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與豐田此次純電動車領域的合作,是不是意味汽車電動化真是大勢所趨啊?

車哥哥


比亞迪與豐田此次達成純電車領域的合作,是不是意味著汽車電動化的大勢所趨,現在不能稱是大勢所趨,為時過早,只能說是汽車電動化的新起點,等新車型出來後再評論吧!

為什麼呢?

我們先分別來了解一下“比亞迪”和“豐田”在汽車新能源領域各自的實力水平。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領域所處行業水平

比亞迪1995年起步於電池事業,現已成為能夠提供包括電動車以及動力電池在內的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企業。2008年推出世界首款量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PHEV),並從2015年起連續4年實現新能源汽車(PHEV和EV)全球銷量第一。

可以說比亞迪汽車在純電技術領域還是成績可嘉的。

豐田汽車新能源領域所處行業水平

豐田是混合動力汽車的先行者,技術非常成熟。1997年推出世界首款量產混合動力車型以來,以混合動力車型為主在全世界累計銷售超過1400萬輛電動化車輛。

比亞迪在純電領域比豐田有優勢,豐田在油電混合新能源汽車銷量、品質安全與品牌效應領域比比亞迪有優勢。此次雙方合作,是否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是雙方在技術上、市場需求、銷量上的互補性,各需所愛?

從公開的雙方合作協議中可以解讀到,此次豐田和比亞迪合作,雖然是各出資50%,技術對等,實質是雙發開發研究的純電汽車,就是使用比亞迪的純電技術及構建平臺及零部件等,而豐田拿出自己的“豐田標”印在比亞迪生產的純電車上,就是豐田純電動汽車,對比亞迪來說是天大的好事,貼金鑲玉,改頭換面,成為豐田汽車;對於豐田而言,雖然自己在油電混合方面有一席之地,銷量不錯,自己在油電改純電中經驗不足,幾乎沒有技術積累,本次靠5050及技術對標,輕而易舉得到純電技術,也缽滿要粗,喜上加喜。

假如是這樣生產汽車,所謂的強強聯合,共同研發純電汽車,那麼就純電汽車的有關技術難題攻克還是遙遠之路,那麼豐田與比亞迪的合作開始,只是汽車行業純電汽車的整合開始,談不上是汽車電動化的趨勢所向,只是純電汽車領域的開始而已。

對於新公司的成立,比亞迪高級副總裁廉玉波表示,“期待通過此次合作,實現比亞迪在‘純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研發能力’等方面與豐田在‘品質’‘安全’等方面強強聯合,並根據市場的需要儘快推出受消費者喜愛的純電動車。”

假如就是上述所講生產所謂的純電動汽車,使用比亞迪純電技術與構建平臺,運用豐田汽車的生產、質量管理模式生產出來的純電汽車,從引用文中的【儘快】推出消費者喜愛的純電動車,市場的需要就是豐田的“品質安全”與品牌效應銷量。這種儘快根據市場需要推出純電動汽車不如說市場銷量轉化利潤的需求。

根據中國的環保要求,消費者需要物美價廉、且環保,續航里程長的純電動汽車,這才是市場需求。

雙方合作生產的純電動汽車,可以斷定質量不錯,品質也不錯,可能價格不菲,電池或許終生包換,(在最新研製的超級續航電池面市以前),因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把電池組續航里程深度攻克嗎?目前顯然不行,因為比亞迪就是標杆,可以狹隘的理解為比亞迪純電池組在世界領域所處的最高水平標杆。

如果比亞迪能放棄一些政策,出面聯合其他生產廠家,強強聯合,整合資源,降低成本,優化質量,這種合作才是汽車電動化的大勢所趨!

僅代表個人解讀理解觀點供大家討論,不存在任何歪曲、汙衊、編造、攻擊行為,假如存在負面影響,請第一時間內告知筆者刪除!謝謝!


