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引起鱼患锚头蚤?

用户6428812790089


随着水产养殖业环境不断在恶化,寄生虫也开始不断的适应现在养殖环境中。记得在2010年以前很多养殖户都认为锚头蚤很好杀,也很好处理,任何杀虫药都可杀的死,但过了2年以后很多地区就出现了锚头蚤难杀,难处理,就开始说这个药厂产品做水了,那个药厂产品不行,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不是厂家的药做的不好,而是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思路才能决绝根本问题。虫、菌你是杀不完、也杀不绝的。有一些寄生虫可能越杀越多,越杀越难杀,到最后无药可杀了。任何养殖品种都需要了解它的特性,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锚头蚤基本情况及如何预防措施。

一、流行情况

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 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病鱼大量寄生锚头蚤时会焦躁不安, 食欲不振。每年 4 -10月为该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时每尾鱼种可侵入数十 条,短期内会大量死鱼。慢性感染时,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每尾鱼种感染 l5条以上,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锚头蚤寄生在鱼的鳃盖、皮肤、鳍条基部、眼、口腔、尾鳍等处。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挠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在水温 12℃-33℃之间锚头蚤均可繁殖。水温20℃-25℃为流行季节。此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

我国淡水鱼寄生的锚头蚤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三种 :

1.多态锚头蚤:寄生于鲢、鳙 、团头鲂。

2.鲤锚头蚤:寄生于鲤、鲫、鲢、鳙、乌鳢、泥鳅和蝌蚪等。

3.草鱼 (鲩)锚头蚤:寄生于草鱼。

锚头蚤寄生鱼种后,随着发育过程,可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种形态:

1、童虫体细如发,白色透明,无卵黄, 肉眼需仔细观察才能看到, 一般2-3天后便可发育为壮虫。以童虫急性感染为主时,可在半个月内连续 2次杀虫剂(如快克)全池泼洒。

2、壮虫体粗壮透明,手触之可竖起,肉眼可看到黑色肠管蠕动, 体后挂一对绿色卵囊。 以壮虫感染为主时,用药一次即可。

3、老虫体色混浊,体软,手触之无弹性,无卵囊,虫体常附生很多累枝虫类的原生动物,虫体接近死亡。以老虫感染为主可不用药。

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如多态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体表;草鱼锚头蚤寄生在草鱼体表;鲤鱼锚头蚤寄生在鲤、鲫、淡水蛙的体表、鳍条及眼上。本病对鱼种危害程度最大。当有3-5个虫体寄生时即可引起死亡。甚至 1-2个虫体也能引起生长停滞,鱼体瘦弱或产生畸形。对2龄以上成鱼虽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影响很多疾病爆发(如出血病、赤皮、打印病等)而且还影响生长、繁殖。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二、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如大量寄生于口腔引起病鱼不能摄食,继而鱼体消瘦。游泳迟缓,6-7厘米长的鱼种患病后还可以引起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由于锚头蚤以头角钻入寄主组织内。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裸露在外的虫体后半部体表常有累枝虫和藻类、水霉菌等附生。当严重感染时,鱼体好像披着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称。锚头蚤大量寄生在鳗鱼口腔可引起口不能关闭,不能摄食而死亡。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等鳞片较小的皮肤。可引起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石榴子般的红斑、红点。寄生在草鱼、鲤鱼等披有较大鳞片的鱼的皮肤上。寄生部位的鳞片被“ 蛀成缺口。 鳞片的色泽较淡。在虫体寄生处也出现充血的红斑。但肿胀一般不明显锚头蚤的头部钻入肌肉组织。可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在伤口与外界相通的部分又带有溃烂性质。在虫体寄主组织之间充满渗出液且有红细胞渗出,包在渗出液之外的为纤维化了的寄主坏死组织。在坏死组织层之外,有肿胀充水的细胞层及鳞片状的增生层,在鳞片排列的细胞间,可见纤维细胞在增生层与正常肌组织之间充满密集的白细胞,其中间或可见新生的肉芽组织。

三、诊断

首先初步判断,发现池塘的鱼烦躁不安,有跳跃出水面,投饵机前能看见鱼体表身上有红色小点,可初步诊断为锚头蚤病,如需确诊需要打鱼采样进行确诊。

用肉眼观察,看鱼体表有没有红色小点,能不能看见寄生虫虫体,虫体的形状,在显微镜下寄生虫的形态都能特征进行确诊为锚头蚤病。

四、 预防措施

主要以防为主。控制本病发生 。

1、在鱼种放养时严格检查: 如发现有锚头蚤寄生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授洗鱼体。当水温 15℃-2 0℃时浸泡1.5-2小时或用5%的食盐水浸泡5-15分钟。

2、养鱼之前要清塘、清淤:有10 -15厘米的塘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具体做法: 如水深 5 -1 0 厘米用生石灰 50-125千 克, 若水探1米用生石灰 125 -150千克均为全池泼洒。用漂白粉消毒每袋用10亩,根据实际养殖品种可增加或者减少用量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清淤至少要做到3年1小清,5年一大清。有条件可以年年清於。

3、利用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可采用轮养方法控制本病发生。

4、采用人工方法使 鱼感染锚头蚤获得免疫力后。再放入大水面里饲养。 以控制大水面水体中锚头蚤病发生。

5、可以在池塘中放一些底层杂食性鱼类(如黄颡鱼)。

6、在开春后做好底质改良用全效底改片一次并要保持水中有一定的肥度,早投料恢复鱼体体质也可以减少锚头蚤病发生。

1、全池泼洒快克来驱杀池水中锚头蚤虫体。若鱼种感染锚头蚤 多为“童虫” 。 可在半个月内连洒两次药; 如果多为“壮虫” 可施药一次 ; 如果多为“老虫”则用药一次后让其死亡脱落。

2、越冬锚头蚤第一次排卵孵化时(约3-4月 )用“快克”全池泼洒连续1-2次。可达到控制本病蔓延的目的。


啊东的农村生活


什么原因引起鱼患锚头蚤?

