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如何發力秸稈焚燒汙染防治?

“嚴格控制秸稈露天焚燒”是寫進生態環境部《2019年全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要點》的內容,也是各地需要攻克的難點之一。

  進入秋冬季,各地秸稈焚燒汙染防治工作進入關鍵期。今年,各地在秸稈焚燒汙染防治工作上如何發力,確保“零火點”?請看本版綜合報道。

  本報綜合報道 初冬的一個上午,黑龍江省尚志市帽兒山鎮的稻田裡轟鳴聲陣陣,一輛秸稈還田粉碎機駛過後,小麥根茬隨即被打碎,緊隨其後的旋轉三鏵犁將土地深翻,所過之處,黝黑的土地露出表面。

  據當地村民介紹,兩輛機器配合作業,翻地深度能達到30釐米,明年開春可以直接播種。這是各地秸稈焚燒汙染防治以及綜合利用工作的一個縮影。

  早安排 早部署 完善監管機制

  東北三省作為我國糧食生產基地,秸稈資源豐富,僅黑龍江一年的秸稈產量就達到了1.3千萬噸。這片糧食基地曾面臨秸稈綜合利用率低的困擾,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開展現場督查時,頻頻發現大面積秸稈焚燒火點,黑龍江4市因此被約談。

  壓力產生動力。近年來,東北三省在秸稈焚燒汙染防治工作上堅持早安排、早部署,黑龍江出臺《2019-2020年有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督察工作方案》,確保2019年9月15日-2020年5月15日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採取“省級聯動、包片負責、地方同步、全面覆蓋”的方式,統籌安排各級生態環境系統開展跨區域交叉互查,壓實各級政府和有關單位的主體責任。

  長春市政府印發《關於加強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管控工作的通告》,決定於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全市範圍內實施嚴格的秸稈禁燒管控,制定完善了包保督導、巡查檢查、考核獎懲等10項工作機制,明確各部門監管職責,發揮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林業和園林等管理部門職能作用。

  大連市從10月1日開始正式啟動秋冬季秸稈焚燒巡查管控工作,並設立舉報電話,24小時受理群眾舉報。同時,嚴密組織日常巡查。節日期間對高速公路、鐵路、國道、機場及主城區周邊等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進行重點巡查、重點監管。

  網格化全覆蓋 量化考核落實獎優罰劣

  黑龍江省尚志市帽兒山鎮三聯村的網格員梁德喜,自9月15日起便每天堅持巡查。他說:“我負責的地塊在高鐵沿線,千萬不能有火點,尤其到週末更不能放鬆警惕。”

  梁德喜屬於尚志市建立的二至五級網格化監管體系中的一員。目前,尚志全市17個鄉鎮,163個行政村,765個自然屯,每個村屯和地塊都落實了監管人員和監管責任。

  網格化全覆蓋織密監管網,量化考核則在各級幹部心中繃緊了責任弦。對於秸稈禁燒工作組織不力、制度措施落實不到位、秸稈焚燒火點未得到有效控制等典型問題,黑龍江省將約談相關市、縣政府。同時,根據《黑龍江省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工作獎懲暫行規定》明確的未建立秸稈禁燒工作制度和落實不到位的10種問責情形、發生秸稈焚燒火點的2種問責情形,對相關責任單位及責任人提出問責建議,聯合財政部門進行資金懲戒,並通過媒體公開曝光。

  東北三省對秸稈焚燒實行高壓管控,南方各地市也在緊鑼密鼓地部署和開展相關工作。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全面落實定專人、定職責、定區域、定崗位、定時間、定要求的“六定”禁燒措施,嚴格責任包乾制度,併成立巡查組、應急小分隊和撲火隊,確保發現火點10分鐘內撲滅,實現有火必控、有煙必滅。

  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督查獎懲機制,充分落實街道秸稈焚燒汙染防治主體責任,對工作表現突出的街道進行獎勵,對禁燒工作巡查監管措施不力的單位和領導進行約談和問責。

  綜合利用渠道多元化

  疏堵有道,才能保證秸稈焚燒汙染防治工作長效運轉。

  “最初響應環境整治號召才將秸稈全部還田,效果到底如何,老百姓能否接受,我們的底氣並不是很足。”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明星村村支部書記李石山說。現在,李石山向稻農們佈置還田任務時有底氣多了。經過對比,儘管受氣候影響積溫偏低於去年,可不同品種的水稻都長得結實、顆粒飽滿、出米率高,今年畝均產達到1100-1200斤,較去年提升130多斤。

  尚志市同樣如此。為處理好三大作物產生的秸稈,尚志市實行玉米免耕覆蓋還田,水稻秸稈翻埋、腐熟還田,原料化利用水稻秸稈等措施,力爭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率85%以上,還田率55%以上。

  除了翻埋還田之外,浙江省溫州市永嘉杜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將秸稈應用在了鞋撐的製作上,並獲得了國家專利。“就外觀而言,‘秸稈鞋撐’和目前市面上的鞋撐並沒有明顯區別。”企業負責人鄔壽法表示,新產品和市場上現有的泡沫、塑料、紙質鞋撐的售價接近,而核心優勢是健康環保,不僅讓秸稈變廢為寶,還能自然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汙染。接下來,公司還將繼續研究秸稈鞋盒、全降解包裝袋等系列“秸稈制”環保產品。(本文轉載自“ 中國環境報”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

各地如何發力秸稈焚燒汙染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