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5號
任正非最近接受採訪時候講的i一些話,成為很多大眾談話的重點,有些人甚至把任正非作為民族英雄般對對待,華為本質上是一個商業公司,公司任何的行為都是為了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早期的華為公司向來低調,主要原因在於華為的主要業務來源在於國外,而且從企業精神還是在於務實實幹,任正非在採訪的時候講到之所以接受採訪還是為了發出聲音讓大家知道華為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企業,同時也是為了應對美國的封鎖和對待華為的不公正。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華為受到美國實體清單的影響,必須要拓展國內市場彌補銷量的影響,多種方面的原因促進了華為任正非多次接受採訪。
華為本質是商業公司,和現實意義上的科學家還是存在一定差距
因為任正非採訪的時候講到華為公司有2000位科學家,所以很多人覺得既然華為已經擁有如此強的技術實力,如果把這些力量集中在一起組件一所大學,是不是能夠成為國內最好的大學,很明顯這種只是存在於推理中,而且華為企業裡面很多的科學家在學術界並不被認可,其實這也能夠理解,因為華為屬於企業性質員工的就是給產生價值,科學研究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而且投入極大即使像華為這種公司也很難頂得住,華為商業化能力在全球範圍內也是數得上的。
華為為了第一時間拿到科學家的理論研究成果,不斷和全球範圍內的名校合作並且不斷支出資金援助,就是為了在前沿技術的研究方面佔據先機,而且在商業上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華為的5G技術和芯片就是採用這種模式拓展出來的,而且現在還沒亮相的很多技術也是非常前沿,華為公司已經做了大量的儲備,從常規意義上講已經沒有企業能夠遏制華為公司的快速發展壯大,即使面臨美國的全力的封鎖打壓,華為公司還是能夠堅強的活下來靠的就是自身的強大的技術實力。
現實意義上的高校基本上純正的理論研發,距離商業化能力還是有著非常遙遠的距離,而且很多基礎性的研究工作甚至都要經過幾代人的積累才能成型,不是靠簡單的資金或者強大的執行力就能解決的問題,這些都是院校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適合商業公司去做,畢竟這種從商業角度上衡量是非常不核算的。
國家興旺發達還是要靠基礎教育
華為在緊急時刻任正非還在談教育的重要性,國內高校存在很多的問題,而且學術造假騙取國家科研經費的問題還是存在,教育才是人才源源不斷的產生的根源,在二戰結束後德國和日本在短時間就恢復到了世界經濟強國的地位,就是因為兩個國家都異常重視教育,什麼都沒有了只要有人才在,一切恢復起來都會非常順暢,所以教育的發展不能是企業能夠取代的。
企業發展技術是為了更好的產出產品佔領市場,和本身的教育的出發點完全不一致,不能只是看到企業的執行力,教育的本質是為了綜合提升學生的素質以及前沿技術的理論研究,中間如果摻雜商業因素就不能稱之為純正意義的教育了,也就成為不了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象牙塔了,所以本質上兩者比較的意義不大,中國科技的強大也不是華為一家公司能夠承擔起來的,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至少有 700 名數學家、800 多名物理學家、120 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任正非稱:“我們自己在編的 15000 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是把金錢變成知識,我們還有 60000 多應用型人才是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我們一直支持企業外的科學家進行科研探索。”
目前華為全球大約有170000員工,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0,000名,約佔公司總人數45%,包括1萬名博士,公司級院士14名,各領域的專家2000名左右。近幾年以來,大量世界頂尖科學家陸續加入華為。同時在全球設立了15個研究所/院、36個聯合創新中心,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創新合作,研究領域包括雲專項、通訊專項、5G專項、人工智能、材料專項等領先技術,與世界各地人才共同推動技術的進步。
