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編者按】 古往今來,陸豐是塊寶地,鍾靈毓秀,人才輩出。今承海豐縣政協文史委委員、縣楹聯學會會長吳福欽先生多年蒐證、彙集、整理後賜稿《陸豐古代科舉人物錄》,介紹陸豐歷代進士、舉人、貢生情況,是一份寶貴史料。鑑於《陸豐文史》第2輯已刊出陸豐籍歷代進士、明清兩代舉人名錄(羅炳籌先生整理),本輯文史謹錄吳先生供稿之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史料,以饗讀者。另外,為方便閱讀,茲將海陸豐建置沿革和明清科舉制度簡介附後。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明代貢生名錄

範伯可 石帆都(今陸豐市甲子)人,明洪武初年歲貢生,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任廣東海豐縣儒學訓導,勤於講授,培育生員;閒居衣冠端莊正坐,終日無惰容,雖祁寒署雨,仍手不釋卷,眾服其勤講清修,崇祀海豐鄉賢。

陳長遂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丁卯科貢生,任廣西桂林府桂林縣縣丞,協助縣令治理政事,主要職掌文書及倉獄事宜,官秩從七品。(注:清《惠來縣誌》作洪武三十年貢生)。

黃慶成 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貢生,任江西省南安府照磨,官秩正八品,掌文書、卷宗之事。

吳 宏 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戊寅科應天府試中式貢生,任湖北武昌縣儒學教諭,官秩正八品。

陳 濬 明永樂六年(1408年)戊子科貢生,任廣西交趾(即安南東京州)縣知縣。(注:清《陸豐縣誌》作:陳璇,石帆都人)。

林 彬 明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貢生,任衛經歷。(注:清《惠來縣誌》作宣德十年貢生,龍溪都人)。

黃 福 明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貢生,任按察司照磨。

黃 綱 明正統七年(1442年)壬戌科貢生 。(注:清《惠來縣誌》作正統六年貢生,龍溪都人,授承仕郎)。

陳 禮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己巳科貢生,任澄邁縣主。(注:清《惠來縣誌》作正統六年貢生,龍溪都人)。

詹 勵 明天順三年(1459年)己卯科貢生,任廣西桂縣知縣。(注:清《惠來縣誌》作天順八年貢生,龍溪都人)。

陳 敷 明天順四年(1460年)庚辰科貢生,任廣西南寧府知事,官秩正六品。(注:清《惠來縣誌》作天順八年貢生,龍溪都人)。

沈 川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乙巳科貢生,任福建汀州府儒學訓導。

廖 寬 字克容,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貢生,任安慶府儒學訓導。其性仁孝,時母喪將葬,忽遭山寇掠侵,村眾皆奔走避禍,其不忍心逃避,躬身築墳,葬畢才返;崇祀鄉賢。

林 楨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貢生。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吳 敬 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弘治十年(1497年)丁巳科貢生。

黃觀瀾 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貢生,任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主簿。(注:清《海豐縣志》作:黃光瀾,有誤)。

鄭崇安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癸亥科貢生。(注:清《惠來縣誌》記,龍溪都人)。

林 祥 明正德四年(1509年)己巳科貢生,任江西省九江府德化縣儒學訓導。(注:清《惠來縣誌》作:龍溪都人,正德十四年貢生,任江西安遠縣教諭)。

黃 堂 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貢生。

黃 淑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科貢生,任湖北省通山縣儒學教諭,官秩正八品。

卓 曜 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貢生,任山東省崑山縣縣丞。

黃 紳 號敬所,坊廓都(今陸豐市八萬鎮進士圍村)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貢生,任晉江儒學訓導,有政績,升任湖廣辰州府辰溪縣儒學教諭。

林啟兆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貢生,任福建省興化府儒學訓導。

黃如楨 坊廓都(今陸豐市) 人,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丙申科貢生。

王 瑁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己亥科貢生,任侯官縣訓導,升任昌化縣儒學教諭。

黃迪善 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歲貢生。

施日新 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戊申科歲貢生。

劉國賢 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歲貢生。

卓紹統 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貢生。

黃文粹 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貢生。

李良知 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貢生,任浙江台州府儒學訓導,護理刑事。

林一登 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丙寅科貢生。

葉宗德 吉康都(今陸河縣螺溪村)人,明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歲貢生,自嘉靖三十八年起有“花腰峰”強賊橫行,慘無人道,其偕朱治穆、姜夢星連名上奏《請剿山寇疏》(該疏文今尚存)以靖地方,可見其憂時愛鄉之志,廣東巡撫殷正茂題匾贈曰“功及三郡”。崇祀海豐鄉賢。

