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

月夜之星星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是数论中存在最久的未解问题之一。这个猜想最早出现在1742年普鲁士人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的通信中。

用现代的数学语言,哥德巴赫猜想可以陈述为: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这个猜想与当时欧洲数论学家讨论的整数分拆问题有一定联系。整数分拆问题是一类讨论“是否能将整数分拆为某些拥有特定性质的数的和”的问题,比如能否将所有整数都分拆为若干个完全平方数之和,或者若干个完全立方数的和等。而将一个给定的偶数分拆成两个素数之和,则被称之为此数的哥德巴赫分拆。

哥德巴赫猜想在提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毫无进展,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数学家从组合数学与解析数论两方面分别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里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目前最好的结果是陈景润在1973年发表的陈氏定理(也被称为“1+2”)。

事实上,在1900年,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了一篇报告,提出了23个挑战性的问题。哥德巴赫猜想是第八个问题的一个子问题,这个问题还包含了黎曼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现代数学界中普遍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广义黎曼猜想,若黎曼猜想能够成立,很多问题就都有了答案,而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相对来说比较孤立,若单纯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解决意义不是很大。所以数学家倾向于在解决其它的更有价值的问题的同时,发现一些新的理论或新的工具,“顺便”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为什么民间数学家们如此醉心于哥猜,而不关心黎曼猜想之类的更有意义的问题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黎曼猜想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人来说,想读明白是什么意思都很困难。而哥德巴赫猜想对于小学生来说都能读懂。

数学界普遍认为,这两个问题的难度不相上下。民间数学家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大多是在用初等数学来解决问题,一般认为,初等数学无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退一步讲,即使那天有一个牛人,在初等数学框架下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意义呢?这样解决,恐怕和做了一道数学课的习题的意义差不多了。 

当年柏努力兄弟向数学界提出挑战,提出了最速降线的问题。牛顿用非凡的微积分技巧解出了最速降线方程,约翰·柏努力用光学的办法巧妙的也解出最速降线方程,雅克布·柏努力用比较麻烦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雅克布的方法最复杂,但是在他的方法上发展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办法——变分法。现在来看,雅克布的方法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 同样,当年希尔伯特曾经宣称自己解决了费尔马大定理,但却不公布自己的方法。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这是一只下金蛋的鸡,我为什么要杀掉它?”的确,在解决费尔马大定理的历程中,很多有用的数学工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椭圆曲线、模形式等。 

所以,现代数学界在努力的研究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期待着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下金蛋的鸡”能够催生出更多的理论。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一个弧立的数学问题。当年华罗庚教授倡导并组织研究这个难题,是有深邃的战略眼光的。因为它是带动解析数论、最终带动数学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果孤立地看待哥德巴赫猜想,或把它当做一个数学游戏,可以随便猜一猜,那就偏了。

目前看来,“1+1”这颗灿烂的“明珠”并非距我们“一步之遥”,而仍在遥远的“天边”,在用今天最先进的“宇航工具”都不易到达的地方。

当代中外研究数论的专家终不能使“猜想”变为“定理”,实在不是由于他们不思努力、不想摘那“皇冠上的明珠”。数学理论有一个由粗到精的逻辑严密化过程,要靠长期的积累,有时会长达数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曾与其兄潘承洞在数论方面一起做出重大贡献的数学家、北大教授潘承彪感慨地说,搞数论研究的人谁不想摘取那颗“明珠”啊,但那只是一种理想,按目前国际数学界的理论发展水平,看来在相当时期内是难以达到的。

王元教授编辑了《哥德巴赫猜想》一书,汇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论文20篇。他在该书前言中写道:“可以确信,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有待于将来出现一个全新的数学观念”。这已成为中国数学界同仁的共识。


高维宇宙观


首先说1+2的陈景润并没有真正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他证明的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的子集 所谓的“每一充分大的偶数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 也就是 1+2 .

这也是目前中国数学家的最大成就了(没有之一)。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首先我们先看一张图:

这张图才是哥德巴赫猜想,黑色的偶数总会在蓝色和红色的奇数交叉点上有一个等值的和。

例如24= 11+13 = 7+17 = 5+19 是不是一个很美丽的结构?

而从目前哥德巴赫猜想的计算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图表还有一个更美丽的拆分图表:

它是1000000以下的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是不是很漂亮?

首先这就够了,所谓数学的最终结果是真理和美。


对于我们的用途,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基本的但还没有被人类所认知的数学领域,人类其实对数学的研究还不足1%,很多的数学领域我们还都没有接触过呢!