锚头蚤病为鱼感染锚头蚤这类体表寄生虫而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这是一类典型的鱼类体表寄生虫性病,而且是大型的寄生虫,成虫一般的体长可达1CM左右,其发病季节一般在水温高时更严重,特别是水温高于20度时其繁殖能力会强很多,所以发病高峰期都在夏、秋季节。


这种寄生虫不论是在食用鱼还是观赏鱼中都存在,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鱼患锚头蚤的呢?


  1. 对于这一问题踏火个人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水源引起的,如果是用的河水之类的,在河的上游有鱼场的鱼患有锚头蚤的话,你再用这河里的水来养鱼,则是大概率会患锚头蚤,对于这种情况想防的话可以改用地下水做为水源是最好的选择。

  2. 再有就是上一个养殖周期鱼患了锚头蚤病时,在下一次养殖时一定要将鱼塘彻底清塘和消毒才行,要不塘里存留下来的虫和虫卵将会是很大的危害。对于这种情况在消毒时最好是采用带水消毒,这样利于杀死塘堤边上存留下的虫卵。
  3. 而外来生物带进来的病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例如从外面买苗种时苗种本身带有这一类寄生虫,对于这种情况还好处理一些,我们只需要在放苗前将苗种用药物浸泡消毒就可以解决(20ppm的高锰酸钾浸泡15分钟左右基本可以杀死虫子)。但还有一个更让有头痛的问题,那就是水鸟的存在,如果周边鱼塘有锚头蚤很有可能会被水鸟带到鱼池来。

那么对于已患有锚头蚤病的鱼来说如何处理好呢?


其实这种寄生虫性病也不用过多的紧张相对来说只要发现的早这种寄生虫还是好处理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整个水体用药来杀,如常用的晶体敌百虫对于锚头蚤来说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对于这种寄生虫一般要连用2-3次才行,每次用药之后中间间隔一周左右,因为用药只能将成虫杀死,对虫卵效果不好,所以等一周之后水中的虫卵发育成成虫之后再用一次药,这样。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随着水产养殖业环境不断在恶化,寄生虫也开始不断的适应现在养殖环境中。记得在2010年以前很多养殖户都认为锚头蚤很好杀,也很好处理,任何杀虫药都可杀的死,但过了2年以后很多地区就出现了锚头蚤难杀,难处理,就开始说这个药厂产品做水了,那个药厂产品不行,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不是厂家的药做的不好,而是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思路才能决绝根本问题。虫、菌你是杀不完、也杀不绝的。有一些寄生虫可能越杀越多,越杀越难杀,到最后无药可杀了。任何养殖品种都需要了解它的特性,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锚头蚤基本情况及如何预防措施。

一、流行情况

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 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病鱼大量寄生锚头蚤时会焦躁不安, 食欲不振。每年 4 -10月为该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时每尾鱼种可侵入数十 条,短期内会大量死鱼。慢性感染时,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每尾鱼种感染 l5条以上,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锚头蚤寄生在鱼的鳃盖、皮肤、鳍条基部、眼、口腔、尾鳍等处。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挠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在水温 12℃-33℃之间锚头蚤均可繁殖。水温20℃-25℃为流行季节。此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

我国淡水鱼寄生的锚头蚤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三种 :

1.多态锚头蚤:寄生于鲢、鳙 、团头鲂。

2.鲤锚头蚤:寄生于鲤、鲫、鲢、鳙、乌鳢、泥鳅和蝌蚪等。

3.草鱼 (鲩)锚头蚤:寄生于草鱼。

锚头蚤寄生鱼种后,随着发育过程,可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种形态:

1、童虫体细如发,白色透明,无卵黄, 肉眼需仔细观察才能看到, 一般2-3天后便可发育为壮虫。以童虫急性感染为主时,可在半个月内连续 2次杀虫剂(如快克)全池泼洒。

2、壮虫体粗壮透明,手触之可竖起,肉眼可看到黑色肠管蠕动, 体后挂一对绿色卵囊。 以壮虫感染为主时,用药一次即可。

3、老虫体色混浊,体软,手触之无弹性,无卵囊,虫体常附生很多累枝虫类的原生动物,虫体接近死亡。以老虫感染为主可不用药。

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如多态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体表;草鱼锚头蚤寄生在草鱼体表;鲤鱼锚头蚤寄生在鲤、鲫、淡水蛙的体表、鳍条及眼上。本病对鱼种危害程度最大。当有3-5个虫体寄生时即可引起死亡。甚至 1-2个虫体也能引起生长停滞,鱼体瘦弱或产生畸形。对2龄以上成鱼虽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影响很多疾病爆发(如出血病、赤皮、打印病等)而且还影响生长、繁殖。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二、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如大量寄生于口腔引起病鱼不能摄食,继而鱼体消瘦。游泳迟缓,6-7厘米长的鱼种患病后还可以引起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由于锚头蚤以头角钻入寄主组织内。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裸露在外的虫体后半部体表常有累枝虫和藻类、水霉菌等附生。当严重感染时,鱼体好像披着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称。锚头蚤大量寄生在鳗鱼口腔可引起口不能关闭,不能摄食而死亡。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等鳞片较小的皮肤。可引起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石榴子般的红斑、红点。寄生在草鱼、鲤鱼等披有较大鳞片的鱼的皮肤上。寄生部位的鳞片被“ 蛀成缺口。 鳞片的色泽较淡。在虫体寄生处也出现充血的红斑。但肿胀一般不明显锚头蚤的头部钻入肌肉组织。可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在伤口与外界相通的部分又带有溃烂性质。在虫体寄主组织之间充满渗出液且有红细胞渗出,包在渗出液之外的为纤维化了的寄主坏死组织。在坏死组织层之外,有肿胀充水的细胞层及鳞片状的增生层,在鳞片排列的细胞间,可见纤维细胞在增生层与正常肌组织之间充满密集的白细胞,其中间或可见新生的肉芽组织。