黃文樂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曆二年(1574年)甲戌科貢生。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陳有能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曆年間恩貢生。

黃應蕃 吉康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曆六年(1578年)戊寅科貢生。

黃迪緒 吉康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甲申科拔貢生,任廣州府增城縣儒學訓導。

盧可遜 字思學,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丙申科貢生,任湖廣勉陽州儒學教諭。

盧雲鵬 石帆都(盧功名之孫,今陸豐市橋衝鎮大塘村)人,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己亥科貢生。

林啟紏 字省東,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貢生,享壽九十五歲。

賴有成 坊廓都(今陸豐市碣石鎮)人,明萬曆年間貢生。

蔡若鳳 字儀廷,號起鳳,石帆都(今陸豐市甲西鎮博社村)人,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拔貢生,任廣東瓊州府瓊山縣儒學訓導。

盧揚中 號振凡,石橋場(今陸豐市碣石)人,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貢生,任廣東香山縣儒學訓導。

錢履福 字錫純,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恩貢生,任浙江台州府經歷,繼任天台縣、太平縣知縣,政著廉聲,百姓愛戴,歷升浙江糧道,以病辭官歸梓。後有姓萬者赴任太平縣令,民間有“十萬不當一錢”之歌謠。

林奇化 號道周,坊廓都(今陸豐市東海)人,明天啟年間副貢生。

彭光遠 字秋鵬,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明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歲貢生,初任環山縣儒學訓導,升任南雄府儒學教授。

章華國 字臣遇,坊廓都(今陸豐市赤坎)人,少受庭訓,精勤力學;明崇禎年間歲貢生,選授光祿寺署丞,敕授徵仕郎,官秩從七品。

章日煥 號穆之,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崇禎九年(1636年)丙子科副貢生。

葉瓊標 諱大車,號自荄,吉康都(今陸河縣螺溪村)人,明崇禎年間歲貢生。崇禎十一年(1638年)戊寅,在海豐龍山對面荒地建屋作鋪,名曰“新市”(延稱至今),將原龍津橋東市、高田市之魚行及雜貨移入經營,以收租利;其時遂移居新市,之後,捐資擴建龍山準提閣。崇禎辛巳年(1641年)建新市寨牆以防禦賊寇之劫;卒於清順治十年(1653年)癸巳二月。(注:有人說“新市”系葉高標所創,不符史實,以訛傳訛)。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葉正標 諱大立, 吉康都(今陸河縣螺溪村) 人, 明崇禎年間歲貢生。

葉維陽 字必泰,號許山,吉康都(葉高標子,今陸河縣螺溪村)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歲貢生,遷居惠州西湖。明末清初,巨寇十餘萬圍攻惠州城四月之久,其捐家資以助募壯士衛民禦敵,郡人鹹稱其功德。太守、巡撫等奏報朝廷,敕授廣西桂林府同知;生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九月初九日辰時,卒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五月十三日。

陳程鑰 字予桂,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明崇禎年間貢生,後遷居惠州城南,課子成名。

盧 鍛(1592—1665年)字百練、號學純,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塘村)人,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生於碣石,清初移居大塘村。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歲貢生,因孫盧恩之貴,敕贈兵部職方司主事,並接南安監軍道,功績鉅著,民頌青天。

崇禎七年(1634年),海盜劉香猖獗劫搶石橋場時,其以智略悉力組織鄉勇抗禦,海匪五次攻城不克,而城外村眾數遭寇害,盧鍛乃捐金買其屋改設炮臺以扼殺盜寇,百姓鹹戴其德;迨清乾隆三年(1738年),碣石衛總鎮韓良卿、海防同知應上苑,承紳民之請在城外城隍廟右建立“功德祠”,紀念盧公保城禦寇之功。

章日著 號寶屏,坊廓都(今陸豐市赤坎,章華國之子)人,明崇禎年間貢生。

曾萬里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明崇禎年間貢生。

清代貢生名錄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林時濟 字大舟,石帆都(今陸豐市甲子)人,清順治五年(1648年)戊子科貢生;順治四年七月十六日,蘇成以反清復明為名駕船直達龍山,率眾數千系“紅頭”欲攻奪縣城,林時濟督守縣城並呼眾曰“蘇成何人,安可得城,大兵至,無生存矣”。

