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前線|聚焦新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謝曉亮

前天(11月11日)北京大學新聞網發佈消息,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在幾天之前,可能還有很多人對謝曉亮這個名字沒有任何印象,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這位新任理學院士吸引了來自全國的目光,他是誰?他是做什麼的?


我們先來解決“他是誰”的問題

科研前線|聚焦新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謝曉亮

今年57歲的謝曉亮院士是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他的父親謝有暢與母親楊駿英皆為北京大學化學系的教授,因此他在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和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度過了小學與中學階段。

1980年,他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業餘時間還旁聽了物理系和數學系的課程。1985年夏,他赴加州大 學聖地亞哥分校攻讀博士,師從研究超快激光研究化學動力學的約翰·西蒙(John Simon)。

1989年,在他博士畢業後,做了三年的博士後。1992年,進入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 工作,從事單個分子光譜和動力學、超高分辨光學成像研究,是PNNL自1965年成立以來第 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

1999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終身教授,是改革開放以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 國大陸的終身教授。

他的更多成就我們以一張圖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科研前線|聚焦新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謝曉亮


圖中有幾個獎項頗為重要:
謝曉亮曾獲得美國物理化學領域最高的獎項“Peter Debye”獎、美國生物物理學會的最高得獎項“Founders”獎和美國醫學領域最高的獎項之一Albany醫學獎;2017年9月,謝曉亮教授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以表彰他在國內單分子生物學和精準醫療領域的卓越成就。2017年11月,謝曉亮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繼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後,斬獲的第四頂院士桂冠。


科研前線|聚焦新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謝曉亮

那麼他究竟是從事什麼領域的呢?

謝曉亮是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謝曉亮的第一個基礎研究工作是1998年開展的單分子酶學,他開創了在單分子層面對生命過程的研究。

近年他又開始探探索在醫學上的應用。中國引進現代醫學後,在現代藥學方面只有少數幾個藥物作用領域的發現,在現代醫學技術上唯一的發明和應用就是謝曉亮和湯富酬、喬傑三個團隊合作誕生的‘MALBAC嬰兒’ 。

MALBAC是什麼,你可以理解為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迄今為止,謝曉亮團隊利用MALBAC技術為中國三百多個患有單基因遺傳病的家庭成功避免了疾病的子代傳遞,為數千位孕婦避免了染色體異常胚胎的移植,減少了流產和唐氏綜合徵等染色體異常疾病的發生 。

科研前線|聚焦新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謝曉亮

謝曉亮課題組的研究方向包含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技術研究領域和醫學研究領域三個領域。

基礎研究:單分子酶學、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基因表達和調控、表觀遺傳學、細胞分化和重編程機 理、基因組不穩定性;

技術發展:單分子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DNA 測序;

醫學研究:體外受精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與診斷、早期癌症診斷。

科研前線|聚焦新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謝曉亮


2018年7月,56歲的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京大學任教,現為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原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 。

2019年8月16日,謝曉亮在著名學術期刊 CELL 雜誌上發表《疾病沒有國界,科研亦應如是》一文,其中也同樣提到:我做這個決定絕非易事,考量很多:如盡孝父母、回饋母校、回報祖國等,但最重要的還是科研。我回來主要是因為在北京能有更好的科研機會,這也真實反映出我在美期間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

他呼籲:為了追求真理,揭秘自然,解決全球性的時代難題,中國和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必須攜手合作。唯有合作,方能共贏。


關注小伊,分享科研的新鮮事,向大眾傳播科學知識。

科研前線|聚焦新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謝曉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