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舟”南沙起航 大灣區“三足鼎立”

“鯨舟”南沙起航 大灣區“三足鼎立”

“鯨舟”南沙起航 大灣區“三足鼎立”
“鯨舟”南沙起航 大灣區“三足鼎立”

位於珠江口的廣州南沙自貿區內,一棟外形酷似鯨魚的建築拔地而起,這就是新建的南沙國際郵輪母港航站樓。11月17日,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將正式投入運營。隨著該港的運營,結束了廣州沒有郵輪客運母港的歷史,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郵輪母港將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並形成“大灣區8小時母港圈”,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郵輪產業鏈邁向新臺階。

補齊廣州郵輪產業短板

南沙郵輪母港總規劃岸線1.6公里,規劃建設4個10萬-22.5萬總噸郵輪泊位,可停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郵輪。即將投入運營的一期工程岸線總長770米,建成1個10萬總噸和1個22.5萬總噸的郵輪泊位,年通過能力預計75萬人次。

目前已經建成的郵輪母港航站樓,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外形酷似一條飛躍而起的鯨魚。據建設方介紹,南沙國際郵輪母港航站樓的設計以“鯨舟”為立意,建築外立面靈感來源於南沙非物質文化遺產“香雲紗”,以此表現廣州南沙的“海洋特質”,營造出廣州海上國際門戶的標誌形象。

據介紹,除了常規的往返日韓等國的東北亞航線,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也開發了去往越南、菲律賓等國的東南亞航線,未來可能會開發去往海南、南沙群島等地的國內航線。開港當天,歌詩達郵輪“新浪漫號”也將在南沙正式起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港口協會郵輪遊艇分會會長徐珏慧表示,憑藉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廣州適齡旅遊人口已達4000萬人次的客源優勢等,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項目發展潛力巨大。它的建成和投入運營,必將大力提升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也將補齊廣州郵輪產業發展短板。

搶佔郵輪經濟陣地

一艘噸位龐大的郵輪,不僅僅是提供一種奢侈的旅行方式,更是圍繞著郵輪運營形成龐大的郵輪經濟。近年來,世界郵輪經濟發展迅猛。全球郵輪市場的乘客人數年平均增長率近7%,據有關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郵輪遊客數量可達3000萬人次。國際大都市在經濟發展中相繼滲入了“郵輪經濟”的元素。

國際郵輪經濟方興未艾,亞洲地區的郵輪經濟尚處於發展階段,但發展潛力很大。一些有條件發展郵輪經濟的港口城市,紛紛抓住機遇發展郵輪經濟。

近年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郵輪產業發展的措施,去年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郵輪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天津、廣州也相繼發佈促進本地郵輪產業深化發展的政策措施。目前中國正在使用的國際郵輪港口有15個,正在規劃建設及升級的郵輪港口有6個,中國郵輪旅客運輸量年均增長40%以上。當前國際郵輪旅遊日益受到中國民眾的歡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市場。越來越多的國際郵輪公司將最新、最好的郵輪佈局到中國市場,未來十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郵輪旅遊市場之一。

上海在郵輪經濟發展方面走在國內前列,開闢了多條區域郵輪旅遊航線,上海港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外高橋海通碼頭已初步形成了“一港兩地多點”發展的郵輪母港形態佈局。上海確定的郵輪旅遊發展規劃提出要發展成為繼新加坡、香港之後,亞洲一流的國際郵輪樞紐港,郵輪產業對上海直接經濟貢獻預計將達8050億元。11月9日在上海落幕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國際郵輪服務貿易高峰論壇上,上海更是提出以郵輪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為核心,加快打造全國郵輪服務貿易“標杆領航”。

郵輪經濟時不我待,深圳、海口、青島、大連、寧波、煙臺、秦皇島等沿海城市都在發力,廣州作為國際航運中心,之前雖有郵輪公司將南沙作為母港停靠,但沒有專業的運營母港區,此次南沙郵輪母港的投入運營,標誌著廣州郵輪產業發展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大灣區“郵輪圈”發力

南沙新郵輪母港是目前國內唯一與地鐵實現無縫對接的郵輪母港,良好的交通將使郵輪變成一個引擎,通過地鐵與航空、高鐵等實現無縫接駁,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流。

郵輪經濟另一大核心要素就是產業集群。比如上海寶山區近年來就著力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為依託,積極構建郵輪經濟全產業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郵輪相關企業入駐。

依託南沙郵輪母港,南沙也將著力打造廣州南沙郵輪產業總部集聚區。據瞭解,南沙區已出臺政策,鼓勵、吸引郵輪設計建造、郵輪經營、郵輪服務及消費等業務板塊的企業和單位入駐,並在產業園註冊總部或區域總部。同時,利用自貿區優惠政策經營郵輪旅遊、航運物流、融資租賃、金融保險、海事仲裁等業務,加快推動南沙郵輪產業總部經濟的發展。新郵輪母港區3號地塊擬建設廣州南沙郵輪城,為南沙新郵輪母港運營提供產業和生活配套服務。

隨著南沙郵輪母港的建成,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有分析認為,香港和深圳的郵輪母港具有相當大的競爭力,但南沙郵輪母港可以依託珠江三角洲龐大的經濟腹地和產業資源來開拓市場,其發展前景和潛力非常值得期待。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南沙方面也率先提出探索構建粵港澳郵輪組合母港群合作機制,推動廣州和香港、深圳郵輪母港實現“溝通對接、優勢互補、客源互送、合作共享、一同發展”,協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郵輪產業鏈邁向新臺階,力爭早日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郵輪旅遊走在全國前列。

同時,三方也可以進一步深化郵輪領域合作,加大力度打造“粵港澳大灣區8小時郵輪母港圈”,深度挖掘“郵輪+”產品,讓郵輪經濟產業鏈更上規模。

資料

南沙郵輪旅遊現狀

南沙郵輪旅遊自2016年從零起步,僅用一年時間躍居全國第三,增速全國第一。

2016年至2018年,南沙連續三年保持全國第三的位置,站穩中國郵輪產業“第一梯隊”。

今年1至6月,南沙接待出入境旅客22.96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二,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目前南沙郵輪碼頭開通了出發往香港、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地航線9條,郵輪目的地12個,成為國內東南亞航線最多的郵輪港口。

粵港澳大灣區郵輪母港

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又名蛇口郵輪中心,2016年10月31日正式啟用,形成郵輪中心、居住生活、商務商業、文創藝術等四大功能組團。該港包括22萬GT郵輪泊位1個,12萬GT郵輪泊位1個,2萬GT客貨滾裝泊位1個,客運碼頭3座。全球最大的郵輪可以在這裡停靠,將成為深圳通連香港、走向世界的“海上門戶”。

香港啟德郵輪碼頭:坐落於香港啟德機場舊址,由香港政府自資興建及設計,於2010年5月動工,2013年6月啟用,提供兩個停泊位,可以停泊世界上最巨型的郵輪。郵輪碼頭落成後,加上尖沙咀的海運碼頭,香港將會有四個郵輪泊位,可以停泊不同種類和大小的郵輪。由新加坡出發、經越南抵港的豪華郵輪“菁英千禧號”成為第一艘停泊啟德郵輪碼頭的郵輪。

採寫:南都記者 龍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