華為的員工中,應用類人才佔了絕大部分,此外還與世界各大頂尖高校有相應的合作(小編在英國劍橋科技園看到了華為的一個聯合研究中心)
具體說可以組建什麼樣的大學,這個很難去比較,畢竟清華北大的科研轉應用能力加一起也不一定有華為強,但是,基礎科研,前沿探索,教學學術等等,這些是華為所欠缺的。
所以,我估計華為能達到國內應用型大學的最頂端,科研型大學的頂端。
以上作為個人估算,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峰浯言
我認為這個問題上我還是有資格回答的,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在3C領域內,一直以來都是大型公司的科研成果要領先高校和科研院所,因為3C領域是一個注重應用的領域,這和傳統的理論研究不同,核心技術還是都掌握在各大公司手上,所以我認為華為的員工總體水平是可以比肩甚至超越一大批985高校的。
從狹義的角度看,我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間所就讀的都是比較不錯的高校(985/211)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我的同學中有一大部分在華為工作,也有一大批繼續讀博深造最後從事科研工作,平心而論,在華為工作的同學的水平實際上都在高校讀博士的同學水平之上。因為在我們專業有一個說法,那就是讀博士的都是找不到工作的,雖然不是那麼確切,但至少能說明很大問題了。
再說一點,很多高校都會以與頂尖公司合作為榮耀,我們學校最好的實驗室就是和阿里合作的,和華為,BAT,微軟,谷歌等公司合作是各985高校的榮幸,同學之間也都以此為榮耀。由此可見,各頂尖公司的研究能力比高校強的多得多,這並不是高校的研究成果差,而是3C領域的特點決定的。
各種例子不勝枚舉,歡迎來辯。
西山幕府
你得有多傻,問出這樣的問題,華為那叫工程師不是科學家,工程師是搞技術的而不是科學理論創新的。只要在研究上有那麼牛逼一點點的人,都不會去企業上班,去企業上班的都是科研無所成,還是賺點錢過生活的人。華為那是把科研成果拿來實現產品化的工程師,他們的創新是怎麼把這一理論轉化為好的產品,而不是創造出一套全新理論推動科學進步的。
執劍巡天下
據說華為有幾千科學家,幾乎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學畢業的博士都有。如果華為組建一所大學,通訊方面的實力超過全國所有電子科技大學和北郵南郵加起來的實力。也超過清華北大通訊專業的實力。除了通訊專業,其它的計算機芯片等專業也超過清華北大。所以說985專業畢業的,都沒有必要讀研,直接去華為,學的通訊技術比大學多的多。
客觀正義公正
絕對不會。其一,真正一流科學家,熱愛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不會去華為公司的,他們不會希望在必須做出有實用價值、能獲得利益成果的壓力下工作;其二,華為的研究是應用研究,實驗條件和人文環境,與世界一流大學、科研機構無法相比;其三,……
量子味
應該可以的,若華為成立了一所大學,可能在世界上都會很有名的,在理工科方面將享譽世界的,因為就目前華為公司裡那些世界級的數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通信類學家等專家可以成為大學裡的教授,以他們現在的成就完全可以勝任大學教師,再加上他們有工作經驗上的優勢,教出來的學生不出名都難!
美藝家天下
浙江是民營經濟的大本營,華為可以在杭州創辦華為大學,與阿里巴巴、國科大杭州高研院和杭州電科大協作,與浙大、西湖大學比肩。
楊成增1
不一定,研發能力肯定很牛,但教學不一定行。
大學的目的,主要是育人,培養人才,搞研究的,不見得會教書。
我覺得更好的方法是,和一所大學合作,產學研相結合。
曾經是隻貓
不好意思啊,華為的現有科學家,尤其是研發團隊的人員大多是老外,所以不太可能建一所中國的大學,當然咯,如果真的要建一所大學,至少5年內會成為該領域中的優秀成員。
但是假設沒有現實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也不太可能,因為計算機方面太廣泛了,涉及的面也太多了,華為是一家商業公司,一切科研都是服從市場需要的,所以沒有效率性是不可能的,自然也不可能成為大學中的第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