林望龍 字羲御,坊廓都(今陸豐市潭衝村)人,清順治年間貢生。

林 珅 字中玉,坊廓都(今陸豐市博美)人,清順治年間副貢生。

卓觀大 字道開,坊廓都(今陸豐市蠔潭)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王錫祺 號伯眉,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葉雲龍 號公輔,吉康都(今陸豐市螺溪)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郭肇基 字乾御,坊廓都(今陸豐市沙陂村)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郭本桂 號子祐,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林維榕 號碩卿,坊廓都(今陸豐市東海)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彭 奎 號聚堂,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科貢生。

彭上拔 字東樵,號越秀,吉康都(今屬揭西縣五雲洞)人,祖籍江西盧陵。其年幼喪父,事母至孝,及年長勉志勤讀,善於作文,入試秀才時,主考官閱其文大加讚賞,取為第一名。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科歲貢生,任會同縣儒學訓導。後解任歸梓,建祖祠、嚴族規、置祀田、延名師教督子弟,著有《鷹頂山房集》、《祗今集》、《漫興編》、《海外編》、《格言編》等行世。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偕陳一虯、吳嶽、許開邦等六十二名舉貢監生員公呈懇請,紀念黃易孤忠報國之氣節建立“黃忠貞祠”,以作崇祀。(注:清《陸豐縣誌·人物》作:雍正乙巳科歲進士。有誤)。

林正煌 字儒忠,坊廓都(今陸豐市東海)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科貢生。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陳 琮 字尚若,坊廓都(今陸豐市內湖)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科拔貢生,任廣東四會縣儒學教諭。

範若燁 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科歲貢生。

曾 位 字朝宰,號台山,石帆都(今陸豐市甲西鎮西山村)人,清康熙年間貢生,任廣東曲江縣儒學教諭;時值曲江荔眼崗山寇猖獗作亂,掠劫百姓,朝廷發兵擒捕賊寇八十名,時縣令離任暫缺,即命曾位負責審訊,所察案情實狀,得到康熙皇帝之嘉獎其 “有吏治才”,以縣印委授之,升任崖州府儒學教諭。之後,以養親而辭官歸梓。

陳 珙 字璞若,坊廓都(今陸豐市內湖)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18年)戊子科副貢生。(注:清《海豐縣志》作:陳拱)

李 蟠 字尚基,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謝宗瀾 號觀其,坊廓都(今陸豐市東海)人,清康熙年間貢生;生於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平生嗜學,育訓子孫嚴而有法,詩禮傳家。

邱登東 字小魯,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康熙年間貢生,任廣東肇慶府新興縣儒學訓導。孝事繼母,樂善濟貧,享壽八十八歲而終。

林日炫 號子授,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人,清康熙年間貢生。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偕陳一虯、吳嶽、許開邦等六十二名舉貢監生員公呈懇請,紀念黃易孤忠報國之氣節建立“黃忠貞祠”,以作崇祀。

葉熙召 字際時,吉康都(今陸河縣螺溪)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範士貞 字子星,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康熙年間歲貢生。

何帝畿 字域民,號寄亭,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人,清康熙年間明經(貢生),任普寧縣儒學訓導;為人清介端方,事繼母彭氏以孝聞名,年七十四歲卒於官。(注:清《陸豐縣誌》作:姓向,疑有誤)。

姚之篪 號仲宣,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黃元揚 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博聯上坊塘村)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丙申科第一名歲貢生。

莊朝柱 字楚卿,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年間貢生。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卓世勇 字蒼碩,坊廓都(今陸豐市蠔潭)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貢生。

彭 超 號廷高,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副貢生。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偕陳一虯、吳嶽、許開邦等六十二名舉貢監生員公呈懇請,紀念黃易孤忠報國之氣節建立“黃忠貞祠”,以作崇祀。

程萬里 號震畿,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副貢生。

高大賓 字元臣,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歲貢,任廣東普寧縣儒學教諭。

黃繼煥 字仲周,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康熙年間貢生,授儒學教諭。

盧 虯 字秉清,坊廓都(今陸豐市碣石)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恩貢生。

黃恭起 字東溫,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貢生。

彭文浩 字朝宗,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雍正三年(1725年)乙巳科貢生。

彭鳳祥 字君瑞,吉康都(彭超子,今陸河縣)人,清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貢生。

黃繼度 號頃千,坊廓都(黃易胞侄,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歲貢,任新安縣儒學教諭,年幼失父,事母至孝,友愛昆弟,教子侄嚴而有法,常施濟貧孤,築義冢,造橋樑等,樂善不倦,深受通縣百姓敬重;著有《新建陸豐縣碑記》等傳世。(注:清《惠州府志》作康熙年間歲貢)。