千年松樹6393


汽車電動化是大勢所趨,部分發達地區已經明令2025年禁售汽油車了。2025年勢必將是電動汽車的新紀元,比亞迪於2008年推出世界首款量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PHEV),並從2015年起連續四年實現新能源汽車( PHEV和EV )全球銷量第一 。豐田公司於1997年推出世界首款量產混合動力車型,作為開發電動車領域的先驅,在研發、製造、銷售方面具備豐富的技術和經驗。雙方一致認為,為了減緩全球變暖,減少能源依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進一步普及純電動車為目標,有必要超越競爭關係的束縛,尋求共同發展,因此在純電動車型共同開發方面達成了合作。今後,比亞迪與豐田將結合各自在電動車和電池領域的技術積累和開發實力,致力於開發更具吸引力的純電動車產品,推動純電動車的進一步普及,雙方簽訂各自出資50%研發生產質量更好更穩定的電動汽車。





津北汽車


汽車電動化是大勢所趨,比豐合資只是剛剛開始。

首先要明白比亞迪與豐田是汽車電動化過程中的現象,並不能理解為兩家企業的合作確定了行業發展方向。決定汽車電動化的必然因素有兩點,具體如下。

1:化石燃料不可再生,石油天然氣等汽車能源均為不可再生能源,白話的描述就是用一些少一些。全球年均石油消耗量約超57億噸,這一容量的概念可理解為西湖庫容的4倍左右,想象一下在“石油的海洋裡遊弋”是多誇張的感受吧。面對如此誇張的消耗量以及不足2000億噸的探明儲量,這道小學一年級的算術題應該很容易找答案,石油還能用多少年應該明白了吧。

我國是全球汽車保有量第二大的國家,超2.4億臺汽油以及6000餘萬臺其他機動車,這些車輛每年消耗的石油造成了接近70%依賴進口。目前的油價已經被太多車主吐槽,然而在這種進口比例之下如何能期望油價能夠低;如果不控制燃油動力汽車的增長,同時不開始油轉電,未來的石油價格會高的非常離譜,這會影響民生的。所以從這一角度出發,為了戰略安全全局考慮,“能源革命”全面電動化的議案才會提上日程。

2:巨大的機動車保有量產生了極其誇張的尾氣排放,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顆粒物等物質為主的尾氣嚴重破壞了空氣質量,而每個人都需要呼吸。因尾氣造成嚴重問題可參考北美有歐洲出現的“藍煙時期”,這一階段影響了很多人的健康;一臺普通的家用代步車一年的排放量也得按噸計算,一臺公交車年均排放約為7噸左右,排量為公交車倍數級的重卡牽引車則更加誇張,不控制排放或早或晚必然出現大問題。

為了控制排放以及降低石油消耗,唯一的方式則是讓汽車電動化。首先電能可以通過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潮汐能以及海洋能等諸多方式獲取,以這些方式獲取的電能是相對無汙染的,而且這些大自然恩賜的能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電能則成為永久性可再生能源,不用為能源枯竭擔憂是必然轉型的第一原因。其次使用電能的電動汽車依靠電磁場轉化為動能,這種車型可以實現終端零排放,人類聚居區的空氣質量必然會因為這種汽車得到超大幅度的提升,這是必然普及的第二大原因。

總結:燃油動力汽車轉型電動汽車是歷史的必然,車企的轉型只是在這一必然的過程中的適應性升級而已。比亞迪汽車作為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領頭羊,並且有轉型平臺供應商的規劃;面對先進的技術何止豐田會與其合作,全球知名品牌如戴勒姆奔馳、奧迪VW以及某C集團都會是比亞迪的戰略合作伙伴或者直接被收購,自主品牌也有如長安廣汽以及某汽確定了合作關係。

不過這只是在國內市場的參考,在海外其他地區的知名車企如沃爾沃、捷豹路虎、福特林肯、FAC菲克、大眾汽車、日系兩田等品牌都已經確定了停產燃油車計劃,時間節點從2019年開始到2025年。汽車電動化已經是全球話題,任誰也無法阻擋。


本文由天和MCN共享發佈,內容請勿站外搬運,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