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探測器能飛到木星,卻不能接近,為何探索它難度如此之大?

孫華藝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總質量是其它七大行星之和的2.5倍,是太陽的1/1000。它的元素構成與太陽相似,有75%左右的氫、24%左右的氦,其它1%是一些甲烷、水蒸氣、氨、碳、乙烷、、氖、氧…



這些數據當然是人類探測器探測到的,人類為能更好的瞭解木星,美國在1927年就發射了第一個木星探測器——“先驅者10號”;後來又在1973年發射了“先驅者11號”;在1977年發射了“旅行者號;在1989年“伽利略號”升空,但它在2003年墜毀在木星之上;在2008年發射了“朱諾號”。這些木星探測器都為人類帶來了大量木星數據。

木星上惡劣的環境

從拍到木星照片上我們知道木星是一顆有著斑斕花紋的,這些捲起來的雲彩很是養眼。但這些美麗捲雲都是木星上比地球還狂烈幾百倍的風暴吹出來的,這些紅色的雲就是主要是磷元素構成。


木星上有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紅斑,每個紅斑就是一個風暴,一個漩渦,這些風暴可以有幾小時,也可長達幾世紀。最大的大紅斑可容下3個地球。

另外木星質量如此大,引力也是最大的,約有地球的350倍。1994年曾有一顆名叫“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撞上木星之時,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撕成了25大塊,然後像長長的列車一樣一顆顆的撞在木星上,最終在木星上爆炸。

還有木星的內部氫相變區域溫度高達9700℃~17500℃,壓力有200Gpa;它核心溫度達到35700℃~64300℃,壓力有300~4500Gpa。不過它外大氣層溫度只-168℃。

木星還有比地球大14倍的磁場,高達4.2~14高斯。

為什麼人類的探測器能飛到木星卻不能接近?探測它這麼難?

首先,人類探測要抵抗木星巨大的引力,“先驅者11號”運行軌道要距離木星最近也有4.6萬千米;旅行者號距離木星在27.5萬km之外,拍下了幾千張木星照片。2008年發射的“朱諾號”進入木星軌道後,以65km/s的速度飛行,距離木星雲層最近,才4667km。

這是非常危險的,但為了更詳細探測木星內部構成,探測器仍要前往,就那句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果然“朱諾號”不負所望,發現了木星像個小太陽一樣正在向宇宙釋放巨大能量,這是由於它內部有28萬K的溫度,具有氫核聚變的條件,如果它質量再增加75倍,內部高壓就能形成氫氦聚變反應了。

而木星正在不斷收縮,天文學家推測再過幾十億年,核心壓力就可以達到氫核聚變的條件。


弄潮科學



木星是以羅馬眾神之王——朱闢特的名字命名的。它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的第五行星,也是最大的行星。木星有多大,你可以並排排列11個地球,從木星的一邊延伸到另一邊。

木星的質量也非常大,相當於317個地球的質量。



大約45億年前,我們的太陽系就形成了。大約40億年前,木星穩定在第五顆行星的位置上。

重力在創造行星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為它將塵埃和旋渦氣體聚集在一起。木星是氣體巨行星之一,據信它吸收了太陽形成後剩下的大部分質量。



這就是為什麼木星的物質是太陽系所有其他天體總和的兩倍以上。木星和我們自己的太陽有著相同的成分,如果它長得稍微大一點,它就會點燃成為太陽系的第二個太陽。它的引力比地球大的多,人類探測木星需要更多的燃料。

木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與太陽非常相似。作為一個氣體巨人,深入大氣層,才能發現溫度和壓力已經上升得非常大,氫氣被壓縮成液體形式。



液體氫給木星帶來了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海洋。科學家認為,接近木星中心的一半時,壓力之大,電子都被從氫原子中擠出。

這將使液體處於導電狀態,就像金屬一樣。人們認為木星的快速旋轉足以驅動這個區域的電流,從而產生難以置信的強大磁場。木星的一天只有10小時,自轉比地球的24小時快的多,再加上巨大的體積和質量,產生的磁場也比地球大的多,給探測器探測和通訊帶來了難度。



