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多使用巧力,“四两拨千斤”,赚钱不难

做生意,讲究的是斗智不斗力,要多使用巧力,而不是使用蛮力,不管是面对经营的商机还是困难,都是如此。以下分享的一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多使用巧力,善于“四两拨千斤”,在一个“巧”字上下功夫,赚钱不难。

一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多使用巧力,“四两拨千斤”,赚钱不难

汉正街

来看这个故事:

武汉汉正街是一条历史悠久、全国著名的商业街,改革开放初期,还曾被称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第一街”,许多生意场上惊心动魄、精彩至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我们所要分享的故事的主人公王仁昌、王仁忠兄弟就是汉正街上的一对生意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汉正街规模鼎盛,同时竞争也很激烈。王氏兄弟最开始与其中大多数商户一样,做着差不多的生意,赚着差不多的钱。但几年之后,王氏兄弟的生意越做越大,财富也急剧膨胀,远超其他商户。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善于“四两拨千斤”,通过巧力来赚钱。

1985年,王氏兄弟抓住一个机会,以他们的出色才智,在20天内,用1万元资本撬动—笔价值达370万元的生意,净赚60万元,在汉正街乃至整个武汉商界传为美谈,即便是现在来看,也依然令人拍案称奇。

当时,武汉针棉织品批发公司准备将仓库里积压的价值370万元的手套、袜子、内衣和内裤一次性打5折出手。这条消息,汉正街很多生意人都知道,可在当时那个年代,谁有本钱和胆量去一次吃进180多万元的货呢?在很多人摇头叹息、感慨与机会无缘之时,王氏兄弟在家里密谋策划,设计了一个使“自己的风险最小化,所得利润最大化”的方案,这个方案运作的极其巧妙,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多使用巧力,“四两拨千斤”,赚钱不难

武汉一景

话说两兄弟密谋好之后,第二天,他们就找到武汉粮食局百货经营部,提出两家联手吃下这一单生意。实施步骤是:王氏兄弟俩以1万元现金交给粮食局作抵押金,粮食局作保并开具一张为期一月,数字为185万元的远期支票给针棉织品批发公司,让针棉织品公司出货。之后,王氏兄弟负责一月内将货销完并付清支票款。

王氏兄弟进一步开出双方合作条件:利润2:8分成,粮食局2,王家兄弟8。如果王氏兄弟一月内不能销完货,将按支票额的20%向粮食局赔款。这时双方打着相同的小九九:粮食局有钱,但经营才能不够,吃得下货却怕销不动;王氏兄弟没钱,但有经营才能,销得了货却吃不下货,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这一优势互补的合作水到渠成。王氏兄弟将这批货按质量好坏和不同样式,照一定比例搭配成3万元至5万元一份,以原价7.5折发给了汉正街各批发商,一时间人人争抢提货。

其间,王氏兄弟又动脑筋:将市场细分,对症下药,按各批发商不同的经营风格和性格进行货物分配。比如年纪大的生意人经营求稳求慢求,周期较长,两兄弟就将质差价低的“死货”销给他们;而性格急、周转快的年轻商贩,就发给他们紧俏好卖的货,以加快周转速度。就这样,仅20天,针棉织品批发公司积压多年的内衣裤就被两兄弟销售一空!就这样,借助与粮食局的合作,王氏兄弟以1万元的本钱撬动了370万元的生意,净赚了60万元!这在当时万元户都稀罕的年代,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一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多使用巧力,“四两拨千斤”,赚钱不难

武汉一景

做生意,使用巧力,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这就好比面对一块需要挪动的顽石,你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使劲的推,但结果可能是,任凭你三番五次地推,它自岿然不动,让你白费力气;可要是你用一个杠杆,找准一个支点来撬这块顽石的话,可能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

做生意,也是如此,遇到靠自己实力无法拿下的商机或者经营过程中巨大的困难,不能靠蛮力,而是要会用一个“巧”字,巧借力,巧合作,都属于使用巧力的范畴。什么是生意场上的宠儿?不是实力有多么强大,而是经营技巧的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