三、诊断

首先初步判断,发现池塘的鱼烦躁不安,有跳跃出水面,投饵机前能看见鱼体表身上有红色小点,可初步诊断为锚头蚤病,如需确诊需要打鱼采样进行确诊。

用肉眼观察,看鱼体表有没有红色小点,能不能看见寄生虫虫体,虫体的形状,在显微镜下寄生虫的形态都能特征进行确诊为锚头蚤病。

四、 预防措施

主要以防为主。控制本病发生 。

1、在鱼种放养时严格检查: 如发现有锚头蚤寄生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授洗鱼体。当水温 15℃-2 0℃时浸泡1.5-2小时或用5%的食盐水浸泡5-15分钟。

2、养鱼之前要清塘、清淤:有10 -15厘米的塘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具体做法: 如水深 5 -1 0 厘米用生石灰 50-125千 克, 若水探1米用生石灰 125 -150千克均为全池泼洒。用漂白粉消毒每袋用10亩,根据实际养殖品种可增加或者减少用量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清淤至少要做到3年1小清,5年一大清。有条件可以年年清於。

3、利用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可采用轮养方法控制本病发生。

4、采用人工方法使 鱼感染锚头蚤获得免疫力后。再放入大水面里饲养。 以控制大水面水体中锚头蚤病发生。

5、可以在池塘中放一些底层杂食性鱼类(如黄颡鱼)。

6、在开春后做好底质改良用全效底改片一次并要保持水中有一定的肥度,早投料恢复鱼体体质也可以减少锚头蚤病发生。

1、全池泼洒快克来驱杀池水中锚头蚤虫体。若鱼种感染锚头蚤 多为“童虫” 。 可在半个月内连洒两次药; 如果多为“壮虫” 可施药一次 ; 如果多为“老虫”则用药一次后让其死亡脱落。

2、越冬锚头蚤第一次排卵孵化时(约3-4月 )用“快克”全池泼洒连续1-2次。可达到控制本病蔓延的目的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乡坝头的崽儿


随着水产养殖业环境不断在恶化,寄生虫也开始不断的适应现在养殖环境中。记得在2010年以前很多养殖户都认为锚头蚤很好杀,也很好处理,任何杀虫药都可杀的死,但过了2年以后很多地区就出现了锚头蚤难杀,难处理,就开始说这个药厂产品做水了,那个药厂产品不行,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不是厂家的药做的不好,而是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思路才能决绝根本问题。虫、菌你是杀不完、也杀不绝的。有一些寄生虫可能越杀越多,越杀越难杀,到最后无药可杀了。任何养殖品种都需要了解它的特性,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锚头蚤基本情况及如何预防措施。

一、流行情况

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 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病鱼大量寄生锚头蚤时会焦躁不安, 食欲不振。每年 4 -10月为该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时每尾鱼种可侵入数十 条,短期内会大量死鱼。慢性感染时,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每尾鱼种感染 l5条以上,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锚头蚤寄生在鱼的鳃盖、皮肤、鳍条基部、眼、口腔、尾鳍等处。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挠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在水温 12℃-33℃之间锚头蚤均可繁殖。水温20℃-25℃为流行季节。此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

我国淡水鱼寄生的锚头蚤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三种 :

1.多态锚头蚤:寄生于鲢、鳙 、团头鲂。

2.鲤锚头蚤:寄生于鲤、鲫、鲢、鳙、乌鳢、泥鳅和蝌蚪等。

3.草鱼 (鲩)锚头蚤:寄生于草鱼。

锚头蚤寄生鱼种后,随着发育过程,可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种形态:

1、童虫体细如发,白色透明,无卵黄, 肉眼需仔细观察才能看到, 一般2-3天后便可发育为壮虫。以童虫急性感染为主时,可在半个月内连续 2次杀虫剂(如快克)全池泼洒。

2、壮虫体粗壮透明,手触之可竖起,肉眼可看到黑色肠管蠕动, 体后挂一对绿色卵囊。 以壮虫感染为主时,用药一次即可。

3、老虫体色混浊,体软,手触之无弹性,无卵囊,虫体常附生很多累枝虫类的原生动物,虫体接近死亡。以老虫感染为主可不用药。

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如多态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体表;草鱼锚头蚤寄生在草鱼体表;鲤鱼锚头蚤寄生在鲤、鲫、淡水蛙的体表、鳍条及眼上。本病对鱼种危害程度最大。当有3-5个虫体寄生时即可引起死亡。甚至 1-2个虫体也能引起生长停滞,鱼体瘦弱或产生畸形。对2龄以上成鱼虽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影响很多疾病爆发(如出血病、赤皮、打印病等)而且还影响生长、繁殖。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二、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如大量寄生于口腔引起病鱼不能摄食,继而鱼体消瘦。游泳迟缓,6-7厘米长的鱼种患病后还可以引起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由于锚头蚤以头角钻入寄主组织内。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裸露在外的虫体后半部体表常有累枝虫和藻类、水霉菌等附生。当严重感染时,鱼体好像披着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称。锚头蚤大量寄生在鳗鱼口腔可引起口不能关闭,不能摄食而死亡。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等鳞片较小的皮肤。可引起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石榴子般的红斑、红点。寄生在草鱼、鲤鱼等披有较大鳞片的鱼的皮肤上。寄生部位的鳞片被“ 蛀成缺口。 鳞片的色泽较淡。在虫体寄生处也出现充血的红斑。但肿胀一般不明显锚头蚤的头部钻入肌肉组织。可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在伤口与外界相通的部分又带有溃烂性质。在虫体寄主组织之间充满渗出液且有红细胞渗出,包在渗出液之外的为纤维化了的寄主坏死组织。在坏死组织层之外,有肿胀充水的细胞层及鳞片状的增生层,在鳞片排列的细胞间,可见纤维细胞在增生层与正常肌组织之间充满密集的白细胞,其中间或可见新生的肉芽组织。

