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一村是小店區南大門,村名由兩姓組成,一項工藝列入非遺名單

我們都知道汾河是太原的母親河,其實汾河還有一條支流也非常出名,它就是瀟河,汾瀟二河幾乎囊括了整個太原市的地理範圍,如今甚至在太原還有一所中學起名叫做汾瀟中學,可見這兩條河流在太原市人民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太原一村是小店區南大門,村名由兩姓組成,一項工藝列入非遺名單

如果說小店區是太原城市發展戰略的前沿要地,那麼王吳村就是太原城市發展成果與結晶的展現,作為小店區的南大門,王吳村的經濟發展與城鎮化步伐直接決定著太原市城市擴張的效果與最終成就。

太原一村是小店區南大門,村名由兩姓組成,一項工藝列入非遺名單

第一段咱們提到了瀟河,而瀟河就從王吳的北邊經過,西接南馬,東靠清徐郝村。王吳村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村落,村內至今留存有古民居文物單位十幾處,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地域特色,其中特別是擁有近400年曆史的清代民居吳家大院,磚雕精美絕倫,風格古樸厚重,古典文化建築與鄉村生態風景的結合使得王吳村獨具生態旅遊價值,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遊覽參觀。

太原一村是小店區南大門,村名由兩姓組成,一項工藝列入非遺名單

王吳村之所以叫做王吳村想必不用思考也可以猜到這個村子的先民最早就是由姓王與姓吳的兩性繁衍後代而成為一個村子的。據說王吳村在明清時期雖是一個村莊,但卻分屬兩縣管轄,王吳村在那時叫做南吳家堡村,以吳姓聚集的東村屬徐溝縣屬,而以王姓聚集的西村屬太原縣屬,後因王姓氏族有錢有勢,執掌村事的王姓與官府交涉,要求將太原縣的南吳家堡村西大半村更名為王家堡村,到民國十一年將王姓較多的西大半村取名王家堡村,東半村仍稱吳家堡村,屬徐溝縣管轄。一九五二年,將吳家堡村從徐溝縣劃舊太原縣轄,和王家堡合為一個村,稱王吳村,成為太原縣第一大村。

太原一村是小店區南大門,村名由兩姓組成,一項工藝列入非遺名單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是那些曾經經歷的世事滄桑都被時間老人無聲無息的記錄了下來,半個世紀前,村子之間分割兩姓的一條大渠的遺蹟依然隱約可見。數百年來,王吳村的居民晝出夜歸,經營著自己的土地,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王吳村地理條件優越,農業發達,村內種植花卉、向日葵等發展生態農業,另外當地的葡萄、梨樹等林果業也非常發達,此外村內豬、牛、羊養殖畜牧業也比較發達。

太原一村是小店區南大門,村名由兩姓組成,一項工藝列入非遺名單

對了,村子裡有一項製造工藝全國聞名,甚至在雍正年間還是太原縣的貢品,它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現在人們洗手用的都是香皂,但是冬天用香皂洗手是無法防止皮膚皸裂的,而王吳村有一項傳統工藝叫做豬胰子,冬天用它洗手不僅乾淨還可以預防凍手、皮膚皸裂,十分好用,如今已經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著旅遊業的興起,王吳村緊跟時代步伐,開展生態旅遊活動,現已舉辦兩屆農業觀光旅遊節,在節慶日果樹採摘、餐飲、賞花等項目應有盡有,王吳村正在以田園綜合體業的新姿態向我們走來,你動心了嗎?

太原一村是小店區南大門,村名由兩姓組成,一項工藝列入非遺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