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狂卖20亿,他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都说中国广告创意已死,其实,国内最不缺的各类广告营销“大师”了。

“小罐茶大师会不会累坏了?”近日,网上流传的这样一个问题把年销20亿的小罐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有人给小罐茶算了一笔账:每一罐都是八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年销售20亿,一个大师一年炒茶2.5亿,每天要炒鲜茶1466斤……网友惊呼自己又缴了一次智商税。

调侃过后很多人发现“大师”背后原来还有“大师”。“专注‘套路’80后20年啊。”一位网友在知道了小罐茶创始人是杜国楹之后惊呼。杜国楹何许人也,名字可能听起来会觉得陌生,但是要说起他此前开创的4个品牌却熟耳能详: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钛金手机。

1997年,他用50万将背背佳做成行业翘楚,第二年狂销4.5亿;2003年,好记星销售超10亿台,逐步吃下数十亿的学习机市场;2009年,E人E本累积销售16亿,后被清华同方14亿收购,净赚7亿;2015年,8848手机攻占高端机市场,仅2年圈钱20亿;2016年,小罐茶……

看到这些还能说什么,一个字,服!

1年狂卖20亿,他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重要的选择,改变了人生轨迹


杜国楹,来自于河南周口,父母都是农民,杜国楹原本是一名老师,那时候,老师这一职业,虽然很稳定,但是工资却不是很高,于是,杜国楹并未坚持做一名老师,而是在两年后,就选择了辞职,之后去了郑州,其实当时杜国楹做出的这个决定,家里人都是不支持的,但是杜国楹并未回头,到了郑州之后,人生地不熟的,杜国楹也不知道能够干些什么,于是就随便找了一个工作,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成为了一名销售,后来,这个公司在天津开了一家分公司,新开的公司,需要人员,但是很多老员工都不想去,于是杜国楹毛遂自荐去了天津。而就是这一次的选择,也改变了杜国楹整个人生轨迹。

在天津的那段时光,对于杜国楹来说应该是印象深刻了,因为他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销售这份工作,也为日后杜国楹创业打下了基础,随着工作的历练,杜国楹的口才变的越来越好了,而业绩也非常的突出,但是怀才不遇,并未得到老板的赏识,于是杜国楹认为再继续待下去,也没有前途,于是跳槽了。而这一次的跳槽,让杜国楹创造出了第一个创业项目“背背佳”,当时,杜国楹跳槽到的是一家做矫正器械的公司,当时这家公司因为在广播上投放了广告,所以销量非常的好,于是杜国楹看出了商机,于是杜国楹想到了单干,他从一位教授的手中买下了一款矫正专利,在北京创办了企业。

1年狂卖20亿,他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杜国楹打造爆品的模式

1、塑造年轻化、标准化的品牌

提起泡茶,很多人都会发愁要放多少茶叶,小罐茶就告诉你一小罐的茶叶撕开就可以泡了,不用愁放多少茶叶了,这比大部分茶品包装上写着投茶几克放多少水的流程简单不少。

小罐茶用一小罐一小罐的茶叶让消费者记住了它的标准,泡茶的标准,茶品的标准。


喜茶坚持用原叶茶做底的茶饮,让它跟传统奶茶品牌区别开来,它有好的原料,有标准的制作,有鲜明的logo,用年轻人喜欢的设计风格来布置门店,这些都变成了它品牌的一部分。

1年狂卖20亿,他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传统茶企在贴近年轻人这方面有所尝试,但还是改变不了年轻人的印象,形象设计是一部分,更多的还是产品、对外宣传上,都没办法让人轻易改观。单是看起来繁琐又要讲茶文化的传统泡茶方式,已经让大部分年轻人没了耐心。


品牌形象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塑造出来的,还是要长久的挖掘、投入,直到让品牌深入消费者的心里。


2、产品“倒做”

传统创业者做产品时,往往先考虑有什么技术,有什么点子,有什么资源,根据这些把产品做出来,然后再去找用户,这是顺着做的逻辑。

“倒做”是先把最核心的需求识别出来,把最有商业价值的人群识别出来,再进行倒推,做相应的解决方案。

“倒做”的核心需求在于如何洞察人性,从人性中发现痛点,解决他们的迫切需求。

小罐茶的目标消费群体是适应现代都市生活的中高端人士,这类群体大多不懂茶、最大的痛点是买茶分不出好坏,所以小罐茶的广告词就是 “小罐茶大师作”,什么是好茶,大师作的就是好茶,一下子就满足了消费者的痛点。

8848能在手机市场的红海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识别与解决。当时市场上有很多手机品牌,但当时有一个创始人朋友偶然对杜国楹提到,“可以有一款独特的手机吗?现在连我家保姆的手机都比我新。”这启发了他,对于老板来说,他们需要一款高端的、独特的手机。

1年狂卖20亿,他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E人E本是以杜国楹自己为典型用户做的一款产品。他很喜欢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后来就想,能不能做一个用不完的本子?所以E人E本的用户是对笔记本有强烈需求的商务人群。

背背佳卖的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焦虑,好记星卖的是新教育方式的噱头与探索,这些背后,都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一次次宣扬情怀,一次次戳中消费者软肋。事实上,每一位产品经理或创始人,在打磨产品的过程中,慢慢都会变成人性大师。


3、标准化、工业化

以茶叶来说,大部分消费者的认知标准是混乱的。到茶叶城每家都是琳琅满目一屋子,说什么你也不信,这就是结果。

所以,小罐茶策略设计的核心是为中国茶做减法。“别人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把复杂的中国茶变简单。”

杜国楹把重量、品级、价格、包装等全部要素进行统一,快速实现消费者认知的标准化。

立顿的创始人也深谙此道。1890年,汤姆孙立顿在参观了斯里兰卡的锡兰茶园,决定做一件事,那就是:红茶怎么大规模工业化,流水线化和品牌化。


1年狂卖20亿,他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立顿重新定义了茶叶可以装在袋子里泡,实现了茶厂的规模化生产,茶园的标准化种植。

这和杜国楹的做法基本一致。标准化、工业化其实也是快消品的玩法之一。

小罐茶的下一步,就是实现工业化。目前,小罐茶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茶园。

纵向从产业链角度,杜国楹计划在每个产区建设工厂,建一个示范茶园,从茶园到出厂,一条一条全部打通。同时,内部成立两个研发中心,一个做原叶的研发,一个做工业化设备的研发。

横向从品牌角度,除了小罐茶之外,计划推出第二个品牌。小罐茶定位高端茶,偏向于中国原叶茶,下一步他们要做快消茶,因为更大的量在老百姓的茶桌上。


4、营销

其实, 他的营销模式极其简单:找准需求点+强大的概念营销+海量媒介覆盖。

存在即合理,奢侈品同样有溢价。对产品来说,有人认可有人买单就赢了。

就像杜国楹说的那样, “如果一个时代,一群人可以被我忽悠20多年,我得是什么智商?这是不可能的。你有选择的权利,而我没有强制的手段。”

所以,对于杜国楹的营销手法,除了不可取他的夸大虚假宣传的手法外,也要看到可学习的一面。

杜国楹善于从产业大势中寻找机会,又善于从人性的弱点中寻找痛点,把产品定位直抵消费者面前,这是他的厉害之处,这也是广大创业者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创业至今二十多年,杜国楹的套路始终没有过时,而且屡试不爽。在吐槽别人成功的方法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潜心去学习别人的成功之道。尽管是“套路”,但同一个套路不同人来执行,效果很可能大打折扣。面对外界质疑,杜国楹曾表示:茶产业是他创业的终极梦想。希望这次他的梦想能持续得久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