葉更新 字佑民,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副貢生。

謝 得 字爾慶,坊廓都(謝宗瀾次孫,今陸豐市東海)人,清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科歲貢生,掌教龍山義學,陸邑人士多出門牆。

許正桓 字文彬,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雍正年間貢生。

黃鳳儀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雍正年間貢生。

黃希周 字裔繩,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清雍正年間貢生。

潘振海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雍正年間貢生。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葉廷翰 海豐縣(祖籍吉康都螺溪村)人,清雍正年間歲貢生。

葉廷琪 海豐縣(祖籍吉康都螺溪村)人,清雍正年間歲貢生。

黃 治 字振萊,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雍正年間歲貢生。

黃繼盛 字仲謙,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乾隆五年(1740年)庚申科貢生。

李弘茂 石帆都(今陸豐市甲子)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科貢生,候選儒學。

盧肯堂 字紹陽,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恩貢生。

章朝賡 字碧江,號夔齋,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恩貢生,候選教諭;乾隆十年(1745年)董理編纂《陸豐縣誌》事宜。(注:清《海豐縣志》記:章朝賡(海豐人),有誤,應作:陸豐人)。

王紹曾 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廩貢生;清乾隆十年(1745年)董理編纂《陸豐縣誌》事宜。

佘至仁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廩貢生;清乾隆十年(1745年)董理重修《陸豐縣誌》同訂事宜。

盧 湛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廩貢生;清乾隆十年(1745年)董理重修《陸豐縣誌》同訂事宜。

林 彥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廩貢生;清乾隆十年(1745年)董理重修《陸豐縣誌》同訂事宜。

錢德新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劉芳成 號漢德,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孫一鶴 號鳴皋,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莊 璋 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陳夢虯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六年(1741年)辛酉科歲貢生。

彭雲際 吉康都(今陸河縣)人,清乾隆年間拔貢生。(注:清《瓊州府志》有傳)。

陳微之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章應奎 坊廓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盧仲燻 字孟治,石帆都(今陸豐市)人,清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副貢生。

洪光典 石帆都(洪僑之子,今陸豐市甲東鎮雨亭村)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黃雲垂 字仲文,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黃士達 字振修,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黃恭定 號琨魯,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貢生。

黃象圭 坊廓都(黃德星長子,今陸豐市大安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任廣東廉州府儒學教授。

黃象峰 坊廓都(黃德星次子,今陸豐市大安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第一名歲貢生(歲進士)。

黃象儀 坊廓都(黃德星三子,今陸豐市大安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象喈 坊廓都(黃德星四子,今陸豐市大安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廷楫 字濟川,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廷霖 字濟時,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儉僑 字鳳超,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鵬起 字運星,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歲貢生。

黃儉魁 字五峙,號佔鰲,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乾隆年間貢生,特授廣西梧州府巡檢。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蔡兆盛 字萃璉,諱極,石帆都(今陸豐市甲西博社村)人,清乾隆末年歲貢生;生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五月二十日,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十二月。

溫日益 石帆都(今陸豐市南塘鎮溪南村新興寨)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科貢生。

溫月旭 石帆都(今陸豐市南塘鎮溪南村新興寨)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癸巳科貢生。

林應受 坊廓都(今陸豐市博美麟書庭鄉)人,清乾隆末年歲貢生,敕授修職佐郎,從八品。

黃其章 字世綺,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乾隆年間貢生。

佘見龍 坊廓都(今陸豐市河東鎮高田埔村)人,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丁卯科恩賜副貢生。

練儒澄(?—1855年),石帆都(今陸豐市甲子)人,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歲貢生。(注、清《惠州府志》有載)。

黃應垣 海豐縣人,祖籍陸豐縣大安石寨村,清嘉慶年間歲貢生。

黃伯禮 字列權,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嘉慶年間歲貢生。

黃皇讓 字世潤,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道光年間貢生。

黃河清 字世端,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科貢生。

馬 全 坊廓都(父馬葉岐,今陸豐市東海)人,清道光年間廩貢生,任新安縣儒學訓導,西寧縣儒學教諭;任滿回梓後,偕黃耀棟首倡增建陸豐龍山書院,邑令旌贈“尚德高風”之額。

