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有什麼野心?

繼續為你介紹企鵝出版社的叢書,一套48本的《偉大的思想》,今天我們來到第五和第六冊。這套書介紹到這兒,就進入深水區了。到底有多深?其實我也不知道,因為我也看不懂。

說得這麼玄乎,是什麼書啊?兩本哲學書。先來說第一本,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

這本書,我上大學的時候從圖書館借過,後來又買過,但是坦率地說,幾次翻開,從來沒有真的耐心地讀完過。為啥?其實不是因為什麼文字深奧難懂,而是因為這本書裡討論的那些問題,我不關心。

比如,什麼是懷疑?什麼是人的精神本性?上帝是不是存在?真理和錯誤是什麼關係?靈魂和肉體有啥區別?對,這本書就是討論這些問題的。你聽聽這些問題,你關心嗎?

但是,這次因為我要向你介紹這套《偉大的思想》叢書,所以硬著頭皮再翻開它,感覺反而變了。你看這就是奇妙的地方,我沒打算認真看,只想聞個味道,沒有進屋子,只是圍著這個屋子轉圈圈,反而看出這本書有意思的地方了。

先簡單說幾句笛卡爾這個人。他是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法國人,生活的年代和昨天說到的培根差不多,都是17世紀的人。除了思想這部分,笛卡爾這輩子有兩個特點,第一是家裡有錢,第二是身體不好。為啥身體不好呢?他母親因為肺結核去世,臨死的時候讓他也感染了。所以他爸爸後來又娶了別人。只給錢,但是不管他。我知道有多沒出息的人都在幻想有這麼個既捨得給錢,又不管他的爸爸。反正笛卡爾小時候過的就是這種日子,天天躺在床上生病、想事。笛卡爾這輩子的思想成就,就是因為這麼有錢加有閒堆出來的。

笛卡爾有什麼野心?

勒內·笛卡爾,1596年(丙申年)3月31日出生於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現笛卡爾,因笛卡兒得名),是世界著名的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我知道說到這兒,我已經成功地給你勾畫出一個富貴公子的樣子了。我過去印象中的笛卡爾也是這樣的。但是這次翻開這本《第一哲學的沉思錄》一看,發現還真是一個誤解。我看到了什麼?不,準確地說,我聞到了什麼味道?兩個字:“野心”的味道。這是一種思想世界的野心。要是一直站在外面,還真就感受不到。

你應該知道笛卡爾的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請問什麼意思?“我思考了,所以我就在這裡”?是鼓勵你勤奮思考嗎?當然不是。哲學上的這種格言,特別容易被誤解為勵志雞湯。

笛卡爾的意思是:來,我來了,大家安靜一下。我們腦子裡的所有知識,我現在通通懷疑,都不見得對,什麼東西,我都要靠理性重新檢驗一遍。你看,這架勢,霸氣不霸氣?“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也!”這是把人類知識的桌子掀了啊,杯盤碗筷撒了一地啊。

笛卡爾只給我們留了最後一點面子:我也不是什麼都懷疑,我唯一沒法懷疑的,就是正在懷疑、正在思考的這個我。這個要再懷疑,那就啥也沒有了。我不能懷疑我的懷疑嘛。我在這裡懷疑,我在思考,這就是所有知識的起點。這才是他說的那句話——“我思故我在”的意思。

別小看這句話啊,這句話其實還引發了一場爭議,就是這個笛卡爾到底信不信上帝。在當時,那是個很嚴肅的天字第一號問題。

笛卡爾這本哲學書《第一哲學沉思錄》,還有個副標題,叫“證明天主實有及靈魂的不死不減”。你看,笛卡爾寫這本書就是為了證明上帝存在,我懷疑到最後,還有一個東西不能懷疑,那個東西不是上帝造的,還能是什麼造的?所以,我已經證明了上帝存在。

但是也有人反唇相譏,說你少來這套。和他同時代的哲學家帕斯卡就說:“我不能原諒笛卡爾。他在他的全部哲學中都想能撇開上帝。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帝來輕輕碰一下,以便使世界運動起來;除此之外,他就再也用不著上帝了。”對啊,你都懷疑一切了,都要用理性來思考一切了,你還把上帝放眼裡嗎?所以,這個笛卡爾到底是個天主教徒還是一個無神論者,在歷史上一直是有爭議。