三、诊断

首先初步判断,发现池塘的鱼烦躁不安,有跳跃出水面,投饵机前能看见鱼体表身上有红色小点,可初步诊断为锚头蚤病,如需确诊需要打鱼采样进行确诊。

用肉眼观察,看鱼体表有没有红色小点,能不能看见寄生虫虫体,虫体的形状,在显微镜下寄生虫的形态都能特征进行确诊为锚头蚤病。

四、 预防措施

主要以防为主。控制本病发生 。

1、在鱼种放养时严格检查: 如发现有锚头蚤寄生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授洗鱼体。当水温 15℃-2 0℃时浸泡1.5-2小时或用5%的食盐水浸泡5-15分钟。

2、养鱼之前要清塘、清淤:有10 -15厘米的塘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具体做法: 如水深 5 -1 0 厘米用生石灰 50-125千 克, 若水探1米用生石灰 125 -150千克均为全池泼洒。用漂白粉消毒每袋用10亩,根据实际养殖品种可增加或者减少用量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清淤至少要做到3年1小清,5年一大清。有条件可以年年清於。

3、利用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可采用轮养方法控制本病发生。

4、采用人工方法使 鱼感染锚头蚤获得免疫力后。再放入大水面里饲养。 以控制大水面水体中锚头蚤病发生。

5、可以在池塘中放一些底层杂食性鱼类(如黄颡鱼)。

6、在开春后做好底质改良用全效底改片一次并要保持水中有一定的肥度,早投料恢复鱼体体质也可以减少锚头蚤病发生。

1、全池泼洒快克来驱杀池水中锚头蚤虫体。若鱼种感染锚头蚤 多为“童虫” 。 可在半个月内连洒两次药; 如果多为“壮虫” 可施药一次 ; 如果多为“老虫”则用药一次后让其死亡脱落。

2、越冬锚头蚤第一次排卵孵化时(约3-4月 )用“快克”全池泼洒连续1-2次。可达到控制本病蔓延的目的


广西北海志哥


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四种:寄生在鲢、鳙鱼体表、口腔的叫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叫草鱼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鳃弓上的叫四球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鲢、鳙、乌鳢、金鱼等体表的叫鲤锚头鳋。对鱼类危害最大的为多态锚头鳋。锚头鳋体大、细长,呈圆筒状,肉眼可见。虫体分为胸、胸、腹三部分,但各部分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寄生在鱼体的为雌鳋,生殖季节其排卵孔上有一对卵囊。

病症

锚头鳋把头部钻入鱼体内吸取营养,使鱼体消瘦。鱼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组织坏死,水霉菌侵入丛生。锚头鳋露在鱼体表外面的部分,常有钟形虫和藻菌植物寄生,外观好像一束束的灰色棉絮。鱼体大量感染锚头鳋时,好像披着蓑衣,故称“蓑衣病”。此病对鱼种的危害最大,一条6~9厘米长的鱼种,有3~5个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以秋季流行最严重。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

(2)鱼种在放塘以前,用1/100000~1/5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2小时,可杀死全部幼虫和部分成虫。

(3)用蛛虫必杀(蜂房芽孢杆菌B-91),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06ml,隔7天泼洒1次。

(3)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克,隔7天泼洒1次,连续泼洒3次。

(4)用4~5根号筒杆枝叶扎成捆,每667平方米水面放7~9捆,浸出汁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流年奔跑的蜗牛


随着水产养殖业环境不断在恶化,寄生虫也开始不断的适应现在养殖环境中。记得在2010年以前很多养殖户都认为锚头蚤很好杀,也很好处理,任何杀虫药都可杀的死,但过了2年以后很多地区就出现了锚头蚤难杀,难处理,就开始说这个药厂产品做水了,那个药厂产品不行,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不是厂家的药做的不好,而是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思路才能决绝根本问题。虫、菌你是杀不完、也杀不绝的。有一些寄生虫可能越杀越多,越杀越难杀,到最后无药可杀了。任何养殖品种都需要了解它的特性,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锚头蚤基本情况及如何预防措施。

一、流行情况

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 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病鱼大量寄生锚头蚤时会焦躁不安, 食欲不振。每年 4 -10月为该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时每尾鱼种可侵入数十 条,短期内会大量死鱼。慢性感染时,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每尾鱼种感染 l5条以上,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锚头蚤寄生在鱼的鳃盖、皮肤、鳍条基部、眼、口腔、尾鳍等处。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挠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在水温 12℃-33℃之间锚头蚤均可繁殖。水温20℃-25℃为流行季节。此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

我国淡水鱼寄生的锚头蚤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三种 :

1.多态锚头蚤:寄生于鲢、鳙 、团头鲂。

2.鲤锚头蚤:寄生于鲤、鲫、鲢、鳙、乌鳢、泥鳅和蝌蚪等。

3.草鱼 (鲩)锚头蚤:寄生于草鱼。

锚头蚤寄生鱼种后,随着发育过程,可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种形态:

1、童虫体细如发,白色透明,无卵黄, 肉眼需仔细观察才能看到, 一般2-3天后便可发育为壮虫。以童虫急性感染为主时,可在半个月内连续 2次杀虫剂(如快克)全池泼洒。

