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之名師公益講座

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之名師公益講座

2019年11月8日,由中國樂器協會器樂文化委員會、北京樂器學會、北京潤合公益基金會、北京科學技術進修學院聯合主辦,永豐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永豐縣教育體育局、永豐縣文學藝術聯合會共同協辦的“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系列活動——名師公益講座,走進永豐中學。

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之名師公益講座

下午三時許,由北京樂器學會秘書長金巖帶隊,古琴(廣陵琴派)代表性傳承人、斫琴名師田泉,國家高級演奏員、北京樂器學會理事鄭文萍,青年古箏演奏家、箏文化學者閆墨等三位藝術家,以竹笛、古琴、古箏等民族樂器為媒,為永豐中學的師生帶去了一場關於中國民族音樂和民族器樂的文化藝術講座。

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之名師公益講座

竹笛演奏家鄭文萍老師主講的內容是笛子方面的知識,他先為大家介紹了笛子這種樂器的歷史,隨後講解了吹奏笛子時的氣息問題,並帶領大家一起訓練,三位從沒接觸過笛子的同學,通過鄭老師的教授,現場體驗併成功掌握了吹奏笛子氣息的方法。鄭老師還就南、北方笛子演奏技巧的差異,為大家講解演示了打音、疊音、贈音、顫音、吐音、厲音、剁音等技巧。在最後,他為師生們演奏了《姑蘇行》和《揚鞭催馬運糧忙》兩首曲子的片段。

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之名師公益講座
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之名師公益講座

箏文化學者閆墨老師主講的內容是古箏方面的知識,他主要從古箏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源於方面介紹,並以經典古箏曲《漁舟唱晚》為例,介紹了這首曲子與王勃的《滕王閣序》之間的聯繫,曲名正是取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隨後,閆老師還現場演奏了《漁舟唱晚》片段,讓在場的師生近距離感受古箏及古箏藝術的魅力。

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之名師公益講座
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之名師公益講座

著名古琴演奏家田泉老師主講的內容是古琴方面的知識,永豐是歐陽修的故里,他的人生與古琴結下了不解之緣。根據史料記載,他家至少藏有三張古琴。在他流傳於世的詩文中,有不少與古琴有關的篇章。他認為“音由心生,禮樂一體”,是江西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早在戰國時期,江西就已經出現古琴,可見江西與古琴是有很深的淵源。同時田老師還介紹了古琴與古箏的區別,他還生動地闡述了要想學好古琴,首先要學好“數理化”的觀點。並以古琴構造,發聲原理,情緒表達等方面為例,介紹與數理化知識的內在聯繫,讓同學們耳目一新。最後田老師為大家演奏了一首經典琴曲《酒狂》。

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之名師公益講座
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之名師公益講座

北京潤合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於軍,北京樂器學會秘書長金巖,著名古琴演奏家,揚州民族研製廠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泉老師,還為永豐中學捐贈了兩架由揚州民族樂器研製廠製作的龍鳳牌古箏,希望更多的學生可以接觸到中國傳統樂器,學習一門藝術,通過藝術學習,陶冶情操,增長見識,感受美好生活。永豐縣教育體育局相關領導、永豐中學校領導以及部分師生等參加了公益講座。

愛樂築夢·培志育新——首都藝術家赴永豐公益行之名師公益講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