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栽培每畝產量 6000 kg,收入達 6萬元以上日光溫室人蔘果

嫁接栽培每畝產量 6 000 kg,收入達 6萬 元以上日光溫室人參果

周自政等

香瓜茄也稱人參果、茄瓜、香豔茄、香豔梨,果肉清爽多汁、風味獨特。甘肅省民勤縣從 1997年開始在日光溫室進行引種,因人參果多在水果淡季的冬春季銷售,經濟效益高,所以栽培面積逐年擴大,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但隨著多年多茬種植,人參果生長勢退化、品質下降、果實僵化、產量降低、病蟲害蔓延等問題逐漸凸現。近年來,筆者選用茄果類砧木嫁接人參果,利用砧木發達的根系和抗逆性,發揮其生長優勢,改善果實品質。通過 3 a(年)多茬的試驗示範,總結出人參果嫁接栽培技術,現已在全縣推廣逾17.3 hm 2 (260 畝),每 667 m 2 產量 6 000 kg,收入達 60 000 元以上,增收 2 000 元以上。

嫁接栽培每畝產量 6000 kg,收入達 6萬元以上日光溫室人參果

1 嫁接品種的選擇

人參果接穗應選擇適宜民勤縣日光溫室種植的耐低溫、抗病性強、早熟、豐產、商品性好的優良品種,如長麗、大紫、阿斯卡等;砧木要選用生長勢強、易結果、單花序數量多、嫁接親和力好、成苗率高的番茄類砧木,如澳砧 1 號、澳砧 2 號(壽南澳綠亨農業有限公司)等。

2 接穗繁殖

人參果接穗繁殖方式有種子繁殖和扦插繁殖2 種。在我國北方日光溫室多采用嫩枝扦插方式育苗。扦插苗的管理方法:剪取人參果的幼嫩分枝,除去葉片,截成帶有 2 個芽節的長 12 cm 左右的扦插枝條,上端在芽頂上部 2 cm 處平剪,下端在芽節下剪成馬蹄形,扦插於穴盤中,1 穴 1 株,每天早上澆水,溫度保持在 25 ℃左右,苗齡 20~25 d(天)及時移栽。

嫁接栽培每畝產量 6000 kg,收入達 6萬元以上日光溫室人參果

3 砧木穴盤育苗

3.1 砧木播種時間 日光溫室人參果嫁接栽培採用越冬一大茬栽培模式,砧木需在嫁接苗定植前60 d(天)左右播種,一般在 7 月上中旬。

3.2 種子處理 為使砧木種子儘快出苗且出苗整齊,播前要進行浸種催芽。種子催芽前,要先去除雜質和秕粒,之後用 50 ℃左右的溫水浸泡並不斷攪拌。4~5 h(小時)後撈出晾乾,即可播種。

3.3 裝盤 採用 72 孔穴盤育苗,基質無需添加任何肥料,補充水分至基質能手攥成團、落地即散。然後將基質撒到穴盤上,用刮板刮平,穴盤裝好後,將其摞放起來,在最上面的穴盤上輕輕按壓,使每個穴孔壓出一個 0.5 cm 左右深的小坑,再將穴盤整齊擺放在播種架上,等待播種。

3.4 播種 可採用人工或機械播種,每穴播 1 粒種子,覆蓋基質,基質厚度不超過 1 cm,播後澆一次透水,待水下滲後在穴盤上覆蓋地膜。

3.5 播種後的管理 播種後的溫度應控制在25~30 ℃。待幼苗拱土時立即撤掉穴盤覆膜,並用噴壺噴水。出苗後根據幼苗生長情況適時補水,每次補水都要澆透基質。為有效預防病毒病發生,可在澆水前用 20% 鹽酸嗎啉胍(病毒靈)可溼性粉劑 15 mL 兌水 15 kg 噴霧,定植時再噴施 1 次。

4 嫁接和嫁接苗管理

4.1 嫁接方法 採用劈接法,當砧木苗長至12~15 cm、5~6 片真葉時即可進行嫁接。嫁接前先將砧木的真葉摘除,從莖部 10 cm 左右的高度切斷,截面要平齊,用刀片自上而下豎切深 1 cm的接口,在人參果母株新梢上截取接穗 10~12 cm長,留頂部 1~2 片真葉,用刀片將莖向下削成楔形,立即插入砧木切口,嫁接後用嫁接夾固定。

4.2 嫁接後的管理 嫁接苗穴盤裝滿後立即置於苗床上,苗床底部要平整且澆透水,在苗床上面搭建塑料拱棚,隨即遮蓋遮陽網,前 1~4 d(天)葉面不噴水,以免傷口遇水感染。白天溫度應保持在25~30 ℃,夜間不低於 20 ℃,溼度在 85% 以上,第 4 天下午澆水,第 10 天揭去薄膜,使嫁接苗能適應正常的苗床環境。每天上午和下午進行澆水。