2、壮虫体粗壮透明,手触之可竖起,肉眼可看到黑色肠管蠕动, 体后挂一对绿色卵囊。 以壮虫感染为主时,用药一次即可。

3、老虫体色混浊,体软,手触之无弹性,无卵囊,虫体常附生很多累枝虫类的原生动物,虫体接近死亡。以老虫感染为主可不用药。

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如多态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体表;草鱼锚头蚤寄生在草鱼体表;鲤鱼锚头蚤寄生在鲤、鲫、淡水蛙的体表、鳍条及眼上。本病对鱼种危害程度最大。当有3-5个虫体寄生时即可引起死亡。甚至 1-2个虫体也能引起生长停滞,鱼体瘦弱或产生畸形。对2龄以上成鱼虽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影响很多疾病爆发(如出血病、赤皮、打印病等)而且还影响生长、繁殖。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二、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如大量寄生于口腔引起病鱼不能摄食,继而鱼体消瘦。游泳迟缓,6-7厘米长的鱼种患病后还可以引起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由于锚头蚤以头角钻入寄主组织内。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裸露在外的虫体后半部体表常有累枝虫和藻类、水霉菌等附生。当严重感染时,鱼体好像披着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称。锚头蚤大量寄生在鳗鱼口腔可引起口不能关闭,不能摄食而死亡。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等鳞片较小的皮肤。可引起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石榴子般的红斑、红点。寄生在草鱼、鲤鱼等披有较大鳞片的鱼的皮肤上。寄生部位的鳞片被“ 蛀成缺口。 鳞片的色泽较淡。在虫体寄生处也出现充血的红斑。但肿胀一般不明显锚头蚤的头部钻入肌肉组织。可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在伤口与外界相通的部分又带有溃烂性质。在虫体寄主组织之间充满渗出液且有红细胞渗出,包在渗出液之外的为纤维化了的寄主坏死组织。在坏死组织层之外,有肿胀充水的细胞层及鳞片状的增生层,在鳞片排列的细胞间,可见纤维细胞在增生层与正常肌组织之间充满密集的白细胞,其中间或可见新生的肉芽组织。

三、诊断

首先初步判断,发现池塘的鱼烦躁不安,有跳跃出水面,投饵机前能看见鱼体表身上有红色小点,可初步诊断为锚头蚤病,如需确诊需要打鱼采样进行确诊。

用肉眼观察,看鱼体表有没有红色小点,能不能看见寄生虫虫体,虫体的形状,在显微镜下寄生虫的形态都能特征进行确诊为锚头蚤病。

四、 预防措施

主要以防为主。控制本病发生 。

1、在鱼种放养时严格检查: 如发现有锚头蚤寄生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授洗鱼体。当水温 15℃-2 0℃时浸泡1.5-2小时或用5%的食盐水浸泡5-15分钟。

2、养鱼之前要清塘、清淤:有10 -15厘米的塘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具体做法: 如水深 5 -1 0 厘米用生石灰 50-125千 克, 若水探1米用生石灰 125 -150千克均为全池泼洒。用漂白粉消毒每袋用10亩,根据实际养殖品种可增加或者减少用量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清淤至少要做到3年1小清,5年一大清。有条件可以年年清於。

3、利用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可采用轮养方法控制本病发生。

4、采用人工方法使 鱼感染锚头蚤获得免疫力后。再放入大水面里饲养。 以控制大水面水体中锚头蚤病发生。

5、可以在池塘中放一些底层杂食性鱼类(如黄颡鱼)。

6、在开春后做好底质改良用全效底改片一次并要保持水中有一定的肥度,早投料恢复鱼体体质也可以减少锚头蚤病发生。

1、全池泼洒快克来驱杀池水中锚头蚤虫体。若鱼种感染锚头蚤 多为“童虫” 。 可在半个月内连洒两次药; 如果多为“壮虫” 可施药一次 ; 如果多为“老虫”则用药一次后让其死亡脱落。

2、越冬锚头蚤第一次排卵孵化时(约3-4月 )用“快克”全池泼洒连续1-2次。可达到控制本病蔓延的目的


赵顺华35573271


随着水产养殖业环境不断在恶化,寄生虫也开始不断的适应现在养殖环境中。记得在2010年以前很多养殖户都认为锚头蚤很好杀,也很好处理,任何杀虫药都可杀的死,但过了2年以后很多地区就出现了锚头蚤难杀,难处理,就开始说这个药厂产品做水了,那个药厂产品不行,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不是厂家的药做的不好,而是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思路才能决绝根本问题。虫、菌你是杀不完、也杀不绝的。有一些寄生虫可能越杀越多,越杀越难杀,到最后无药可杀了。任何养殖品种都需要了解它的特性,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锚头蚤基本情况及如何预防措施。

一、流行情况

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 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病鱼大量寄生锚头蚤时会焦躁不安, 食欲不振。每年 4 -10月为该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时每尾鱼种可侵入数十 条,短期内会大量死鱼。慢性感染时,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每尾鱼种感染 l5条以上,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锚头蚤寄生在鱼的鳃盖、皮肤、鳍条基部、眼、口腔、尾鳍等处。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挠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在水温 12℃-33℃之间锚头蚤均可繁殖。水温20℃-25℃为流行季节。此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

我国淡水鱼寄生的锚头蚤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三种 :

1.多态锚头蚤:寄生于鲢、鳙 、团头鲂。

2.鲤锚头蚤:寄生于鲤、鲫、鲢、鳙、乌鳢、泥鳅和蝌蚪等。

3.草鱼 (鲩)锚头蚤:寄生于草鱼。

锚头蚤寄生鱼种后,随着发育过程,可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种形态:

1、童虫体细如发,白色透明,无卵黄, 肉眼需仔细观察才能看到, 一般2-3天后便可发育为壮虫。以童虫急性感染为主时,可在半个月内连续 2次杀虫剂(如快克)全池泼洒。

