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六連跌,再次證明,豬肉是吃的,不是炒的

隨著天氣轉冷,豬肉炒作的價格也是逐漸降溫,自十一月以來,肉價基本都在下降的通道上,雖然每天降價一點點,但起碼證明,高價豬肉已經是昨日黃花,這也讓一部分養殖戶懊悔不已,為什麼不早日出手,現在這價格一頭豬少賣幾百大洋啊,當然養殖戶養豬也不容易,想多賺點錢也無可厚非,但豬肉的確不會再上漲了,因為政府一直引導豬肉是吃的,而不是炒的,穩定的肉價市場是經濟發展穩定的一個因素。

豬價六連跌,再次證明,豬肉是吃的,不是炒的

肉價可以高,但要有度,就像日常騎自行車,輪胎打氣到一定程度,它彈力足,騎著省力舒服,但打多了氣,它就會爆炸,豬肉也是如此,肉價一定程度的上漲,刺激了養殖戶養殖的決心,對養殖業有一定的推進作用,但是豬價高到一定程度,還要進一步上漲,就會背道而馳,因為豬價高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百姓買不起肉而肉銷售不動,另一方面,部分養殖戶也會利用激素催長,大力攫取利潤,這一切都改變了豬肉的實際的意義,豬肉已經如貴金屬一樣,由吃變為炒,這是國家最不想看到的,所以下降就是必然,不然真會‘’爆胎‘’。

豬價六連跌,再次證明,豬肉是吃的,不是炒的

昨日豬肉價格全國普降,外三元、內三元、土雜豬基本每斤均下降1元左右,就是因為豬肉炒作的價值已經逐漸失去意義,大量進口的豬肉陸續入境,前期豬仔逐漸出欄,這一切說明,豬肉由供不應求變為供大於求,就像一隻股票,本來就搖搖欲墜,但隨著大盤的急劇下跌,僅憑主力一己之力,實難撼動下降的命運,而豬肉本來原始價不高,至今已經翻倍,下跌也是必然。

豬價六連跌,再次證明,豬肉是吃的,不是炒的

我們理解養殖戶養殖豬的不容易,但是也不希望肉價高到我們老百姓買不起的地步,畢竟安定的市場環境才是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一場非洲豬瘟引發的豬肉高價風波已經漸行漸止,這也充分驗證了我國政府完美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也證明了百姓在這場無硝煙的戰場的冷靜,因為大家都相信,豬肉是吃的,不是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