(注:清《陸豐縣誌》作:道光丙寅任職。有誤,因道光無丙寅年)。

黃朝貴 字超,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道光年間貢生。

李達泉(?—1891年)石帆都(今陸豐市甲子)人,清道光年間附貢生。

張兆焜(?—1906年)字質庵,號“談瀛海客”, 石帆都(張光棟子,今陸豐市甲子) 人,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丁酉科第一名拔貢生(拔元), 任廣西橫縣知縣;支持康有為上疏光緒皇帝發動變法維新運動;擅書法,今猶存傳世墨跡。

黃題名 字正品,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光緒四年(1878年)戊寅科歲貢生。

黃列玉 字棠,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貢生。

黃明敏 字道齊,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歲貢生。

黃李升 字朝東,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歲貢生。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黃錦江 字朝三,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歲生。

黃志明 字英西,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貢生。

黃英渠 字清暉,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貢生。

黃英栽 字暉陸,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貢生。

黃濟川 字耀臣,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拔貢生。

黃耀潛 字覲臣,坊廓都(今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人,清光緒年間貢生。

附一:海陸豐建置沿革簡介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海陸豐地處粵東沿海,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先民已在這方熱土上聚居生息,歷夏、商、周至春秋戰國為“南蠻”之地,是“百越”族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百越設郡縣,海陸豐屬南海郡龍川縣轄地。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建置海豐縣,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海豐縣東部建置安陸縣,縣治設於現在的陸豐市大安鎮陸軍管區環珠寨村,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陸安復併入海豐縣。宋神宗元年(公元1068年)海豐分設八都,即興賢都、石塘都、金錫都、楊安都、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龍溪都。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劃出海豐東部龍溪都六圖之地與潮州府之惠來都合併設置惠來縣。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再劃海豐東部之吉康、石帆、坊廓三都設置陸豐縣,縣治設在坊廓都之東海滘,即現在的東海鎮。

1965年,將陸豐縣原吉康都的五雲、上砂、下砂劃歸揭西縣轄。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劃出陸豐縣北部的原吉康都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上護、水唇、東坑、南萬等8個鄉(鎮)和吉溪林場,新置陸河縣。1995年1月19日,國務院批准陸豐撤縣設市(縣級市),同年10月1日正式掛牌。

附二: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汕尾海陸豐人文歷史—明清兩代陸豐貢生名錄

科舉是古代朝廷選取人才的一種制度,也是讀書人唯一取得資格出仕的途徑。在明清科舉考試(文科、武科)分為五級:縣試、府試、鄉試、會試、殿試。

一、縣試考期多在每年二月舉行,由各縣知縣主考,童生不論年齡大小都可參加,及格者稱“庠生”(或稱邑庠、秀才、茂才)。未考上者只稱“童生”。

二、府試試期多在每年四月舉行,試場設在各府試院,由各府知府主考,及格者稱“貢生”。貢生分為: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五種,清代又增設“附貢生”、“增貢生”,均為正途出身;另外,清康熙特別是乾隆以後開始規定以捐納貢生身份,稱“例貢生”。

三、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考期在八月,故又稱“秋試”或“秋闈”,鄉試在省會舉行,由朝廷欽差主考官和同考官主考,各省巡撫為監考官,或由總督擔任。凡本省的監生、廕生、官生、貢生均可應考,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慶典加科為“恩科”,全省鄉試中式的稱“舉人”。取得貢生和舉人資格者也可入仕,授任知縣、教諭、訓導等官職。舉人身份的又可赴京參加會試。

四、會試每三年一次,考期在二月,後改為三月,是全國科舉考試,在京都舉行,由禮部尚書主持,朝廷欽差大臣為正總裁、副總裁。各省舉人皆可應考,逢辰、戌、醜、未年為正科,若鄉試有恩科,則次年亦舉行會試,稱會試“恩科”。會試中式者稱為“貢士”或“進士”,即可參加最高一級的殿試。

五、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殿試分為“三甲”。錄取:第一甲取三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均稱“賜進士及第”,授任翰林院官職。其餘按成績分為第二甲和第三甲,錄取二甲若干名稱“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稱“賜同進士出身”。第二甲、第三甲進士初授任各縣知縣,也有授翰林院庶吉士。文武官秩按職官級別分為一品至九品,每品均分正、從之別。

吳福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