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因矿而“晶”彩

黄石:因矿而“晶”彩

黄石矿博园内用废弃材料制作的张之洞像

有山水相依的迷人景色,有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也有工业文明的古今记忆。黄石,这座城市因矿而“晶”彩,又因其努力打造的最美工业城而令人流连忘返!

11月6日至8日,由湖北省记协时事专委会组织、黄石日报社承办的第24届年会暨2019年度时事好新闻评选在黄石举行。来自全省19家报社的时事编辑记者齐聚黄石,开展“最美工业城·文旅新时尚”全媒体采访活动,感受黄石地矿科普魅力。

历史悠久的工业遗产见证城市发展

3000多年的工业文化积淀,使黄石保留了大量以矿冶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工业遗产。2012年,黄石矿冶工业遗产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让世界开始认识黄石、了解黄石。

黄石的矿冶工业遗产,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露天采场等“四大”工业遗址最具代表性。2012年11月,黄石工业遗产片区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4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是目前我国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工业遗产。

其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一座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汉代开采和冶炼铜矿的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

黄石因矿建厂,因厂立市,曾经的重工业气息渗透在城市深处,铁山、上窑、四门、黄石港等等地名都与矿冶工厂密不可分。而牵连出黄石人记忆的,是街头的火车轰隆而过、是江边的汽笛吹响、是八泉街上裹满芝麻的港饼香。

如今的黄石安逸、宁静,处处体现着和谐、秀美。近处,城内磁湖与群山交辉,江滩公园钓鱼闲聊的老人慈祥愉快;远方,东方山上香火鼎盛,黄石园博园逸趣多彩,矿山、铜绿山讲述历史。它适合生活,也邀请你来感受这份静谧。

文旅融合走出老工业城蝶变之路

不可否认,大规模、高强度的采矿、冶炼,黄石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转型之痛。

面对难题,黄石并没有退缩,也没有退路。

近年来,黄石把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矿为媒、以会相约、以产带动,把地矿资源、工业遗址转化为科普、文化旅游资源,展现出“最美工业城,文旅新时尚”的独特魅力。

2016年9月,黄石启动我国首个地矿科普展——湖北(黄石)矿物晶体奇石文化博览会暨首届地矿科普展;2017年6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黄石市政府与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湖北省科协共同举办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2018年9月,第二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在大冶湖畔开幕;今年第三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暨晶彩黄石文旅嘉年华如期上演……高端地矿展会、时尚文旅秀、文创产业招商等活动密集举行。

如今,依托“三园三馆”(黄石园博园、矿博园、恐龙园、地质博物馆、黄石规划展示馆和生态展览馆)地矿元素富集,黄石进一步整合地矿、科普、旅游资源,盛装迎客。

面积约135.5公顷的黄石园博园位于黄石市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东部,北靠滨湖大道,南临大冶湖,视野开阔,生态景观区位优越。黄石园博园的绿色生态价值、科学普及的内涵,为城市加快建成“山水宜居之城”“历史文化名城”注入了强劲动能,当属黄石转型发展的“绿色窗口”,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2010年国家4A级景区。如今,这个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18万平方米的“亚洲第一天坑”,已成为黄石的标识、网红打卡地,不仅留下了千百年来的采矿印记,也见证了这个千年古城的蜕变重生。

黄石,大地吐珠玉,矿产如繁星;三千年前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学术界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黄石矿博园是集中展示黄石矿冶文化、矿物晶体和奇石等资源、地质科普的对外窗口,具有地方特色和引领辐射作用的生产加工文化创意产业园,展现黄石“黄金宝石”之城和山水园林城市魅力的工业旅游景区。

从地下到地上,从黑色到绿色,从高碳到低碳,从制造到创造……黄石从矿冶到矿晶,悄然完成了一次蝶变。一座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历史文化名城,已然崛起在长江中游之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