2、壮虫体粗壮透明,手触之可竖起,肉眼可看到黑色肠管蠕动, 体后挂一对绿色卵囊。 以壮虫感染为主时,用药一次即可。

3、老虫体色混浊,体软,手触之无弹性,无卵囊,虫体常附生很多累枝虫类的原生动物,虫体接近死亡。以老虫感染为主可不用药。

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如多态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体表;草鱼锚头蚤寄生在草鱼体表;鲤鱼锚头蚤寄生在鲤、鲫、淡水蛙的体表、鳍条及眼上。本病对鱼种危害程度最大。当有3-5个虫体寄生时即可引起死亡。甚至 1-2个虫体也能引起生长停滞,鱼体瘦弱或产生畸形。对2龄以上成鱼虽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影响很多疾病爆发(如出血病、赤皮、打印病等)而且还影响生长、繁殖。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二、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如大量寄生于口腔引起病鱼不能摄食,继而鱼体消瘦。游泳迟缓,6-7厘米长的鱼种患病后还可以引起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由于锚头蚤以头角钻入寄主组织内。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裸露在外的虫体后半部体表常有累枝虫和藻类、水霉菌等附生。当严重感染时,鱼体好像披着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称。锚头蚤大量寄生在鳗鱼口腔可引起口不能关闭,不能摄食而死亡。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等鳞片较小的皮肤。可引起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石榴子般的红斑、红点。寄生在草鱼、鲤鱼等披有较大鳞片的鱼的皮肤上。寄生部位的鳞片被“ 蛀成缺口。 鳞片的色泽较淡。在虫体寄生处也出现充血的红斑。但肿胀一般不明显锚头蚤的头部钻入肌肉组织。可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在伤口与外界相通的部分又带有溃烂性质。在虫体寄主组织之间充满渗出液且有红细胞渗出,包在渗出液之外的为纤维化了的寄主坏死组织。在坏死组织层之外,有肿胀充水的细胞层及鳞片状的增生层,在鳞片排列的细胞间,可见纤维细胞在增生层与正常肌组织之间充满密集的白细胞,其中间或可见新生的肉芽组织。

三、诊断

首先初步判断,发现池塘的鱼烦躁不安,有跳跃出水面,投饵机前能看见鱼体表身上有红色小点,可初步诊断为锚头蚤病,如需确诊需要打鱼采样进行确诊。

用肉眼观察,看鱼体表有没有红色小点,能不能看见寄生虫虫体,虫体的形状,在显微镜下寄生虫的形态都能特征进行确诊为锚头蚤病。

四、 预防措施

主要以防为主。控制本病发生 。

1、在鱼种放养时严格检查: 如发现有锚头蚤寄生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授洗鱼体。当水温 15℃-2 0℃时浸泡1.5-2小时或用5%的食盐水浸泡5-15分钟。

2、养鱼之前要清塘、清淤:有10 -15厘米的塘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具体做法: 如水深 5 -1 0 厘米用生石灰 50-125千 克, 若水探1米用生石灰 125 -150千克均为全池泼洒。用漂白粉消毒每袋用10亩,根据实际养殖品种可增加或者减少用量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清淤至少要做到3年1小清,5年一大清。有条件可以年年清於。

3、利用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可采用轮养方法控制本病发生。

4、采用人工方法使 鱼感染锚头蚤获得免疫力后。再放入大水面里饲养。 以控制大水面水体中锚头蚤病发生。

5、可以在池塘中放一些底层杂食性鱼

1、全池泼洒快克来驱杀池水中锚头蚤虫体。若鱼种感染锚头蚤 多为“童虫” 。 可在半个月内连洒两次药; 如果多为“壮虫” 可施药一次 ; 如果多为“老虫”则用药一次后让其死亡脱落。

2、越冬锚头蚤第一次排卵孵化时(约3-4月 )用“快克”全池泼洒连续1-2次。可达到控制本病蔓延的目的。


龙龙在线


全国都有此病流行,其中尤以两广和福建最为严重,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为当地主要鱼病之一。锚头鳋在水温12-33℃都可以繁殖,故该病主要流行于夏季。锚头鳋病对各种淡水鱼类的各龄鱼都可以危害,其中尤以鱼种受害为最大,当有4-5只虫寄生时,鱼种即死亡;对2龄以上的鱼一般虽不引起大批死亡,但影响鱼的生长、繁殖及商品价值。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上的鳗鱼,锚头鳋寄生在鳗的口腔内,严重时病鱼因不能摄食和呼吸而死亡。

锚头鳋只有雌性成虫会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能自由生活,桡足幼体会暂时性寄生生活。我国发现的有10多种,其中常见而又危害较大的有三种:多态锚头鳋寄生于鳙、鲢等鱼的体表和口腔;鲤锚头鳋寄生于鲤、鲫、鲢、鳙、乌鳢、泥鳅等多种鱼类的体表、鳍和眼;草鱼锚头鳋寄生于草鱼体表、鳍基和口腔。

锚头鳋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雌虫寄生到鱼体上后体形发生巨大变化,身体拉长,体节融合成简状,而且扭转。头胸部由头节和第一胸节愈合而成,其上长出头角,似铁锚状,生殖季节腹部末端常挂有一对卵囊。

雌鳋产出卵囊,卵在水中经数天孵出第一无节幼体,经四次蜕皮后成为第五无节幼体,再蜕皮一次成为第一桡足幼体,此时进行交配,受精后的雌性第五桡足幼体寻找合适寄生的宿主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在水中营自由生活。桡足幼体虽仍能在水中自由游动,但必须到鱼体上营暂时性寄生生活,摄取营养,否则就不能蜕皮发育,而在数天后死亡。


