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殺母:讓孩子過早懂事,是中國父母對教育最深的誤解

今年4月,轟動全國的北大弒母案嫌疑人吳謝宇落網。

這個曾經的“天之驕子”,北大的高材生,本應擁有一個無比光明的未來,但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不禁令人扼腕。

北大學霸殺母:讓孩子過早懂事,是中國父母對教育最深的誤解

兩年前,當北大孝子成了通緝犯後,所有人都驚呆了。因為,在外人眼中,吳謝宇是一個特別優秀又懂事的孩子。

從小,他就特別聽話懂事,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不會讓父母操心,他就是那種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被人稱作是“完美小孩”。

他優秀到何種程度?不僅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而且GRE成績很優秀,有老師曾說:以他的成績去申請美國哈佛之類的名校都不成問題,如果做學術,肯定也是頂尖的學者。”

北大學霸殺母:讓孩子過早懂事,是中國父母對教育最深的誤解

除了優秀,他還非常孝順,上了大學期間,他幾乎每晚都與母親通電話,在外人看來,他是一個格外有孝心的孩子,甚至有同學說“即便相信我自己殺人,也不會相信他去殺他的母親。”

可是,就是大家眼中的完美孩子,卻有計劃、有預謀地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一開始,所有人都不理解,但隨著案件深入調查,大家才發現,完美只是吳謝宇的偽裝罷了。

在優秀、孝順、懂事的背後,他的內心長期壓抑接近扭曲。

在殺死母親之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叛逆人生:找性工作者,到酒吧做男模。

其實,有很多像吳謝宇一樣的孩子,表面上聽話、懂事,但內心裡卻極度壓抑。

當家長強行讓孩子聽話時,他們只看到了孩子的懂事,卻不知道,這正是孩子崩潰絕望的開始。

懂事的孩子表面波瀾不驚

內心卻千瘡百孔

今年春節回家,看到表姐家的孩子小米,她只有5歲,平時很少說話,但是卻在大家吃飯前很乖地把碗筷擺好;吃完後,自己主動幫大人收拾碗筷;我分糖果的時候,其他孩子上來一搶而空,只有她站在一邊,用怯怯的眼神看著我。

所有的人,都說小米都特別乖,特別懂事。

只有我覺得特別難過又心疼,表姐和姐夫常年在外打工,小米就放在姑姑家寄養,沒有親生父母在身邊,這個孩子用自己的“懂事”換來身邊人的認可。

我把糖果送給她的時候,她揪著自己的衣角不敢接。

我拉著她的手,把糖果放在她的手裡,摸到她冰涼的小手,看著她身上單薄不合身的衣服,眼淚差點掉下來。

這個孩子,她這麼小,本該是在父母懷裡撒嬌耍賴的年紀,現在卻如此安靜乖巧,

她是如何收起自己的那些擔心、恐懼,用自己的“懂事”來討好周圍的人?

作家張悅然在《櫻桃之遠》中說:

孩子是最堅忍的人群,他們還不懂得用逃脫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洩反抗折磨,他們只能伸著冰涼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總是想,孩子是可憐又可敬的。

懂事的孩子都是犧牲了自己

成全了父母

電影《奇蹟男孩》中,奧吉的姐姐維婭就是個特別懂事、聽話的女孩。

4歲之前的維婭,天真無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爸爸、媽媽、奶奶都圍著她轉。她是大家捧在手心的公主,家人都喜歡她,愛護她。

北大學霸殺母:讓孩子過早懂事,是中國父母對教育最深的誤解

但奧吉的出生打破了這一切。因為先天性畸形,父母把全部的關注都給了這個殘疾的小男孩。

父母無意中忽略了維婭,因為在他們眼裡維婭是懂事、聽話的孩子,她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她不需要父母操心就可以過得很好。

父母不知道的是,維婭心裡其實很苦,她對家裡的小狗說:“有人想知道我今天過得怎麼樣嗎?”

