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翠嶺環抱接田疇,坐北朝南向遠峰,流水彎彎繞村去,山川靈秀伴人居”。在有著“千年古郡”、“楚南名區”之稱的湖南郴州市桂陽縣,有一個有著民俗文化與古民居建築“活化石”之稱的古村落,這就是位列中國十大古村之一的陽山古村。

陽山古村位於桂陽縣正和鄉境內,距郴州市區30公里,離桂陽縣城15公里,因依騎田嶺(騎田嶺是南嶺五山之一,秦時稱陽山)而得名。古村始建於明朝弘治年間,這裡青山環繞、秀水縈迴。村莊靜靜的依靠著小山,村前是一個不大的水壩,水壩的那邊也是一座小山;山環水繞,古村顯得格外的清麗婉約。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陽山衝地勢南高北低,高處狹窄低處寬闊,像一隻仰靠在崇山峻嶺間的大瓢。村莊位於地勢開闊平緩的谷地北端,在陽山衝這個“大瓢”的勺口,坐北朝南面對河谷。遠方是巍峨連綿的騎田嶺,近處是開闊的田洞,小河奔騰而來在村前折向西北繞個大彎匯入下游。村後峻峭的後隆山和兩側地勢較緩的山巒連綿起伏樹木森森,如一張綠色巨椅讓村莊穩坐其中。

50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屬於廖姓人居住的普通村莊(料裁村)。忽然有一天(明弘治年間),陽山古村的創建者、七世祖何天祿中舉增補為增城(廣東增城縣)知縣,結識了退職在家的明代哲學家湛若水,二人日夜探討靜學,數日之後,何天祿做出了一個改變子孫後代命運的決定:辭官回鄉辦書院。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不知是被古道上的美麗風景所吸引,還是厭倦了城市的熱鬧喧囂,最終何天祿沒有回到始祖、元朝大德進士何臣定居的桂陽城藍衣巷,而是帶領家眷沿著陽山古道來到了騎田嶺山腳下一個倚山面水的幽靜之所——廖家灣(今陽山村)。

年復一年,何氏在此繁衍生息,聚族而居,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或為文官或為武將,逐漸建造形成了這座至今仍讓人稱道,有著“天下客家第一村”之名的美譽。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村落在佈局上講究“天地人合”,結構上體現儒家“中和”思想,是民俗文化與建築的完美結合。 整個村莊佔地兩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60餘棟,現有人家100多戶,處處皆是簡樸祥和場景。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陽山古村何氏族人崇文尚武,重倫理,求和睦,明禮義,事農桑,湧現進士、舉人十餘人,官至將軍、翰林者多人,不以望族自居,助弱扶貧,自發設立了重九會(敬老)、議學會(助學)、女兒會(扶孺)、禁戒會(自律)等民間組織,形成了“寬容誠厚重、和氣致禎祥”的百年家風,可謂古代和諧村落的典範。同時也以其古樸的民居建築以及和諧的民俗民風,深深地吸引著中外各地人們慕名而來。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村中房屋錯落有致,天井、走廊、巷道四通八達,建築的巧妙設計讓水災、火患在陽山村化於無形。但使何氏一族安然度過五百多年漫長時光,使陽山古村獨立於喧囂之外獲得真正寧靜的,還是族規家法的不斷完善帶來的強大的自我約束、自我優化能力。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村莊東邊,兩層樓的何氏宗祠威嚴挺立。高大的門上貼著新寫的紅對聯,門兩側各有上下兩扇窗,下面的窗子上還有突出的窗簷,窗簷和屋簷下都有優美的風景畫。牆上“暴動殺土豪,暴動殺劣紳”的標語是特殊歷史時期留下的痕跡。

郴州典型的文人村落,它竟被譽為中國十大古村

村落既原生態又有著濃濃的生活氣息,老宅古樸又有生氣,寧靜不失生機,只讓人置身其中,也自覺安寧靜謐。

關注林峰文化 關注郴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