宕小羌


随着水产养殖业环境不断在恶化,寄生虫也开始不断的适应现在养殖环境中。记得在2010年以前很多养殖户都认为锚头蚤很好杀,也很好处理,任何杀虫药都可杀的死,但过了2年以后很多地区就出现了锚头蚤难杀,难处理,就开始说这个药厂产品做水了,那个药厂产品不行,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不是厂家的药做的不好,而是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思路才能决绝根本问题。虫、菌你是杀不完、也杀不绝的。有一些寄生虫可能越杀越多,越杀越难杀,到最后无药可杀了。任何养殖品种都需要了解它的特性,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锚头蚤基本情况及如何预防措施。

一、流行情况

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 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病鱼大量寄生锚头蚤时会焦躁不安, 食欲不振。每年 4 -10月为该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时每尾鱼种可侵入数十 条,短期内会大量死鱼。慢性感染时,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每尾鱼种感染 l5条以上,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锚头蚤寄生在鱼的鳃盖、皮肤、鳍条基部、眼、口腔、尾鳍等处。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挠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在水温 12℃-33℃之间锚头蚤均可繁殖。水温20℃-25℃为流行季节。此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

我国淡水鱼寄生的锚头蚤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三种 :

1.多态锚头蚤:寄生于鲢、鳙 、团头鲂。

2.鲤锚头蚤:寄生于鲤、鲫、鲢、鳙、乌鳢、泥鳅和蝌蚪等。

3.草鱼 (鲩)锚头蚤:寄生于草鱼。

锚头蚤寄生鱼种后,随着发育过程,可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种形态:

1、童虫体细如发,白色透明,无卵黄, 肉眼需仔细观察才能看到, 一般2-3天后便可发育为壮虫。以童虫急性感染为主时,可在半个月内连续 2次杀虫剂(如快克)全池泼洒。

2、壮虫体粗壮透明,手触之可竖起,肉眼可看到黑色肠管蠕动, 体后挂一对绿色卵囊。 以壮虫感染为主时,用药一次即可。

3、老虫体色混浊,体软,手触之无弹性,无卵囊,虫体常附生很多累枝虫类的原生动物,虫体接近死亡。以老虫感染为主可不用药。

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如多态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体表;草鱼锚头蚤寄生在草鱼体表;鲤鱼锚头蚤寄生在鲤、鲫、淡水蛙的体表、鳍条及眼上。本病对鱼种危害程度最大。当有3-5个虫体寄生时即可引起死亡。甚至 1-2个虫体也能引起生长停滞,鱼体瘦弱或产生畸形。对2龄以上成鱼虽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影响很多疾病爆发(如出血病、赤皮、打印病等)而且还影响生长、繁殖。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二、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如大量寄生于口腔引起病鱼不能摄食,继而鱼体消瘦。游泳迟缓,6-7厘米长的鱼种患病后还可以引起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由于锚头蚤以头角钻入寄主组织内。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裸露在外的虫体后半部体表常有累枝虫和藻类、水霉菌等附生。当严重感染时,鱼体好像披着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称。锚头蚤大量寄生在鳗鱼口腔可引起口不能关闭,不能摄食而死亡。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等鳞片较小的皮肤。可引起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石榴子般的红斑、红点。寄生在草鱼、鲤鱼等披有较大鳞片的鱼的皮肤上。寄生部位的鳞片被“ 蛀成缺口。 鳞片的色泽较淡。在虫体寄生处也出现充血的红斑。但肿胀一般不明显锚头蚤的头部钻入肌肉组织。可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在伤口与外界相通的部分又带有溃烂性质。在虫体寄主组织之间充满渗出液且有红细胞渗出,包在渗出液之外的为纤维化了的寄主坏死组织。在坏死组织层之外,有肿胀充水的细胞层及鳞片状的增生层,在鳞片排列的细胞间,可见纤维细胞在增生层与正常肌组织之间充满密集的白细胞,其中间或可见新生的肉芽组织。

三、诊断

首先初步判断,发现池塘的鱼烦躁不安,有跳跃出水面,投饵机前能看见鱼体表身上有红色小点,可初步诊断为锚头蚤病,如需确诊需要打鱼采样进行确诊。

用肉眼观察,看鱼体表有没有红色小点,能不能看见寄生虫虫体,虫体的形状,在显微镜下寄生虫的形态都能特征进行确诊为锚头蚤病。

四、 预防措施

主要以防为主。控制本病发生 。

1、在鱼种放养时严格检查: 如发现有锚头蚤寄生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授洗鱼体。当水温 15℃-2 0℃时浸泡1.5-2小时或用5%的食盐水浸泡5-15分钟。

2、养鱼之前要清塘、清淤:有10 -15厘米的塘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具体做法: 如水深 5 -1 0 厘米用生石灰 50-125千 克, 若水探1米用生石灰 125 -150千克均为全池泼洒。用漂白粉消毒每袋用10亩,根据实际养殖品种可增加或者减少用量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清淤至少要做到3年1小清,5年一大清。有条件可以年年清於。

3、利用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可采用轮养方法控制本病发生。

4、采用人工方法使 鱼感染锚头蚤获得免疫力后。再放入大水面里饲养。 以控制大水面水体中锚头蚤病发生。

5、可以在池塘中放一些底层杂食性鱼类(如黄颡鱼)。

6、在开春后做好底质改良用全效底改片一次并要保持水中有一定的肥度,早投料恢复鱼体体质也可以减少锚头蚤病发生。

1、全池泼洒快克来驱杀池水中锚头蚤虫体。若鱼种感染锚头蚤 多为“童虫” 。 可在半个月内连洒两次药; 如果多为“壮虫” 可施药一次 ; 如果多为“老虫”则用药一次后让其死亡脱落。