一旦破解数学谜题那么能产生的影响就是深远而巨大的。

例如圆周率、例如e=2.71828182845904523536……这些东西都深入的进入了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生活中。

哥德巴赫猜想如果能最终证明,最次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无理数或者一个超越数。但很有可能哥德巴赫猜想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算法(类似于加减乘除开方平方指数运算……)


但目作为前凡夫俗子的一员W君更倾向于觉得分项很美。并且,有刀匠用哥德巴赫分项图表的形状做了一把刀子,据说锋利无比。

当然,这和黄金分割做成的纸张形状让我们看了舒服无比一样,数学,是存在于宇宙的每个原子内的。与生俱来的优雅。


军武数据库


那用处可大了!比如:

《哥德巴赫猜想与宇宙的关系》

2018.1.6

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一大于7的奇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的猜想。后者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弱哥德巴赫猜想尚未完全解决,但1937年时前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已经证明充分大的奇质数都能写成三个质数的和,也称为“哥德巴赫-维诺格拉朵夫定理”或“三素数定理”。

...........................................

我们的宇宙创造者不仅是最伟大的量子科学家,同时更是最伟大的数学家.所以他一定是以各种高难的数学模式来创造宇宙里的一切事物,当然包括了称为"人类"的还处于低级智慧生命状态的物种.

作者在前面的二篇文章里己讲过了天文学里最难以令人理解或很难被人类所赞同的定理:孪生素数定理与梅森素数定理.

今要讲的却是困扰了数学家们许多年的歌德巴赫猜想与宇宙的关系是什么?这个事也叫:歌德巴赫定理.

你若不属于求知热情很旺盛的人物,还请千万不要看作者写的任何文章,因作者有一大爱好:尽喜欢讲别人从未听说过的真相.而且还是别人基本都无力判断真伪的真相.但我却都是可以细细道来的真相.

言归主题,歌德巴赫猜想的正确性与宇宙大智相符率达到100%.其原因很简单,歌德巴赫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发现了"上帝"制定的这项数理.只是他不知该如何证明此数理是否无误?

那么将此数理投射到宇宙中会发现什么呢?

答案:宇宙中出现的每个星系里存在的每一个黑洞天体都是由三个恒星发生结合从而最终演化而产生的必然现象.即每一个黑洞=不同智慧的三个恒星结合体的演化物.也表明每一个黑洞灵魂所拥有的超凡智慧一定是来自三个不同的恒星灵魂实现卓越溶合之后的产物.无一例外.这就是真相了.

你若很怀疑作者的陈述当然是你的权利,你尽可以亲自去见"上帝"咨询一下即可得到最靠谱的答案了.若你死活都怎么也见不着"上帝\

宇宙时空联盟


正面回答:人类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会发明或发现新的理论,而理论又会指导人类应用于更多的实践中。从历史上看:阿贝尔与伽罗华在解五次方程时,创立了“群论”;欧拉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时,创立了“拓扑学”;牛顿在解悬链线问题时,创立了“微积分”……今天,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飞机火车,无论交流电传输,还是互联网,无论电池芯片,还是一栋建筑……所有这些应用的背后和底层,都有这些纯科学的影子和支撑,只不过我们看不到罢了。——飞机有用,但伯努利在发展流体力学时,是大约300年前,当时世界上连自行车都没有!居里夫人在提炼铀时,谁也不知道这东西能做核电站,甚至原子弹!牛顿提出三大定律时,绝对想不到,整个地球上人类所有宏观力学活动,从飞机到火车,从建筑到桥梁,甚至大气运动与天气预报都要基于三大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后100多年,人类才发明交流电和发电站。没有牛顿麦克斯韦特斯拉的理论,就没有今天的发电站和交流电!

反面回答: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有什么用?李白杜甫的诗有什么用?贝多芬的交响乐有什么用?


观沧海5510


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久负盛名的近代世界三大数学难题之一,自从提出至今快300年的时间,也没有人能够给出完整证明,可见其难证之程度。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家哥德巴赫于1742年在写给欧拉的信中提出来的,在写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这样的猜想:任意一个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写成三个素数之和。但是作为提出这一个猜想的人,哥德巴赫却没有能够给出证明,于是只好求助于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欧拉。

欧拉这个人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吧,被誉为数学王子的他的确名副其实,有人说,作为一个算法学家,欧拉从来没有被人超越过。但是遗憾的是,直到欧拉去世,他也没有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直到现在,几百年过去了,哥德巴赫猜想也没有被完全证明。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欧拉,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猜想,他发现随便取一个奇数,都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的和,例如77=53+17+7,例如461=257+199+5,这样的例子太多了,随后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后来欧拉回信,他说这个命题看起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拉将这个命题深入一步,提出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但是对于这个命题,他也不能给出证明。

