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會址”日記|大一學生來這裡參觀,準備做成幻燈片分享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週,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一大会址”日记|大一学生来这里参观,准备做成幻灯片分享

2019年11月13日,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何雪飛正在參觀。 澎湃新聞記者 楊帆 圖

11月13日,星期三,天氣多雲。

中午時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專題展廳裡,揹著雙肩包的何雪飛在展品前駐足,不時拿出手機拍攝記錄。這裡正展出《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藏英烈文物史料展》。

為籌備這場展覽,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從館藏12萬餘件藏品中遴選出70位英烈的160餘件文物,通過展現文物史料和歷史圖片,講述近代以來英烈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英勇奮鬥、不畏犧牲的事蹟。

何雪飛是上海體育學院的大一學生,主修新聞學。九月一開學,學校教師就給她們佈置了一道實踐課作業:參觀紅色地標。

國慶假期,何雪飛專門與朋友到南京,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紀念館內,通過文字和實物的陳列,我對過去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何雪飛說。

今天也是她第一次來一大會址紀念館,給她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紀念館二樓的緬懷牆了。這裡陳列了近百名歷史人物的頭像照片,從早期的李大釗、陳潭秋、何叔衡,到後來的孔繁森、華羅庚、錢學森等都在其中,每個英烈名字,都無聲地述說著當時的歷史故事。

“這麼多人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何雪飛說,來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令自己感觸頗深。回到學校後,她還打算把自己的參觀經歷製作成幻燈片,與師生進行分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