科學家推測木星內部由三個區域組成:一個岩石核心,其質量是地球的12-45倍,主要由鐵和硅酸鹽礦物組成。

科學家認為它的溫度可能高達50000攝氏度。第二個區域構成木星的大部分質量,它在核心周圍有一層導電的液態氫。

第三個區域由普通的氫和一些氦跡組成,這就過渡到了木星的大氣層。

木星是一個氣體巨人,因此,並沒有我們地球真正的“表面”,木星是由不斷旋轉的氣體和液體組成的。

如果我們試圖向木星發射登陸器,它就沒有著陸的地方。航天器也將無法飛行,因為極端的溫度和壓力會擠壓、蒸發和熔化航天器。

木星的風暴非常巨大,它們是在木星較暗和較亮的水平帶邊緣形成的。



最大的風暴是大紅斑,它的直徑接近25000公里。大紅斑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它大到足以容納兩個地球。

科學家發現木星實際上釋放的能量比它從太陽那裡獲得的能量多。

木星之大,以至於它的質量對自己施加了難以置信的引力,木星壓縮自己這個過程產生的熱量非常大,即便是木星也會變得超負荷,並將其拋向太空。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人類的探測器能飛到木星,卻不能接近,為何探索難度如此之大?

答: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一顆行星。

●木星數據 :

赤道直徑:142,984千米;離太陽的平均距離:778.300萬千米;在軸上自轉週期所需的時間:9.9小時 ;密度(水=1):1.3 ;表面溫度-148℃;繞太陽運行所需時間:11.86年;大氣成分氫氦、甲烷、氨、金屬氫(重氫)、乙烷、水。


●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比地球大兩倍。 兩個車道接地可以並排安裝獨自在大紅斑裡,木星是第五顆離開太陽的行星,五彩繽紛的旋渦雲帶 。木星它們是被風驅動的,時速可達700公里,是因為地球在旋轉非常快。 雲是由冰凍的水、氨和其他晶體漂浮在的氣氛氫和氦 。

●第一艘被送去探索木星的宇宙飛船是1973年推出的先驅10號和俄1號和1974年。 他們後面跟著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它們都是在1979年飛過木星的,併發回了壯觀的圖像。 這個旅行者號的照片顯示木星。 就像所有的巨人,都被汙點包圍著用非常細的灰塵做成的戒指。 它們還之前捕獲了三顆小衛星天文學家不知道 伽利略號宇宙飛船於年到達木星。 1995年,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飛過 飛船,它進入軌道是為了研究行星及其衛星數年伽利略號釋放了一個小型探測器,降落傘降落到木星大氣層它的工具收集了關於 溫度,壓力和 化學成分,用放射法測定回到地球 。


●木星上沒有固體表面,穿過大氣層,木星周圍的巨大液體球變厚直到木星的岩心 。

●木星內部的含量是地球的兩倍 與其他行星一樣的物質PU 一起。 大部分是氫雖然就在行星上有一個多岩石的核心,在大氣層之下,氫被木星擠壓強大的地心引力 。木星深處的液體氫就像是熔化的金屬。 它可以導電,它使木星具有很強的磁性,木星的磁力是4000倍,比地球還要強大。 這樣的一種結果是磁力把木星變成一個強無線電發射機,木星沒有固態的表面積,且大氣層壓力1Mpa;它的信號只能夠用射電望遠鏡拍攝 4A木星的視圖,其它探測器根本無法靠近,更談不上著陸。

科普類文章,有意思。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娛樂娛樂。

知足常樂2019.9.10日於上海


知足常樂0724


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主要是液態氫組成。木星有“靈活的大胖子”的稱呼,這是因為木星自轉速度特別快,自轉一週大約是9個多小時。赤道的自轉線速度可達每秒12.6公里,如此高的速度,一小時是45360公里,比高鐵的速度快,比出膛的步槍子彈快15倍,幾乎與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13.06千米/秒)相等了!可想而知,如此驚人的速度,無論是人還是探測器在瞬間就被撕成碎片。

