨員身份不能變,為黨幹事的勁頭不能減!”徐有謙老人頗有感觸地對記者說。

  時代在變,但共產黨員的“標配”沒變。回想起自己的入黨初心,徐有謙說:“那時候雖然正值鬧饑荒,吃不飽、條件差,但對入黨熱情不減,發展黨員要經受層層把關考驗,不但要積極參加村黨支部學習教育,還要日常表現積極,鄉黨委都要派人談話,只有真正政治強、靠得住、能幹事、群眾認可,才能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一個黨員就是一杆旗,直到現在,我總想對黨和群眾盡點義務,沒有黨,就沒有我的今天……共產黨員這個稱號,它比我的生命更重要。”

  自己是黨員還不行,還要培養髮展黨員。徐有謙說,在他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經他培養髮展的黨員就有23名,送去部隊參軍的有21人,有些年齡大一點的黨員已去世了,現在一些年輕黨員已經擔任村幹部,或成為各個行業的骨幹力量。


一位農村老黨員的初心 堅守“平凡” 終將“不凡”

  “當村支書40年,我有幹事癮”

  堅守“平凡”,終將“不凡”。2004年,在村黨支部書記崗位上連續幹了40年的徐有謙退下來了。擔任村支書期間,他帶領村民建成村小學,修通村社路,搭建3座橋,填平3條溝,興修梯田、植樹造林、發展產業……

  “當村支書40年,我有幹事癮。”回想起為民辦實事的一串串事兒,徐有謙老人對自己40年的村支書工作還是挺滿意的。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徐有謙剛擔任村支書不久,他就趁著農閒,帶領群眾披星戴月,大修梯田。可光靠人力修,多少年幹下來,勞力費了不少,梯田卻沒修多少。1996年,他東奔西跑,積極協調,終於爭取到項目補貼,調運推土機進入村子,採取人修與機修相結合的辦法興修梯田,才將村裡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

  田是修好了,可地裡長出的經濟作物變不成錢,怎麼辦?“要致富就要修路”,路成了擺脫貧困的最大瓶頸,“改變貧困的這條路,不怕苦,就怕堵。”

  2002年秋天,在沒有任何項目支持的情況下,時任村支書的徐有謙與村“兩委”班子研究決定,組織村民投工投勞,義務修路。村民們積極響應,不分白天黑夜大幹了60天,修通3條5米寬、5公里長的道路,既解決了村民出行難,又開通了村裡通往縣鄉的村道,成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致富”路。

  為了讓村裡的荒山“綠”起來,他讓自己先“苦”起來,組織群眾跟著“動”起來。1975年至1980年期間,他帶領村民義務植樹460多畝。40多年過去了,昔日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如今碧波盪漾的青山。

  “當村幹部就應該能吃得了虧”

  由於當時條件差,村“兩委”沒有辦公場所,縣鄉幹部到村裡沒地方辦公,沒地方吃飯,徐有謙家裡成為村裡的辦公場所,幹部吃住辦公都在他家裡。特別是在六七十年代,村幹部沒有報酬待遇的情況下,徐有謙老伴經常埋怨鄉幹部來了不但耽誤她幹活,還要侍候吃飯。但用徐有謙的話說,“上不讓黨吃虧,下不讓群眾吃虧,中間當幹部的就應該能吃得了虧。吃上一個虧,就算幹成一件事,吃了小虧幹成小事,吃了大虧就幹成大事了!”

  村裡半個多世紀“零”上訪,是因為有徐有謙這樣的好支書,他強化源頭預防、突出抓早抓小,先後調處5000多起矛盾糾紛,連續50多年實現零上訪。用徐有謙的話來說,當幹部的只要把心放公、把事擺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糾紛。

  在以村黨支部書記徐有謙為“班長”的帶領下,徐陽村經濟發展和各項工作年年變、年年新,村黨支部連年被評為先進村黨支部,徐有謙個人也被評為全縣“優秀共產黨員”“植樹造林先進個人”“排危建校和道路建設先進個人”“黨務先進工作者”。在沉甸甸的榮譽面前,徐有謙說,“幹事不要圖一時名聲,而要有遙遠的掌聲。這些榮譽不是給我個人的,是全村的集體榮譽,是黨組織給了我服務群眾的平臺,我個人只是帶了個頭,沒有全村黨員幹部群眾的支持,僅靠我一人也幹不成事”。

  82歲的徐有謙覺得,他能成為一名黨員,是這輩子在思想深處歷久彌新的一種特別“享受”。回顧個人當村支書的過程,他有感而發:就是安心為黨辦“公事”,踏實為群眾辦“好事”,一輩子追隨堅定的“信仰之心”,追隨赤誠的“為民之心”,追隨無我的“奉獻之心”,追隨強大的“奮鬥之心”。

  徐有謙以一名普通黨員的名義給記者表示:“我是一名黨員,雖然不當村支書了,但還是一名‘老’黨員,黨有這麼好的政策,組織有需要,群眾信任我,我還要為黨繼續堅持幹‘新’事,還要為群眾來‘擋’事。”(丁陸軍 趙世軍 徐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