北大學霸殺母:讓孩子過早懂事,是中國父母對教育最深的誤解

聽話的孩子的確可以讓父母省心,只是同時他們也藏起了掩蓋在“乖巧”下面的情緒。

他們披著“懂事”的外衣,卻把“委屈”和“不快樂”默默地吞進了肚裡,獨自消化著“傷心”“失落”和“失望”。

她有多懂事,對家人就有多深情。

孩子選擇“聽話”“懂事”,是把愛給了家人,把所有的壓抑悲傷都留給了自己,這是一種隱忍和犧牲,更是一種成全。

過早懂事的孩子

一生都很難快樂

曾經有網友在網上這樣留言

北大學霸殺母:讓孩子過早懂事,是中國父母對教育最深的誤解

過早懂事的孩子,習慣了討好,習慣了順從,卻常常忽略了自己。

小時候,小朋友搶走自己的玩具,內心氣憤不已,卻沒有勇氣去搶回來。

上小學,跟爸爸媽媽去逛街,明明對玩具愛不釋手,只要父母說一句太貴了,就溫順地點點頭走開。

長大後,同事把最髒最累的活甩給自己,也只能默默承受。

老闆佈置的任務,任憑繁複無理,也會熬夜加班完成。

而這樣的後果就是,他們總是戴著面具,即使是最親近的人面前,也不敢表現出自己的小小的慾望。

他們用盡心思讓身邊的人高興,希望以此來避免一切麻煩,卻往往沒有勇氣表達真正的自己。

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通常會變成“老好人”,他們的“好”並非全部來自於愛,而是出於恐懼。

這樣的孩子,總是把自己的情緒寄託到別人的身上,因為別人的認可而快樂,因為別人的否定而難過,因此會更容易感到抑鬱。

對於一個孩子來講,習慣性地自責往往在長大會演化為對於自身價值和能力的否定,變得自卑、抑鬱、不懂拒絕。

那些過早懂事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

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Sooyeon Sung發現,那些童年時被虐待、忽略、和家暴的女孩,他們的月經初潮和青春期的到來,要比正常女孩早一年。壓力會讓人更早發育到生理上的成年期,而這種被看起來很“懂事”的成熟,卻要付出一些代價。

那些過早成熟的孩子,在長期處於壓力狀態的童年中,會產生腦神經迴路轉變,和情緒管理失調等問題。研究顯示,這些因素,會增加他們患病理性精神疾病的風險。而且,生命早期遭受的壓力,可能會提高個體做出風險性行為的概率。

“懂事”的孩子,就連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他們更容易成為被忽略的對象,所以當他們忍無可忍,崩潰爆發的時候,殺傷力也巨大的,就像吳謝宇。

北大學霸殺母:讓孩子過早懂事,是中國父母對教育最深的誤解

有遠見的父母

接納孩子和年齡相符的“不懂事”

馬伊琍在直播中曾說過,她做的最後悔的事就是讓自己的女兒太懂事。

她的大女兒愛馬聰明優秀,還在重大體育舞蹈賽上獲過獎。

可馬伊琍卻後悔曾經對女兒愛馬管教太嚴格,使女兒過分“懂事”,雖然成為了人人稱讚的乖孩子,卻連自己的心裡話都不敢表達。

北大學霸殺母:讓孩子過早懂事,是中國父母對教育最深的誤解

有一次,女兒在幼兒園裡跟同學一起玩過家家,一些孩子扮演媽媽,一些孩子扮演寶寶,可是有的孩子總是要當媽媽,逼著愛馬當寶寶,其實愛馬也想試試當媽媽,可是她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後來馬伊琍告訴女兒“你完全可以拒絕”時,愛馬仍然說“我不敢”。

馬伊琍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過於“懂事”的愛馬,已經“懂事”到連“不”都不敢表達。

不僅如此,馬伊琍發現女兒在外人眼裡:特別聽話,特別好管,可是她內心非常膽小,而且動不動就認錯。只要自己聲音大一點,愛馬立刻會認錯: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她非常痛心,女兒在自己面前竟然變成了小心翼翼的樣子,為了讓媽媽喜歡她,她把自己逼成了一個“懂事”的孩子,內心的想法都不敢說出來,就因為怕媽媽不高興。

“這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的身上”,馬伊琍終於開始反省。

好在,馬伊琍這些年的育兒風格輕鬆自在了很多,從她的微博上可以看到,兩個女兒的狀態也很舒展。

北大學霸殺母:讓孩子過早懂事,是中國父母對教育最深的誤解

一個真正優秀的父母,從不用懂事來綁架孩子。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

●很小的年紀就學會了察言觀色,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不敢維護自己的利益

●不敢拒絕別人

●做什麼都小心翼翼,就怕別人不高興

●只要你一發火,他會立即認錯,而且戰戰兢兢。

●表現出和年齡不相符的成熟、懂事、體貼、乖巧

就要考慮是不是這個孩子承擔的太多了。

多抱抱那個懂事的孩子吧,要允許ta 偶爾撒嬌偶爾耍賴,讓孩子成為孩子,在該長大的時候他才能真正地成為大人,成為真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