2、越冬锚头蚤第一次排卵孵化时(约3-4月 )用“快克”全池泼洒连续1-2次。可达到控制本病蔓延的目的。


铭芳的农村生活


随着水产养殖业环境不断在恶化,寄生虫也开始不断的适应现在养殖环境中。记得在2010年以前很多养殖户都认为锚头蚤很好杀,也很好处理,任何杀虫药都可杀的死,但过了2年以后很多地区就出现了锚头蚤难杀,难处理,就开始说这个药厂产品做水了,那个药厂产品不行,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不是厂家的药做的不好,而是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思路才能决绝根本问题。虫、菌你是杀不完、也杀不绝的。有一些寄生虫可能越杀越多,越杀越难杀,到最后无药可杀了。任何养殖品种都需要了解它的特性,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锚头蚤基本情况及如何预防措施。

一、流行情况

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 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病鱼大量寄生锚头蚤时会焦躁不安, 食欲不振。每年 4 -10月为该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时每尾鱼种可侵入数十 条,短期内会大量死鱼。慢性感染时,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每尾鱼种感染 l5条以上,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锚头蚤寄生在鱼的鳃盖、皮肤、鳍条基部、眼、口腔、尾鳍等处。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挠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在水温 12℃-33℃之间锚头蚤均可繁殖。水温20℃-25℃为流行季节。此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

我国淡水鱼寄生的锚头蚤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三种 :

1.多态锚头蚤:寄生于鲢、鳙 、团头鲂。

2.鲤锚头蚤:寄生于鲤、鲫、鲢、鳙、乌鳢、泥鳅和蝌蚪等。

3.草鱼 (鲩)锚头蚤:寄生于草鱼。

锚头蚤寄生鱼种后,随着发育过程,可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种形态:

1、童虫体细如发,白色透明,无卵黄, 肉眼需仔细观察才能看到, 一般2-3天后便可发育为壮虫。以童虫急性感染为主时,可在半个月内连续 2次杀虫剂(如快克)全池泼洒。

2、壮虫体粗壮透明,手触之可竖起,肉眼可看到黑色肠管蠕动, 体后挂一对绿色卵囊。 以壮虫感染为主时,用药一次即可。

3、老虫体色混浊,体软,手触之无弹性,无卵囊,虫体常附生很多累枝虫类的原生动物,虫体接近死亡。以老虫感染为主可不用药。

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如多态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体表;草鱼锚头蚤寄生在草鱼体表;鲤鱼锚头蚤寄生在鲤、鲫、淡水蛙的体表、鳍条及眼上。本病对鱼种危害程度最大。当有3-5个虫体寄生时即可引起死亡。甚至 1-2个虫体也能引起生长停滞,鱼体瘦弱或产生畸形。对2龄以上成鱼虽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影响很多疾病爆发(如出血病、赤皮、打印病等)而且还影响生长、繁殖。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二、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如大量寄生于口腔引起病鱼不能摄食,继而鱼体消瘦。游泳迟缓,6-7厘米长的鱼种患病后还可以引起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由于锚头蚤以头角钻入寄主组织内。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裸露在外的虫体后半部体表常有累枝虫和藻类、水霉菌等附生。当严重感染时,鱼体好像披着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称。锚头蚤大量寄生在鳗鱼口腔可引起口不能关闭,不能摄食而死亡。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等鳞片较小的皮肤。可引起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石榴子般的红斑、红点。寄生在草鱼、鲤鱼等披有较大鳞片的鱼的皮肤上。寄生部位的鳞片被“ 蛀成缺口。 鳞片的色泽较淡。在虫体寄生处也出现充血的红斑。但肿胀一般不明显锚头蚤的头部钻入肌肉组织。可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在伤口与外界相通的部分又带有溃烂性质。在虫体寄主组织之间充满渗出液且有红细胞渗出,包在渗出液之外的为纤维化了的寄主坏死组织。在坏死组织层之外,有肿胀充水的细胞层及鳞片状的增生层,在鳞片排列的细胞间,可见纤维细胞在增生层与正常肌组织之间充满密集的白细胞,其中间或可见新生的肉芽组织。

三、诊断

首先初步判断,发现池塘的鱼烦躁不安,有跳跃出水面,投饵机前能看见鱼体表身上有红色小点,可初步诊断为锚头蚤病,如需确诊需要打鱼采样进行确诊。

用肉眼观察,看鱼体表有没有红色小点,能不能看见寄生虫虫体,虫体的形状,在显微镜下寄生虫的形态都能特征进行确诊为锚头蚤病。

四、 预防措施

主要以防为主。控制本病发生 。

1、在鱼种放养时严格检查: 如发现有锚头蚤寄生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授洗鱼体。当水温 15℃-2 0℃时浸泡1.5-2小时或用5%的食盐水浸泡5-15分钟。

2、养鱼之前要清塘、清淤:有10 -15厘米的塘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具体做法: 如水深 5 -1 0 厘米用生石灰 50-125千 克, 若水探1米用生石灰 125 -150千克均为全池泼洒。用漂白粉消毒每袋用10亩,根据实际养殖品种可增加或者减少用量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清淤至少要做到3年1小清,5年一大清。有条件可以年年清於。

3、利用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可采用轮养方法控制本病发生。

4、采用人工方法使 鱼感染锚头蚤获得免疫力后。再放入大水面里饲养。 以控制大水面水体中锚头蚤病发生。

5、可以在池塘中放一些底层杂食性鱼类(如黄颡鱼)。

6、在开春后做好底质改良用全效底改片一次并要保持水中有一定的肥度,早投料恢复鱼体体质也可以减少锚头蚤病发生。

1、全池泼洒快克来驱杀池水中锚头蚤虫体。若鱼种感染锚头蚤 多为“童虫” 。 可在半个月内连洒两次药; 如果多为“壮虫” 可施药一次 ; 如果多为“老虫”则用药一次后让其死亡脱落。

2、越冬锚头蚤第一次排卵孵化时(约3-4月 )用“快克”全池泼洒连续1-2次。可达到控制本病蔓延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