木星的體積是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其他七大行星質量和的2.5倍。是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僅比太陽小。所以探測器要需要抵抗木星的巨大引力。

木星上的風速也很快,大概是130米/150米,最大風速達130~150米/秒。木星大氣中充滿了稠密活躍的雲系。各種顏色的雲層像波浪一樣在激烈翻騰著。在木星大氣中還觀測到有閃電和雷暴。

木星的大紅斑是一種渦旋風暴,直徑大到可以容得下2至3顆地球。這個風暴的最大高度比周圍的雲層要高出約8km。

在木星大氣中還有閃電和雷暴,尤其是外大氣層的亂流和風暴。木星外層的大氣溫度很低,就算探測器可以順利穿過木星外層大氣,但是,隨著探測器的進一步深入木星內部,溫度卻越來越高,壓強也越來越大。在距離木星表面以下5000米處,氫由於高溫高壓變成了液態。所以探測器很難承受如此高的溫度和高壓,探測器還沒來得及工作,就在與木星大氣劇烈的摩擦和強大的壓強下被摧毀了,可能直接被融化甚至蒸發,徹底消失在木星大氣中。

科學家分析,木星可能有一個石質的內核,被一層含有少量氦,主要是氫元素的液態金屬氫包覆著。內核上則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質集結地,以液態氫的形式存在。木星內部就是這種環境,液態金屬氫由離子化的質子與電子組成。

在木星內部的溫度壓強下氫氣是液態的,而非氣態,這使它成為了木星磁場的電子指揮者與根源,木星的磁場強度大約10高斯,比地球大10倍,含有高能粒子。木星還是天空中已知的最強的射電源之一。

木星是一個即能接收太陽的熱量,而且自身內部也能產生的熱量的天體,接收太陽的熱量和自身產生的熱量幾乎相等。

可見木星是一個非常恐怖,即高溫,又高壓的氣態星球,環境的惡劣,所有的探測器都無法著陸,只能一直往下掉,直到最後被壓碎碎為止。

但是木星對於人類還有很多貢獻,如果沒有巨大的木星,外來的很多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幾率就會增加,對於地球的安全起到了屏障的作用,比如1994年的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撞擊木星,彗星最後化作21塊碎片,而木星卻安然無恙。如果沒有木星的攔截,也許地球早就被毀滅的了。

我國古代人民稱木星為“歲星”,是最有權利的年審神,掌管人們一年的禍福,主宰全年的運程。古人把太歲視為君王,建殿共奉。古人認為他不是凶神,而是守護神。明代《三命通會》說:“真太歲,又名轉趾煞,要大運日主與太歲相和相順,其年則吉;若值刑衝破害,與太歲相戰克則兇。”與太歲相順則吉,相逆則兇。清末民初的命算大家袁樹珊說:“夫太歲,至尊,非煞也。”

如今隨著行星際空間探測器的發射,會不斷揭示出太陽系天體中許多前所未知的事實,包括恐怖的木星,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會獲得更多木星的信息。








若子不弱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直徑接近14萬公里,主要由90%的氫和10%的氦組成,還有少量的甲烷、水和氨,成分非常接近形成整個太陽系的原始太陽星雲,質量是地球的317倍以上,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質量是太陽系其他所有行星質量總和的兩倍多。

提供了巨大的引力,木星雲頂的重力勢地球的2.5倍,由於氣態行星沒有固體表面,所以會一直隨著重力往下墜落。氣態行星沒有固體表面,它們的氣態物質只會隨著深度的增加而變得更加密集。我們對木星內部的瞭解是高度間接的,而且很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這種狀態,主要原因是無法深入探索它——伽利略號木星軌道器釋放一枚木星大氣探測器被拋入木星的雲層中,只下降到雲頂以下約150公里處就被摧毀。

木星可能有一個岩石物質的核心,相當於10到15個地球質量。在行星核的上方,行星的主體以液態金屬氫的形式存在,這種金屬氫的形式只有在壓力超過40萬MPa時才有可能存在,液態金屬氫由電離的質子和電子組成,但溫度要低得多。液態金屬氫是一種導體,也是木星磁場的來源。木星最外層主要由普通氫和氦氣體組成,也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簡單分子。

