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研究」WTO改革十字路口:停擺將至,美國能否從搞破壞到知難而退

WTO改革十字路口:停擺將至,美國能否從搞破壞到知難而退

「WTO研究」WTO改革十字路口:停摆将至,美国能否从搞破坏到知难而退

世貿組織(WTO)改革迫在眉睫,然而改革方案尚無定論。

近日在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六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表示,當下WTO的改革確實呈現複雜、艱難的狀態,需要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

「WTO研究」WTO改革十字路口:停摆将至,美国能否从搞破坏到知难而退

同時霍建國也指出,如果美國能夠認識到現在很多選擇是走不通的,或許能夠更靈活一點。

據第一財經記者從核心渠道瞭解,在10月28日的一次WTO爭端解決機制例會上,有116個WTO成員方要求儘快開啟爭端解決機制下上訴機構的法官納新和甄選程序,但美國再次拒絕了這一建議。11月初, 上海也舉辦了一場WTO小型部長會議,歐盟、俄羅斯、印度等33個WTO成員部長或部長代表,以及WTO總幹事阿澤維多等200多名代表應邀與會。

「WTO研究」WTO改革十字路口:停摆将至,美国能否从搞破坏到知难而退

“中國支持WTO進行必要改革。我們一方面認為推動WTO改革具有必要性,同時也認為WTO改革不能另起爐灶,應該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中國WTO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崔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WTO是促進擴大開放和經濟發展的組織,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支持多邊貿易體制

霍建國說,目前中國在參與WTO改革方面已明確表示支持多邊貿易體制,讓WTO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表示,改革或可分為兩個層次。首先,在WTO的原則問題、主要職能、談判功能、貿易審議、爭端解決等方面,不能推倒而是要認可支持。如果第一步能夠圓滿完成,第二步則可以進入到具體的新規則(改革)方面,譬如包括電子商務、公平競爭標準以及產業政策和補貼(政策)的變化等。

“在大原則指導下,下面會好解決一點。”霍建國指出,“目前很多問題是混在一起的,有原則性問題,也有規則性問題。這使得主要的貿易方,像美國、歐盟、中國、日本的意見很難達成一致,讓改革變得很複雜。”

他透露,目前各方寄希望於2020年在哈薩克斯坦舉行的WTO第十二屆部長級會議(MC12)。

霍建國指出,在這個會議上,各成員方領導人的決定是推動認可的原則,剩下問題則交給各方貿易部長研究,牽頭組織具體規則談判。他認為:“如果能做到這點,未來的改革趨勢就會比較好一點,就會走得順一點,但現在看來困難還是比較大,因為各方都在牽頭推動各自的理念。”

霍建國表示,加拿大跟歐盟談的關於WTO爭端解決機制下上訴機構的改革意見有可取性,即將上訴機構大法官放到統一數據庫,每個案件隨機挑選法官組成裁決組。這是可操作性較強的一種改革選項。

他還強調,一定要堅定支持多邊體制的改革。“多邊體制某種意義上是對弱小國家利益的一種保護,而對於大國來說,更多是一種約束。”霍建國指出,如果大國不願意承擔這種責任,世界貿易就會走向混亂與衝突。這對全球經濟發展、貿易和繁榮都不利。

共同反對美國破壞爭端解決機制的做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則表示,當下最需要的是耐心。

「WTO研究」WTO改革十字路口:停摆将至,美国能否从搞破坏到知难而退

“在WTO成立之前,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80年代,多邊貿易體制也面臨非常嚴重的危機,如何在大範圍形成共識是需要時機的,目前著急也沒有用,需要等待時機。” 屠新泉認為,比如WTO之所以能夠成立,烏拉圭談判之所以能夠成功,一個重要的推動力是冷戰結束,而這樣的時機並非靠單方面的主觀努力就能取得。

屠新泉表示,當下美國破壞爭端解決機制的做法需要大家要共同反對,希望其他WTO成員方團結起來,維持現在的爭端解決機制和衝突管理機制,這一點十分關鍵。

“即使美國在破壞,只要其他國家都能夠團結一致來維持這個體制,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示範作用,未來可能美國也會對其目前政策做出一定調整。”屠新泉指出:“從以往情況來看也是如此,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也搞了很多類似的單邊措施或者雙邊衝突,之後隨著形勢變化,美國又回到了多邊體系之中。”

屠新泉表示,上訴機制是WTO成立時的創新行為,最重要的特點是獨立性,但目前來看美國不喜歡這種獨立的司法體系,這跟美方的法律傳統也有關係。

不過他也坦言:“WTO是一個成員驅動的國際組織,如果美國堅決要否定這個上訴機制,其實誰都沒有辦法。”他表示,對其它的WTO成員方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團結起來維持一個獨立的司法體系,並依靠這個體系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目前,WTO下爭端解決機制的上訴機構即將出現六個法官職位的空缺,其中四位已離職,另外兩個職位也將在12月10日出現空缺情況。

上訴機構是WTO體系中負責裁決貿易爭端的“最高法院”。根據相關法律,WTO上訴機構常設7位法官。但近年來,由於美國在上訴機構啟動法官納新、連任程序方面的蓄意阻撓,從2018年1月起,上訴機構僅剩三位大法官,分別來自中國、美國和印度,三人也是上訴機構能夠運作的底線。其中,美國籍法官格雷厄姆和印度籍法官巴提亞(Ujal Singh Bhatia)的任期均將於2019年12月到期,而中國籍法官趙宏的任期將在明年11月結束。

令人感到擔憂的是,若上訴機構癱瘓,大部分的WTO上訴案件將變成死循環,通常敗訴方都會選擇對專家組的報告提出上訴,而在上訴機構癱瘓情況下,該申訴將永遠無法得到終審,敗訴一方也可以隨意否決專家組報告,而不受任何約束。

「WTO研究」WTO改革十字路口:停摆将至,美国能否从搞破坏到知难而退

數字經濟智庫

「WTO研究」WTO改革十字路口:停摆将至,美国能否从搞破坏到知难而退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