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也就是“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或者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之和”。哥德巴赫猜想这么难以证明,那么如果成功证明,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在没有证明之前,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有什么意义,但是在证明的过程中,可能会衍生新的数学分支,用于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于数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毕竟有了当前数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数学家们肯定得想,是否是因为当今的数学理论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其实世界性的数学难题多了去了,而当今的数学界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兴趣却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倒是另外有一个猜想,同样也是世界性难题,那就是黎曼猜想,而黎曼猜想同样难以证明,提出百余年了,也没有被证明。在当代数学界中,普遍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就是黎曼猜想了,如果黎曼猜想能够被证明的话,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目前还不知道如果证明了将有何作用。只能说哥德巴赫猜想容易懂但是不好证明,但是黎曼猜想对于一般人而言,恐怕是都很难读懂,所以更多的人对于哥德巴赫猜想更关注。


镜像宇宙


是的,我想哥德巴赫猜想很多人都知道,它是近现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有无数的数学家都企图证明它,但仅就目前人类还没有解决这个难题。

可能你会问我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人类非要去证明它?答案是不清楚,因为没人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

举个例子好了,公元前11世纪的时候,西周的数学家商高就发现了勾股定律,但当时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勾股定律有什么用。

结果勾股定律导致了人们发现无理数,使得人类在数学这个领域更进一步,所以哥德巴赫猜想本身没有什么,有的是人类在证明它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数学方法或者理论。

这些新的数学方法或者理论,可能就是人类开启下一个时代的钥匙,我再举个例子好了,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一些科学家就提出了微分不变量理论。

那么在微分不变量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又发展出了张量分析,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是在张量分析上建立起来的。

我想19世纪的那些数学家们绝对不会想到,他们提出的微分不变量理论,竟然会对后来的人类社会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今天看哥德巴赫猜想可能没什么用,但人类极有可能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些可以左右人类历史发展的新发现.....


种植恒星


本回答上了头条首页,看来,头条审核员也是数学精英。

🌺🌺🌺🌺🌺

哥猜内容: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

哥猜证明:质数就是奇数(但奇数不一定只是质数,也可以是合数),任何两个质数相加,就是两个奇数想加,必定是一个偶数,证毕。

🌺🌺🌺🌺🌺

由此看来,哥猜的证明其实很简单,只是被一些人神化了,复杂化了,搞得玄乎其玄,以致让很多人迷惑不清。本证明采用逆向法,否则,人类用其他方法证明不了哥猜。

🌺🌺🌺🌺🌺

实际上,哥猜理论成立,但没有什么意义与作用,数百年来,很多人尝试证明哥猜,都以失败而告终。严格说来,哥猜不存在有证明,它只是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的固有特性,就像每个人都长有两只手,每只手都有五根手指一样,不存在有证明!硬要证明,那就是两只手,十根手指,长在一个人身上!



用户创维


用来,扫荡神学,中国人讲,阴阳平衡,一个奇数,后边,必然是个偶数,西方神学,三位一体,用数学,推翻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同样,跟中国古人的,阴阳平衡,同类。阴阳平衡,是宇宙法则,数学也不例外,哥德巴赫猜想,想推翻,阴阳平衡法则,一个阳数,可以用三个,不可分的纯阳数合成,打破阴阳平衡法则,证明三位一体,是纯阳数,不含有阴数,违反阴阳法则,所以,不用证明,不会成立。《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三位一体含奇偶)(三位一体含阴阳)阳数分三节=三个独立阳数,违反宇宙法则,不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纯系偶然,有限法则。就像西医,玩有限法则,这是发炎,上抗菌素,结果,癌症了,这叫有限法则,结果,癌症了,遇到无限法则,回家,学喝古醋,癌症没了,已经规定,有限法则为科学,无限法则,不符合科学,就是规定,人人必须死,不死,不科学,所以,啥叫人类,脑残才是人类,我已经证明出来,人类是个脑残品,废物点心。


阿弥科学


世界上许多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人和事物,以现代社会世俗的眼光看,都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没有用的或暂时没有用的,不代表就没有价值和意义!著名数学天才陈景润先生,就曾经被一些目光短浅的俗人认为是傻瓜,书呆子,最无能,最没有用的一个废物!然后事实证明陈景润先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科学家,得到周总理,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赞和接见,成了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按照俗人的看法,陈景润先生研究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证明1十2是没有什么用的,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这种见识当然非常可笑!常听一些人说:下棋,搞体育比赛,画画,拍电影,演戏,唱歌,跳舞,写书法,写小说,写诗,发射飞船到月亮上去,造航母,造那些导弹,核武器等等都是没有什么用的,研究红楼梦,甲骨文,敦煌艺术,考古都是没有什么用的,在这些人看来,人生就是要有钱,有权,吃好穿好住好玩好活好是最现实的,最有用的,其它什么都不重要,这种认识岂不好笑么?


用户110781685223


能奖励100万美元,满意否?

曾经毕达哥拉斯也遇到过像你这样的人,给了他3个金币打发走了。

研究数学不是想有没有用,而是源于纯粹的对永恒知识、真理、智慧的追求,是为了数学而数学,是一种精神追求。

可能你永远不会明白,现实与功利主义者。 人类所享受的科技,理性方法制度,不过是数学洐生的微不足道的副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