木星有一個巨大的磁場,比地球的強得多。木星的磁層延伸超過6.5億公里,因此,木星附近的環境含有大量被木星磁場捕獲的高能粒子。這種輻射與地球範艾倫帶中發現的輻射相似,但強度要大得多,對一個沒有保護的人來說是致命的。

此外,木星和其他氣體行星都有高速的風,在不同緯度範圍風的方向相反,形成相鄰的帶。來自伽利略號探測器的數據表明,風速甚至超過每小時640公里,並一直延伸到探測器能夠觀測到的最遠的地方,向下延伸數千公里進入內陸。木星的大紅斑就是一場已經肆虐了至少300多年的風暴,大小足夠容納兩個地球。


科學閏土


人類的探測器能飛到木星,卻不能接近,為何探索它難度如此之大?

木星應該除了太陽和月亮以外人類看到其圓面的第三個天體,當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木星時人類的視野瞬間從肉眼觀測的時代升級到了光學望遠鏡時代。數百年以來人類對於木星總是無比著迷,巨大的木星紅斑與迷人的條紋更是趨之若鶩。而且所有前往太陽系外行星的探測幾乎都會路過木星,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木星太陽系中最大的路人甲。

哈勃拍攝的木星紫外波段照片

木星探測史

第一個路過木星的探測器是先驅者10號,第二個是先驅者11號,第三個是旅行者1號,第三個是旅行者2號。

比較有意思的是旅行者一號和二號,一號先飛躍,這符合常理是吧,但其實是旅行者二號提早半個月發射的,但旅行者一號速度比二號更高一些,它在火星外側的小行星帶超過了二號,成為了第三個造訪木星的探測器。

木星整整做了5次路人甲,在1995年它終於卸掉太陽系內最大的路人甲稱號,迎來了它作為主角的時代,伽利略探測器是專門為了木星探測而來。在1989年10月18日被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帶上近地軌道伽利略告別地球,並於6年後進入木星軌道,展開了為期7年的觀測任務,最終為避免汙染木衛二,在2003年9月21日衝入木星大氣層,為探測木星大氣層做了最後一次貢獻。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伽利略探測的悲劇事件,它的高增益天線由於冷焊無法在展開,結構就是導致它的傳輸速率大大降低,不過後來改善了壓縮算法,最終伽利略還是圓滿的完成了任務。

伽利略可控墜毀後,木星又成了路人甲,除了2007年2月28日新視野號飛掠木星後,一直到了朱諾號2016年7月5再次造訪木星。比較有意思的是朱諾號還帶了向伽利略致敬的徽章!

這個銘牌是意大利太空總署提供,上面的文字是伽利略1610年1月的木星觀測手稿以及伽利略的肖像。另外三個樂高人偶像,分別代表伽利略、朱庇特(羅馬神話的木星之神)以及他的妻子朱諾,因為這顆探測器就是以朱諾命名的。

要注意下的是朱諾號探測器原本計劃的觀測週期是20個月,但它現在還在軌道上繼續運行,並且打算觀測到2021年後再受控墜毀。

木星的可怕之處

木星的直徑約為139822±12 km,它的質量約為太陽系出太陽以外所有行星的2.5倍,木星最可怕之處:它的大氣壓也許是大家第一個能想到的,因為木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從外到內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面,因此掉入木星會一直沉到被壓碎為止。

大紅斑應該是各位能想到的第二個可怕的地方,大紅斑南北寬度:14000千米,大紅斑東西長度:20000~30000千米,邊緣風速高達120米/秒。從伽利略時代到現在,雖然規模有些減小,但從未停息。

大紅斑下的木星雲層想象圖

木星巨大的質量導致它的逃逸速度高達59.5 km/s,簡單的說人類到現在為止,只有那個傳說中達到了最高速度的核彈發射井井蓋能從木星逃逸(70km/s),其他就不要指望了,能下去但絕對上不來,因為以人類這點微末道行還製造不出能夠加速到60km/s的飛行器。