咱們不管這個。我不建議你去逐字逐句看懂這本書,但是你翻開它,你就能感受到笛卡爾式的那種霸氣。那真是把這個舊世界打翻,找到一個新起點,然後從這個起點重新思考,挨個確認,再建一套認識世界的方法。

這本書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它的後半部分,叫反駁和答辯。這也是一波很神的操作。他寫完第一部分之後,說我既然說,要懷疑一切嘛,那我就把我寫的這書,分頭髮給那些當世的著名學者,大家儘管反駁,然後我來答辯,然後把這些內容一塊印在書裡,交給讀者和歷史來判斷。

你現在在這本書裡,不僅能看到笛卡爾的觀點,還能看到對他觀點的反駁,還能看到笛卡爾的答辯,還能看到對他答辯的再反駁。像不像互聯網論壇?這應該算是人類最早的BBS蓋樓了吧。

說了這麼多笛卡爾,我們再來看《偉大的思想》叢書裡的第六本,也是一本哲學書,克爾凱郭爾的《恐懼和戰慄》,聽這名字,像是一部恐怖小說。不是,這是一部哲學書。其實我也不建議你細看它,翻翻就好。

不是因為看不懂,其實文字非常淺白,跟剛才說的笛卡爾那本問題是一樣的:它關心的問題,我們今天的人不關心嘛。

這個作者叫,克爾凱郭爾,丹麥人。一提丹麥人,你想起的肯定是安徒生,沒錯,克爾凱郭爾不僅是安徒生老鄉,而且和安徒生生活在同一個年代,但是要論起名氣,比安徒生差遠了。甚至他生前都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是死了之後才漸漸被關注,甚至最後被追認為存在主義哲學的鼻祖。那他的這本《恐懼和戰慄》關心的是什麼問題呢?

簡單說,是分析聖經上的一個小故事:上帝讓亞伯拉罕把自己的兒子殺了當祭品,亞伯拉罕內心鬥爭了很多天,瞞著自己妻子,帶著兒子去了獻祭的地方,正準備一刀砍下的時候,上帝派天使來對他說,別別別,考驗你的,別當真哈。就這麼個故事。

克爾凱郭爾就從這個故事開始,問了自己幾個問題,比如,聽上帝的,幹一件我都不知道為啥的事,而且還違反倫理,這合適嗎?我們對上帝的義務是絕對的嗎?瞞著自己的親人聽上帝的,這在倫理上合乎情理嗎?反正就是這種基督徒才會嚴肅思考的問題。

但是你別覺得他只是在冷靜的談論和分析哈,你看他的那個書名《恐懼和戰慄》。對,一個認真生活的人,在思考這些根本性問題的時候,是滿懷恐懼和戰慄的。這本書的文風,一會兒,非常冷靜,一會兒又激情澎湃,甚至是大量的排比長句,一排比就是好幾頁。你翻這本小冊子的時候,會清晰地感覺到作者是用全身的力氣在想他認為很重要的問題。就連這本書的中文翻譯者都說,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也充滿了恐懼和戰慄。你沒有興趣翻一下麼?

今天給你介紹的這兩本哲學書,其實是想講我作為一個哲學外行的兩點小感受:

  • 第一,我們這些現代人和哲學越來越遠,其實不是我們的墮落,而是那些問題離我們越來越遠。哲學很好,但是我們不關心哲學,也應該被原諒。
  • 第二,我們仍然可以仰望哲學。因為,這些思考者當年是如此有野心,也如此賣力氣。時隔這麼多年,我們還是可以清晰地感受得到他們打算從根上重新思考世界的,覺得自己可以開天闢地的勇氣。這份勇氣,這代人要是丟了,那真是很可惜。

這是我為你介紹《偉大的思想》這套叢書的第五和第六本。還是那句話,這套書,不是讓你去逐字逐句讀的,而是讓你去感受,聞聞味道的。每天出門帶上一本,隨便找個時間就能翻完,用兩個月的時間把人類思想史上的這些寶貝,感受一遍。——節選自《羅輯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