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揭開“鼻中隔”神祕的面紗

“方主任方主任,你看這CT報告上說我鼻中隔偏曲,我的鼻子就流鼻血,鼻中隔怎麼就偏曲了呢?是不是要馬上做手術啊?有沒有什麼風險啊?”


為你揭開“鼻中隔”神秘的面紗

翁女士,36歲,因鼻中隔偏曲正接受問診

其實作為耳鼻喉科醫生,不時會遇到有存在這方面困惑的患者。鼻中隔由於“藏”在鼻子裡,平時難以窺得廬山真面目,鼻中隔偏曲更讓人覺得神秘莫測。該如何去了解呢?

今天,我們將為各位有疑慮的患者詳細的講解一下“鼻中隔偏曲”,揭開“鼻中隔”神秘的面紗。

什麼是鼻中隔?

鼻中隔位於左右鼻腔之間,由篩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軟骨構成,表面被覆黏膜。正常人的鼻中隔很少完全正中,多數稍有偏曲。分隔兩側鼻腔、居於鼻腔正中部位的隔板。由鼻中隔軟骨、篩骨正中板(又稱篩骨垂直板)和犁骨組成。軟骨膜和骨膜外覆有黏膜。

為你揭開“鼻中隔”神秘的面紗

患者接受鼻內鏡檢查

為什麼會出現鼻中隔偏曲

當鼻中隔偏離中線向一側或兩側彎曲或局部突起,醫學上稱之為鼻中隔偏曲,由於在發育過程中這些骨與軟骨生長速度不同,因此大多數人的鼻中隔並沒有理想中的筆直,而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偏曲,但並沒有任何不適。如果這種偏曲比較嚴重,就可能產生不適症狀或引起鼻腔功能障礙。一般認為,導致鼻中隔偏曲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為你揭開“鼻中隔”神秘的面紗

1、發育所致:在發育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骨和軟骨的發育不均衡,而形成畸形或偏曲,或在鼻中隔各骨或骨與軟骨之間的接縫處形成距狀突或嵴。腺樣體肥大、自幼張口呼吸、硬顎高拱者的鼻中隔發育受限,也可發生鼻中隔偏曲。

2、外傷所致:是本病的重要原因。多發生在兒童時期,成年後外傷史通常早已遺忘。當時因鼻中隔的各個組成部分發育未全,故不顯症狀,以後隨年齡增長逐漸發展成為鼻中隔偏曲,成人也可因外傷造成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軟骨脫位。

3、鼻腔、鼻竇的佔位性病變:一些生長較為緩慢的鼻腔或鼻竇腫瘤,如骨化纖維瘤、鼻息肉等,其他如鼻竇囊腫等,生長比較大時,可擠壓鼻中隔,導致鼻中隔偏曲變形。

鼻中隔偏曲有哪些症狀

1、鼻阻塞:

為最常見的症狀。平時為偏曲側鼻腔呼吸不暢,上呼吸道感染後可以完全堵塞。日久對側鼻腔的鼻甲可因代償性肥厚,而致鼻腔縮小,出現雙側性鼻阻塞。

2、流鼻涕:鼻中隔偏曲改變了鼻腔的生理功能,刺激腺體,使鼻分泌物增多,因而出現流鼻涕的症狀。且因鼻阻塞,鼻腔每日正常分泌的大量水分,不能借呼吸而蒸發,也是鼻分泌物增多的原因之一。

3、鼻出血:鼻中隔偏曲的偏曲面,或者棘突、嵴突的表面黏膜,直接受空氣或塵埃的長期刺激,日久使局部黏膜乾燥,甚至變薄結痂,僅輕拭鼻部或低頭用力,均易發生出血。

4、頭面部疼痛:主要原因是鼻中隔偏曲或嵴突、棘狀突等壓迫鼻黏膜的三叉神經末梢,沿神經反射至面部、額部或顳部等部位,因而引起反射性疼痛,這是頭面部疼痛常見的潛在原因之一。

單純的鼻中隔偏曲若沒有任何不適是不需要治療的,但如果出現了諸如上述的鼻部不適症狀,就要尋求耳鼻喉科醫生的幫助並進行規範治療。

醫生通常在充分了解病史的同時,藉助鼻內鏡、鼻竇CT等檢查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手術矯正偏曲的鼻中隔。此外,醫生若考慮偏曲的鼻中隔影響鼻腔鼻竇的通氣引流,或由於鼻中隔偏曲影響一些鼻腔鼻竇手術視野暴露時,也會考慮行鼻中隔矯正術。

但十八歲以下的未成年患者的鼻中隔偏曲手術時則需要謹慎評估。

關於鼻中隔偏曲的手術

目前針對鼻中隔偏曲,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但一部分人一聽到手術就產生了抗拒心理,加上幾年前炒得沸沸揚揚的“空鼻症”話題,更是讓不少有手術指徵的患者聞之卻步。但也有人手術意願很強烈,是因為誤將鼻中隔偏曲矯正術當成是外鼻的整形手術。

做不做手術,首先要評估病情,有症狀才要治療。有些患者鼻中隔偏曲是屬於骨性的,這種矯正是比較簡單的,矯正手術效果很好;但有些患者是因鼻腔粘膜增生、增厚形成了凸起,除非極大影響了鼻腔功能,這類患者一般不將手術作為首選方案。因此,在術前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檢查診斷,判斷位置和偏曲的原因再做決定。鼻中隔矯正手術不可能都做得絕對筆直,關鍵在於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症狀是否得到改善。同時,如鼻腔、鼻竇有其他疾病存在,如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術後仍需配合藥物治療。


為你揭開“鼻中隔”神秘的面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