木星真正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其表面,而是在其看不到的地方,比如木星超強超大的範艾倫輻射帶

早在伽利略探測器時代就在木星環與高層大氣之間新發現一個超強輻射帶,與地球周圍的範艾倫輻射帶類似,但強度是範愛倫輻射帶的10倍左右,其中還有高能的氦離子。

因此朱諾以一條怪異的軌道穿過木星的超強輻射層,它的近木點距離只有4300千米,而遠木點這超過木衛四的軌道(188萬千米),這個目的就是為了穿過木星磁層之間的間隙,並且儘可能少在這個區域逗留,因為這是一個被稱為木星微波爐的地方。即使在地球上的近地軌道上,航天器也儘量避開地球的範艾倫輻射帶,比如國際空間站就在400千米左右的軌道運行。

範艾倫輻射帶:指在地球附近的近層宇宙空間中包圍著地球的高能粒子輻射帶,主要由地磁場中捕獲的高達幾兆電子伏的電子以及高達幾百兆電子伏的質子組成,地球的範艾倫輻射帶分為內層(1500-5000km)外層(13000~20000km)

木星作為路人甲的貢獻

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所有路過木星的探測器動機都是不純的,“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是對這些探測器最好的形容,因為它們都是去揩油的,都想利用木星的公轉速度以及它巨大的引力來一次引力彈弓,這就是它們路過木星的真正目的。

這副GIF動圖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可以利用行星的引力來加速(引力彈弓),擔任也可以變軌與減速,而其中最經典的是莫過於旅行者二號探測太陽系所有外行星的故事,利用行星的引力彈弓一顆顆接力下去,一直到冥王星,優點是節省燃料,缺點是有點耗時間,因此2006年發射的新視野號,就只利用了一次木星的引力彈弓就直接前往冥王星,因為它的速度夠快,時間更重要。

另外各位可不要忘記了木星作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也是挨炮最多的行星,畢竟它的個頭放在那裡,其引力可是俘獲了不少小行星的“芳心”,稱為繞其運行的衛星,當然這個一不留神來個璧咚或者滿懷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另外法國幾位天文學家還折騰出了一個尼斯模型,認為木星剛形成時木星軌道還要靠外,但由於軌道共振的關係木星軌道漸漸遷移到了現在的軌道,而這個擾動給內行星帶來了數不清的彗星,聽說地球的海洋就是那會打下的基礎。

所以,木星可怕嗎?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航天科技也是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從第一次人類飛出地球,到人類實現太空行走,以及人類登陸月球,這都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突破,而木星為什麼一直不能探測呢?



首先是航天任務資金和優先級排序的問題:目前NASA的重點在於國際空間站,同時還忙著開展人類重返月球任務和火星載人任務。除此之外,還有人類健康這一重大問題:木星的輻射環境極不利於人類生存。朱諾號在重重保護之下還能僥倖存活,但即使這樣也難保長久。

NASA目前的輻射指導方針規定,宇航員累積受到的輻射劑量只能使其一生中罹患癌症的概率增加3%。而此前由NASA好奇號探測器提供的測量數據表明,為時860天的火星任務(包括180天去程,500天火星停留時間,以及180天返程)將使宇航員總共接收1.01西弗的輻射,可能使患癌幾率增加5%。


而木星的輻射環境可能比火星更為糟糕。2016年的一項研究指出,要想程度地避免輻射,宇航員也許需要在木衛二的冰層中工作,這樣每年接收的輻射劑量可能只有0.3西弗。但無論是在木衛二表面,還是在木星輻射極強的輻射帶中,環境都要嚴苛得多。

人類受到高劑量輻射時,會出現嘔吐、眩暈、脫髮等急性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死亡。但若為避免輻射、為宇宙飛船加裝保護層,又會大大增加飛船重量,提高飛船發射難度。要打造合適的飛船防護層,也許還需運用更先進的技術。


所以只能等待日後科技再發達一些,技術再先進一些,科學家們能研製出一些適合人們登陸的物品時,我們再考慮登陸木星吧!畢竟,除了探索科學之外,我們人類的生命還是最重要的了!


