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式”教育真的好嗎?羅森塔效應:對孩子的鼓勵要把握好度

對於孩子的教育,向來都是身為父母所必須要面臨的難關,也是一定得攻克的難題。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是理不清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對的,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什麼樣的教育理念都有。

我猜,應該有不少父母都瞭解過“鼓勵式教育”。以鼓勵孩子為主的教育方式,真的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成為理想的人嗎?“鼓勵式教育”需要注意些什麼?今天,就為大家簡要剖析一下風靡全網的“鼓勵式教育”。

“鼓勵式”教育真的好嗎?羅森塔效應:對孩子的鼓勵要把握好度

何為“鼓勵式教育”?

“鼓勵式教育”是近幾年傳入國內之後才逐漸流行起來的,與“批評式教育”截然不同,主要提倡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多以鼓勵、積極的話語和態度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與尊重,減少對孩子自信心的打擊和挫敗,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下成長。

自古以來,我國都是以嚴厲的教育方式為主,總認為嚴格對待孩子,孩子才會聽話懂事,才能成為有用之才,但是對孩子過多的打擊容易使孩子變得自卑、膽怯,而“鼓勵式教育”則是通過正面、積極的引導和溝通,讓孩子和父母處於對等的狀態,能夠讓孩子變得樂觀向上。

“鼓勵式”教育真的好嗎?羅森塔效應:對孩子的鼓勵要把握好度


鼓勵教育的好處

“鼓勵式教育”對於家長也好,孩子也好,都能起到一定的積極向上、樂觀的作用,對於家庭的和睦,也有一定的幫助。

1、讓孩子養成積極向上的心態

時常鼓勵孩子,會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挫折或者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逃避、退縮,而是想辦法解決所面臨的難題,並且相信自己是可以攻克這些難題。這也就讓孩子變得有自信,且心態都會是積極向上的,而不是消極逃避。

2、讓孩子變得有責任感、有擔當

在“鼓勵式教育”的引導下,孩子會覺得自己是生活的小主人,在自信心的帶領下,孩子便會覺得自己也應該肩負起一定的責任和義務,並且會很勇敢地承擔,在成功完成某件事情之後,孩子還會收穫滿滿的榮譽感,促使孩子更加有擔當。

3、有利於家庭和睦

家庭中少了呵斥聲、打罵聲、哭泣聲,多了鼓勵的聲音、相信的聲音、歡笑的聲音,在家庭相處過程中,氣氛也會不覺得變得和睦美好,孩子在和睦友愛的環境下成長,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鼓勵式”教育真的好嗎?羅森塔效應:對孩子的鼓勵要把握好度


羅森塔效應

羅森塔效應其實是一種心理效應,指的是當我們接受某些任務或者要去做一件事情時帶有高度的熱情和期待,或者被外界給予高度的看好,那麼事情成功的概率就會變得很高。

舉個例子,當你的孩子拿著數學試卷,告訴你他沒有考滿分時,如果你很生氣的質問為什麼沒有考滿分,孩子會更受傷。而當你心平氣和地問孩子:“為什麼沒有考滿分,是因為粗心嗎,還是因為知識點沒有掌握好?沒關係,這次沒有考好,下次我們好好努力,把沒掌握的知識補齊,下次一定可以拿一百分。”那麼孩子就會備受鼓舞,學習起來就會更有動力,學習成果會翻倍。

“鼓勵式”教育真的好嗎?羅森塔效應:對孩子的鼓勵要把握好度

如何運用羅森塔效應教育孩子?

1、不要吝嗇鼓勵孩子

孩子對於父母都有崇拜感,當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時,是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的,如果這時候父母能夠表揚孩子的優點,並且鼓勵孩子,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增加,做事情也會更加從容。

2、適度鼓勵,適度提建議

雖說鼓勵孩子能夠有效地塑造孩子的自信心,但是也不能無腦地表揚鼓勵,鼓勵時應該要落實到具體的點,有技巧的進行表揚鼓勵,比如孩子寫字寫的很端正,在表揚的同時再加點小小的建議,不僅能讓孩子更快速地成長,還能不至於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

3、鼓勵孩子多嘗試、多動手

口頭上的鼓勵,最終也是為了能在孩子的社會實踐中起到一定的積極和推動作用,所以父母們可以多鼓勵孩子進行一些實際的操作,比如孩子喜歡鋼琴,那麼父母就不要讓孩子去學吉他,而是鼓勵孩子學習鋼琴,讓孩子在興趣和自信心的加持下,更快更好的成長。

“鼓勵式”教育真的好嗎?羅森塔效應:對孩子的鼓勵要把握好度

固然,“鼓勵式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變得更加積極向上,並且能勇於承擔,有責任感,但是在鼓勵的時候,需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行一定的甄別,把握鼓勵的尺度和表達方式,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育兒問題洛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洛媽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