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古印度只是一个概念,因为古印度从来没有统一过。战国争霸,可以形容古印度大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态。因此,文化得到了野蛮生长的机会。各种哲学思辨,在这块古老的大陆生根发芽。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29岁离家出走,因为贵族层面流行着一种文化认知,苍天之上,宇宙之中有更美好的世界!

他在探索一个终极问题,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活着有什么意义?

婆罗门教的神棍告诉他,祭祀、求祷神灵的恩惠。看着这些人渣丑恶虚伪的嘴脸,他不信!

耆那教的苦行看上去更靠谱,菩提树下,他发誓不成不起身,结果一无所获,差点饿死,一位好心的牧羊女用一碗羊奶救活了他。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他清醒了,觉悟了!不再去追求虚无的幻想。他认定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让世人不再迷惘。

他用一生,走遍了恒河流域,宣扬自己的观点和哲学。希望把更多的人,从迷信的狂欢里唤醒,理性的思辨生活。佛陀开创了印度佛教,开创一个传统——辩论。

佛陀认为,认知不同是正常的,关键要探讨求源!是非这种东西,越辩越明。佛陀的一生就是辩论的一生,辩倒了无数婆罗门,逼着对方不得不改革自己的宗教。

佛陀很伟大,但是也是人,生老病死一样不能少。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佛陀老了、病了,落叶归根。他的脚步不断地接近家乡。可是至死他也没有回到家乡。

拘尸那迦城!

千年后,一个来自大唐的和尚玄奘专程到了这里。唐僧是这样描述的,破败不堪,佛光凋敝。因为,此时佛教在印度已经走向了没落。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佛陀太老了,弟子们扶着他,来到了一个小村庄,静寂园。

一个工匠,他叫纯陀。历史会永远记住他,是他给佛陀最后一顿饭,旃檀耳。一种蘑菇和野猪肉的汤,佛陀中毒了!是他,奉上了佛陀在人间受的最后一次供养。

这里要说明,和尚吃肉这是原始佛教的常态。

82岁的佛陀,耗尽了最后的力量。

他用一生告诉世人,不要偏执,不要迷信。

夜,一颗罗沙树下,佛陀进入了弥留之际,阿难哭了。佛陀所有秘密之言,唯有阿难能知。因为,阿难一直跟随佛陀。他的后半生都用来回忆整理佛陀的言行。

悉达多·乔达摩,释迦族王子离开了这个世界。

涅槃寂静。

佛陀的一生,从无神迹,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帮助世人理解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体系。他的人生就是一个奇迹。

至于那些玄幻的传说,荒诞的神话,都是后人出于某种原因,编撰的故事。

一切的神话,都只是人话。

任何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质疑和思辨的精神,这是对先贤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