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選之子--晉文公,逆境中成長。

公元前697年,公子重耳出生了。出生在這個禮崩樂壞的年代也不知道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如果說投胎是一門技術活的話,那重耳可謂是高手中的高手,他爹是華夏諸國第二強國晉國的君王,但是可能他在投胎的時候紅包沒塞夠,結果沒能成為嫡長子,而是庶子,所以與太子無緣。根據宗法制度他的地位比太子申生低,但好在春秋時期不比後世儒家普及後的朝代,庶子的生活環境總體還是不錯的。

天選之子--晉文公,逆境中成長。

重耳自幼喜好結交士人,到十七歲時,已有五個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朋友: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後來這些人都成為他稱霸時的左膀右臂。本來如果不出意外,重耳這一生可以安安穩穩的當個小貴族,過完富貴的一生,可是天意難測,重耳25歲那年,他爹晉獻公寵愛上了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國君,驪姬誣陷太子申生謀反,於是申生被迫自盡。然後她又開始誣陷晉獻公另外的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後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而晉獻公因重耳與夷吾兩位公子不辭而別而大怒,認定他們有陰謀,於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討伐蒲城。於是重耳翻牆逃走,逃到了母親的故國翟國。

天選之子--晉文公,逆境中成長。

離開了故國的重耳可謂悲慘至極,前一秒還是大國公子,下一秒就變成了亡命天涯的逃犯。此時的重耳已經43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正是一個男人最壯年的時候,而重耳卻是灰頭土臉,狼狽之極。儘管這樣,仍有狐偃,狐毛,還有趙衰、先軫、介子推等一大堆賢能的人願意跟隨他。由此可見公子重耳的個人魅力之大。

天選之子--晉文公,逆境中成長。

五年後,晉獻公去世了,大將裡克殺了驪姬姐妹的兒子奚齊、悼子,迎接夷吾即位,是為晉惠公,本來同病相連的兄弟兩個好不容易擺脫了被追殺的命運,本應該和和氣氣的一起生活,結果惠公因為畏懼重耳的名望,繼續派人追殺重耳。可憐的重耳只好繼續他的逃亡生涯。一路上,他們途徑衛、曹、宋、鄭等國,有禮遇也有冷落,最後到達楚國。楚成王以諸侯的禮節厚待重耳。過了幾個月,晉太子圉逃出了秦國,秦穆公大怒,下決心迎接重耳以幫助他入主晉國。不久後晉惠公死晉懷公繼位。秦穆公發兵送重耳歸晉,晉國的大臣多歡迎重耳。秦軍渡過黃河,圍困令狐,晉軍屯於廬柳對峙。後來由咎犯出面,與秦晉大夫會盟,重耳入晉師、入曲沃、入武宮,逃亡在外十九年,即位為晉文公。

天選之子--晉文公,逆境中成長。

61歲即位的晉文公任用趙偃,趙衰、先軫等人,對內修明政治,富國強兵;對外尊重王室,聯絡齊秦,抑制荊楚的爭霸方針。為此晉文公改變士卿制,設立由國君任命卿士的制度,廣招賢能之人,削弱公族權力,開農田,興水利,輕賦斂,獎農商,很快晉國就繁盛了起來。公元前635年,周王室發生內亂,晉文公親自領兵勤王平定周王子帶之亂,這使得晉文公在諸侯中威望大增。與此同時,一代霸主齊桓公去世,齊國陷入內亂,失去了繼續稱霸的實力,中原諸國也因此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實力強大的楚國乘機向黃河流域擴張勢力,控制了中原許多中小諸侯國,這與也想稱霸的晉國不可避免的發生衝突。

天選之子--晉文公,逆境中成長。

於是晉文公先採取外交攻勢,使秦楚敵對,又分化楚的盟友,使楚國陷入孤立,後在和楚的戰爭中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使晉國站在了道義的高點。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在衛國城濮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城濮之戰。晉軍退避三舍,楚將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由此遏制住了楚國北上的勢頭。這場戰爭的勝利,確定了晉國的霸主地位,於是晉文公變成了繼齊桓公之後第二個霸主。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大會諸侯於踐土,參加會盟的有晉、魯、齊、宋、蔡、鄭、等國,晉被推為盟主。周天子也派出代表參加。由此晉國成為公認的霸主。

天選之子--晉文公,逆境中成長。

但是好景不長,公元前628年,也就是晉文公成為霸主的第四年,他長眠於自己蒸蒸日上的國家裡,帶著極度的不捨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