河北薛之謙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軌道排在火星的外側也就是“第五號位置”。都說木星是一顆失敗的恆星,它的組成成分和恆星比較類似,主要是氫(90%左右),其次是氦。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其他七顆行星總質量的2.5倍,距離地球在6.3-9.3億公里之間。
圖:地球和木星的大紅斑對比

木星作為一顆距離地球最近的氣態巨行星,人類對於它的興趣可以說是很濃厚的,對於太陽系內行星的探測除了金星、火星之外就是木星較多了。首先四個星際探測器都對木星進行過探測,1972年3月份發射的先驅者10號探測器,飛行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在1973年10月份飛掠木星,拍攝了大量的木星圖像。
同系列探測器先驅者11號隨後發射,在1974年12月到達木星,距離木星表面最近只有4.6萬公里。先驅者11號探測器探測了木星的磁場、輻射帶、溫度、等,並且首次看到了木星的南極區域。接下來的就是旅行者號姐妹,都飛掠了木星拍攝了大量的圖像。



在後續NASA又發射過專門探測木星的探測器,例如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1995年進入環繞木星軌道,執行任務14年繞木星大約34圈在2003年受控撞入木星。伽利略號探測器詳細的探測了木星,並且在剛進入木星軌道後就發射了一個小的探測器主動撞入木星,近距離探測木星獲得重要數據。而最新的木星探測器是朱諾號,目前仍然在軌執行科學任務。

對於木星的探測只能是繞其軌道運動,變成它的衛星,木星作為氣態行星理論上是沒有表面的,並且有著明顯的分層結構,由於溫度壓力的不同,分別為氣態層-液態氫-金屬氫,最內層是金屬氫包裹的巖質內核。


通常默認木星大氣壓強等於1MPa,也就是十倍大氣壓強的位置作為木星的表面。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曾釋放木星大氣探測器,這個探測以每秒48公里的速度進入木星大氣層,表面承受著14個大氣壓強,近千攝氏度的高溫,隨著探測器的下降溫度、磁場、壓力的增強,最終只工作了1個小時左右就失去聯繫了。


科學黑洞


木星在我們這個太陽系裡是一顆最大的氣態型星球,因為它自傳的速度快,所以他的引力非常的大。凡是靠近它一切東西都會被它吸收了。人類目前派上去的觀測衛星也只能在木星的運行軌道外很遠地方觀測,人類目前用哈勃望遠鏡所能觀測到就是木星上的著名的大紅斑,它就像一隻巨人的大眼睛,小夥伴們那可不是紅斑,也不是眼睛,而是在木星上肆掠上億年巨大風暴雲團,是由木星上的閃電和各種大氣中的化學物質組成的巨大龍捲風,這可是名副其實狂暴星球,光大紅斑就可以裝下十個地球,科學家觀測凡是撞像地球而來的小行星在經過木星時會被木星巨大引力改變軌跡,甚至被木星直接吸收,可以木星由於它的體積龐大也充當了地球保護傘行當


隴南小秦哥


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人類最有可能靠近並登陸最後定居的行星只有火星一個,其它八大行星不但距離地球非常遙遠而且不具備人類移居的條件,有的甚至連探測器都無法靠近。像木星這種具有強大引力的天體,經常會捕捉一些靠近它的小型彗星並用強大的引力把他們撕裂成碎片高速墜落撞擊銷燬,所以哈勃太空望遠鏡經常拍到木星上大大小小無數的隕石坑,這就是木星強大引力撕裂小彗星墜毀自身的傑出成果。假如人類的探測器飛行軌道誤入了木星臨界的引力範圍之內,粉身碎骨就是最後的結果,所以哈勃望遠鏡和其它探測器拍攝的木星照片都是在距離木星遙遠的光年之外,大多都是趁著木星的近地軌道來臨的時候把握機會補拍的。所以木星的圖影資料是科學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到的,非常珍貴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