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育一個深重的問題,大家都不提,是習慣了嗎?


一個哥們和我吐槽,孩子懶散、自我、學習能力差,吃啥啥沒夠幹啥啥不行,除了玩手機沒別的愛好,甚至現在有點心術不正。

這種吐槽我見得多了,於是習慣性地給他“指點”: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不要你在玩手機卻逼孩子好好讀書,你去打麻將卻要孩子培養高雅愛好,你工作不努力……

停停停!

我還沒說完,他就喊停了,說:

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我並不是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我就是要給他樹立榜樣,而且我也是這麼做的。

他接著說:

他做作業的時候我也拿本書在他旁邊看。他看的是要考試的內容,我的是《註冊岩土工程師》考試教程。我還和這個小兔崽子打賭,說老爸和你一樣也考試,我這個考試要學十幾門課程,比你難多了。如果我沒考過,那我認罰100元,任你支配;你要是沒考到80分,也罰100元零花錢。為了鼓勵你,如果你考過80分,獎勵你100元零花錢。

他一開始可高興了,覺得自己穩賺不賠。結果越臨近考試越沮喪,再後來我發現這小子居然開始使壞心眼。

我問:

什麼壞心眼?

他說:

我不是在他旁邊嘛,他有不會的題就問我,我來給他解答。之前都好好的,講到他懂就行了。後面我發現他根本不是題目不會來問我問題,而是為了故意干擾我,讓我生氣看不下去書。有的題他明明是會的去卻假裝不會,一副勤奮好學的裝模作樣,這小子沒意識到有的東西既然能問出來就說明另一個知識點已經懂了,下一個問題他卻問這個知識點,這叫“懂裝不懂”。

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他就是為著那100元去的。自己考試無望,就打起了拖我下水的主意,最差可以用我被罰的那100來抵消他被罰。想到這小子竟然把心思動在這些歪門邪道上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中國家庭教育一個深重的問題,大家都不提,是習慣了嗎?

我看著他額頭上突突跳動的青筋,無不作死地說:

這還不是因為你的錯!

他像外星人一樣地看著我說:

我的錯?你看看不管是身邊的還是網上的,幾個父親可以做到我這樣?很多家庭是喪偶式育兒,能陪孩子做作業並有效指導的就很少,以身作則的更是鳳毛麟角,我這還錯了?!你倒是說說我錯哪了?

中國家庭教育一個深重的問題,大家都不提,是習慣了嗎?

他說這番話的時候,我能明顯感覺到要不是我是他哥們,他能跟我打起來。

我說:

你錯就錯在用社會要求你的標準來要求你兒子。社會對你的要求是結果,也就是不管你怎麼努力、選擇什麼道路、用什麼伎倆甚至人品如何,只要做出效果來就可以。這不是在【培養人】,這是在【使用人】。

而培養人,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家庭教育關係,往往不能用一些很具體的、結果性指標,比如分數多高、成績多好、排名第幾、是否名校……

他到這裡就忍不住打岔:

不拿這些要拿哪些做指標?學校和教育制度就是看考試成績,考不好就進不了好學校,學校不好就……

我反問他:

你掙錢累不累?

他一愣,我接著說:

你掙錢累不累?社會和陌生人對你的評價結果就看你掙錢多少,這讓你很累。從社會和陌生人的角度當然沒錯。但是如果你的親人也只關心你掙錢結果,你不僅身體累,你還心累。

你就會有一種很強的【被使用感】甚至【被利用感】,你會覺得自己為別人而活,越來越沒有自我,越來越不清楚自己這麼辛苦是為什麼。

因為社會和陌生人基本上對一個人只有【使用】【利用】的關係;而親密關係則不一樣。

以具體的結果作為評價一個人的指標,就會來帶【被使用感】和【被利用感】感受。你有這種感受,你兒子也一樣啊!

好成績就像你能掙很多錢一樣是一個結果,有很多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促成這個結果,比如好的習慣、聰敏的大腦、健康的身體、端正的態度、情緒的控制、面對挫折的韌性、不能碰的底線和原則……把這些都做好了,好成績才可以期待。

但是你呢,就像社會對你的要求、單位對你的KPI考核去“考核”你兒子,你被考核的時候你好受嗎?你兒子更不好受,畢竟他還沒像你一樣被長期教育過,而且你是他最親的人之一。

中國家庭教育一個深重的問題,大家都不提,是習慣了嗎?

你是教他學習了,也想樹立榜樣,但是你給他的都是具體要求,而不是引導他走向正確的道路;你在糾正他一道道錯題的時候,這些負面反饋卻推著他走向了更大的錯誤——道路錯誤。

他越來越覺得學習是為了你,不是自己的事,他在為你而活,他越來越沒有自己。

學習好是個結果,是激發了對自己有要求、是強烈的自我意識覺醒的結果;是“我要學”,而不是“為你學”。

本來學習就很反人性,就很痛苦,你再用結果去評價他,讓他苦上加苦,這能學得好嗎?

看他沉默了,我接著說:

他用“懂裝不懂”的方式干擾你,可見他很聰明,但這顯然是非常糟糕的行為。往深了說可能發展為見不得別人好、為了達到目的不顧他人不擇手段的邪惡人格。然而這是怎麼產生的?

你用具體的結果來評判他,但是你忘了實現同一個結果可以有不同的路徑,也就是同一個結果完全可以由不同的原因達成。如果為了達成一個結果用的是惡因,而且習慣了用惡因,你覺得會怎麼樣?

這就是【菩薩畏因,凡人畏果】。

因此,要有善果,必須要建立善因。多在善因方面努努力吧,別太在意短時間的果!

中國家庭教育一個深重的問題,大家都不提,是習慣了嗎?

善因建立起來,即使考不上好學校,成績不怎麼樣,將來的生活和父子關係都不會差。人生不是隻有上學、工作,還有生活、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