5 定植

日光溫室在定植前要深翻施肥,每 667 m 2 施優質腐熟農家肥 4 000~5 000 kg、磷酸二銨 30kg、硫酸鉀 25 kg、尿素 15 kg。經深翻耙耱使土肥混勻。按南北方向開溝起壟,壟面寬 70 cm、壟溝寬 50 cm、溝深 20~25 cm。壟做好後,在壟溝澆水坐實土壤,覆膜等待移栽。一般在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當接穗長到四葉一心、嫁接日曆苗齡15~20 d(天)時定植,每 667 m 2 定植 4 500 株。定植前 7 d(天)要降溫煉苗,定植時剔除弱苗病苗,定植後及時灌穩苗水,隔 7 d(天)再澆 1 次緩苗水。

6 田間管理

6.1 水肥管理 緩苗後要適當控水,一般在開花前不旱不澆,待開花坐果後澆水追肥,視土壤墒情間隔 10~15 d(天)澆 1 次,每次每 667 m 2 隨水追施尿素 8 kg、磷酸二銨 20 kg、生物有機肥 30kg。冬季至早春每隔 15~20 d(天)澆 1 次即可,一般選擇晴天上午進行,以淺灌為宜,澆水後要及時增溫排溼。夏季隨著氣溫升高,蒸發量大,澆水要勤,做到見幹見溼,施肥宜少量多次。

6.2 溫溼度管理 定植後要實時做好溫度管控。緩苗期前期,白天溫度應控制在 25 ℃左右,夜間19 ℃左右。晴天超過 25 ℃時及時放花簾遮陰,以防植株萎蔫;伸蔓期,白天溫度應控制在 26 ℃左右,超過 30 ℃要及時放風,夜間控制在 15 ℃左右;開花坐果期,白天溫度應控制在 26 ℃左右,夜間要控制在 13 ℃以上,人參果在 20~30 ℃條件下可不斷開花結果。人參果喜潮溼環境,適宜空氣溼度為 60%~80%,因此要做好溫室內溼度調控,特別在夏季高溫季節,要注意做好溫室內降溫增溼。

6.3 植株調整 人參果發枝能力強,在植株長至30~40 cm 時要及時吊蔓整枝。一般採用單幹整枝法,即保留 1 個主枝,去除全部側枝,及時抹掉腋芽,並隨時將秧蔓繞在吊蔓繩上,及時去除老葉,保證在果實發育期有 18~23 片功能葉片。

6.4 疏花疏果 當花序有 3~4 朵小花開放時,要及時於 10:00 左右進行蘸花或噴花。待果實長到豆粒大小時開始疏果,每個結果枝選留個大、周整的果實 3~4 個,及時摘除病果和畸形果。

6.5 病蟲害防治 人參果常見病害有煤汙病、黑斑病。煤汙病一般用 40% 多菌靈懸浮劑 600 倍液,或 50% 多 · 黴威(多黴靈)可溼性粉劑 1 500 倍液進行防治,每隔 15 d(天)防治 1 次;黑斑病發病初期葉片產生黑斑,隨病情加重葉片斑點逐漸擴大,最終葉片乾枯或壞死,可用 50% 異菌脲(撲海因)可溼性粉劑 1 000~1 5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噴霧防治。

人參果常見蟲害有紅蜘蛛、白粉蝨。紅蜘蛛可用 1.8% 阿維菌素乳油 2 000 倍液,或 20% 噠蟎靈乳油 2 000 倍液交替噴霧防治;白粉蝨可用 1.8%阿維菌素乳油 2 000 倍液,或 10% 噻嗪酮(撲蝨靈)可溼性粉劑 1 000 倍液交替噴霧防治。

6.6 適時採收 當人參果坐果後 65~70 d(天),果實表面紫色條紋顯現,且果皮呈金黃色時,即可採收。外埠市場銷售的可在八成熟時採收,本地市場銷售的可在九成熟以上採收。

嫁接栽培每畝產量 6000 kg,收入達 6萬元以上日光溫室人參果

7 小結

經過幾年的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澳砧 1 號、澳砧 2 號番茄類砧木根系發達,高抗根結線蟲,長勢極強,用其作人參果嫁接砧木,嫁接親和性好,綜合抗病能力強,可抗枯萎病、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克服了日光溫室人參果生產因連作障礙出現的僵苗、僵果等問題,減少了農藥的用量和防治病蟲害的人工費用,提高了生產中化肥的使用效果,增產幅度在 6% 以上,每 667 m 2 增收2 000 元以上,提高了農戶的種植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